晶澳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晶澳科技”)2005年成立,2007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2018年從美股私有化退市,2019年 通過借殼重組天業通聯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是全球領先的光伏發電解決方案供應商。
晶澳科技在全球建有多個生產基地,海外擁有16個銷售公司,打造了硅片、電池、組件、光伏電站的垂直一體化全產業鏈,員工5萬多人。晶澳科技的產品銷售和服務網絡遍布全球178個國家和地區,組件出貨量連續多年全球名列前茅。
從回歸A股上市之后,晶澳科技進入了連續幾年的快速增長通道,2023年的營收增速下降,但仍然還維持了一成以上的增長。2024年正好把2023年的增長,甚至更多的營收都跌去了,2025年一季度的情況更加嚴峻,同比下跌幅度達到了1/3,這和其幾大同行的下跌水平差不多。
占比95%的核心業務是光伏組件,2024年的營收下跌當然主要是由其導致的,光伏電站運營還有不錯的增長,保是其規模和占比現在都太小了。
和營收下跌不太協調的是,晶澳科技主要產品的產量增長22%,銷量增長達37%,這種情況下的營收還在下跌,可見產品價格的下跌有多么嚴重。庫存量的下跌可能并不是產品太暢銷,更大的可能是明知產能無法充分得到利用,索性降低庫存,以減少資金占用。
只有美洲等少數幾個市場在增長,包括境內市場在內的主要市場都在下跌,下跌幅度平均在兩成左右,看起來比規模更大的兩大同行要好一些。由于受貿易政策的影響,境外市場處在交替波動之中,境內市場經過兩年的變化后,占比略有增長,變化沒有同行們大。
在2023年及以前高歌猛進的凈利潤,2024年直接跳水,大額虧損了46.6億元,2025年一季度維持了虧損狀態,單季虧損達16.4億元,經營形勢越來越嚴峻。
營收下跌是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的,不過當時下跌的幅度不到一成,很多人還認為只是臨時的波動。2024年一季度的下跌加速,二季度又出現了反彈,三季度再次出現小幅下跌,似乎還處在正常波動的范圍內。2024年四季度的下跌超過1/4,2025年一季度的下跌接近1/3,這時就不能說在正常波動了,這已經是大幅下跌了。
凈利潤通過2023年四季度的調整后,就出現了五個季度中,四個季度都虧損的普遍性虧損現象。虧損嚴重的只有最近兩個季度,如果考慮到2024年四季度因為減值損失計提等影響之外,實際上主營業務虧損嚴重的就是2025年一季度。
如果看主營業務,2023年前三季度的盈利空間超過了10個百分點,從2024年以來,只有2024年三季度有過主營業務盈利,其他的季度都在虧損。確實是2025年一季度15個百分點的虧損最為嚴重,其他三個主營業務虧損的季度相對要好很多,就算2024年四季度也才虧損了不到7個百分點。
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毛利率大幅下跌,特別是最近兩個季度,僅為1.3%和-6.7%,這是怎么也沒法盈利的水平。從2024年四季度開始,營收下跌嚴重導致的期間費用占營收比上升也是重要原因,這當然就是雙重擠壓了。
按年度來看,晶澳科技還在2023年毛利率反彈,各項核心指標創下新高的喜悅中回味時,馬上就迎來了毛利率的暴跌,結合著營收的下跌,由盈轉虧,顯得相當狼狽。還沒來得及緩一緩勁兒,2025年一季度就以負數的毛利率和更難看的業績數據,讓其覺得2024年的業績,看起來又沒有以前感覺的那么糟糕了。
分產品的毛利率意義不大,晶澳科技也只公布了光伏組件的毛利率。各市場的毛利率差異是相當大的,甚至主要的毛利額是由美洲市場貢獻的,境內市場和歐洲市場的毛利率2024年已經是負數了。如果現在的貿易戰對晶澳科技的美洲市場盈利能力再造成重大影響,就會有點麻煩了。
