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重慶旅游再次火爆出圈,重慶動物園也迎來一波又一波客流高峰。緊鄰重慶動物園的重慶軌道交通2號線動物園站,因上線熊貓主題車站,也成為市民和游客爭相打卡的熱門地標。上游新聞記者了解到,這個假期,2號線動物園站人氣火爆,5月1日至4日,動物園站客流量累計超30萬人次,在2日至3日兩天,連續兩天的單日客流量突破9萬人次。
外地游客來渝打卡動物園
被熊貓主題車站意外“圈粉”
“原本是和朋友一起去動物園,結果還沒出軌道站,就已經拍了很多照片。”來自河南的旅客王女士趁著“五一”假期,特地來渝游玩,重慶動物園就是他們的其中一站,而乘坐軌道前往的他們卻意外被軌道站“圈粉”了。
原來,與重慶動物園相鄰的2號線動物園站進行了升級改造,以“熊貓為你拍照”為創意核心進行設計,成為重慶軌道交通首座站外站內都有熊貓主題元素的高架車站。動物園站共計2000平方米,從站廳到站臺,從售票機、閘機門到立柱、樓梯,隨處可見的泡泡和熊貓元素相映成趣,為旅途增添了幾分童趣與驚喜。
這個“五一”假期,不少游客乘坐軌道前往重慶動物園時,就被這身邊的萌趣打卡點吸引、圈粉。
“我們家鄉都是平原,剛開始坐重