2022年和2023年的主營業務盈利空間都在提升,主要原因分別是期間費用占營收比下降和毛利率反彈,2023年高達12.1個百分點的盈利空間,還是很幸福的。幸福來得快,走得也快,2024年的主營業務虧損就說明了這一點,而且前面我們已經看過了,只經過了一個季度的過度就有從天堂到地獄的感覺。產生這種變化的主因是毛利率暴跌,次因是營收下跌后,期間費用占營收比在上升。
2025年一季度以15個百分點的主營業務虧損,告訴還有點沒反應過來的晶澳科技,沒有最差,只有更差,先別回味以前的情況了,要向前看。前面會反彈嗎?當然會,沒有任何行業會在毛利率為負的情況下長期維持。但是起碼也要在供需基本平衡后,才能找到接近社會平均盈利水平的收益,老大、老二都還有新產能釋放,晶澳科技自己也有,這個平衡好久才能達到,就不好說了。
在其他收益方面,每年都是凈損失的狀態,2024年損失最為嚴重的主要原因是“資產減值損失”和“信用減值損失”都創下了新高,雖然有一些政府補助等收入,但只是杯水車薪。信用減值損失的主要構成是應收賬款壞賬損失,其他應收款和長期應收款也有不低的壞賬損失。
固定資產減值損失是2024年最大的“資產減值損失”構成項目,其實2023年就已經是這種情況了,只是當時的存貨跌價損失也比較高。這些年大上的項目,還沒有發揮出太多的效益,就已經開始大額減值了。
“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凈額”表現還不錯,至少比有些同行已經在凈流出要好,晶澳科技主要是凈流入的金額下降幅度較大。2024年的固定資產的投資規模仍然超過了百億元,項目建設不是想停就能停下來的。估計2025年還將大幅下降,再加大投入就不是膽量問題,已經要變成智商問題了。
“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凈額”高于凈利潤的主要原因是固定資產的折舊規模較大,存貨下降也在適當回收資金,但應收項目并沒能回收資金,而應付項目卻要耗用現金了。
就算加大折舊和計提大額固定資產減值損失,固定資產在2024年末仍然是增長狀態,2025年一季度末總算開始下降了。在建工程的規模已經從2023年末的近百億元,下降至2024年末的30多億元,2025年一季度末繼續下降至20多億元。一頓雷厲風行的操作之后,總算把這個大包袱給消化了一些,但并不表示問題就解決了,還得和規模更大的晶科能源等繼續拼消耗,盡量逼競爭對手們多“割肉”。
晶澳科技的資產負債率較高,長期償債能力還真不是太好,短期償債能力倒還不錯。相對于昨天看過的規模更大的兩家同行,這方面的實力還是要差一些。
應收類的業務款項2022年末以來變化不大,但“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在2023年末創下新紀錄后,2024年末和2025年一季度都在下降,這當然需要耗用現金來償還。供應鏈融資就是這樣的情況,當營收下跌時,就會從貢獻資金變成資金壓力。合同負債(全是預收貨款)在連續兩個年末下降后,2025年一季度穩中有增,這可能是營收止跌,甚至反彈的信號,但這個信號并不準確,仍然需要結合著其他因素一并發揮作用。
晶澳科技當然要借著現在還有條件,在2024年和2025年加大融資力度來儲備一定的資金,以應對可能更加殘酷的存量市場競爭。這和其他兩家同行的做法基本一致,只是那兩家幾乎全是增加的長期有息負債,而晶澳科技并不“挑食”,以長期借款和應付債券增長為主,短期借款等也不嫌棄,也在增加。
晶澳科技在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也和同行們一樣,遭遇了毛利率暴跌,主要產品虧損,“資產減值損失”嚴重等問題。但其在處置資產時相對果斷,已經消化了一些包袱;再加上資產負債結構上也做了相對充分的準備,并不會在接下來的競爭中明顯掉隊,還是有望成為最能堅持的那一批光伏組件企業。
聲明:以上為個人分析,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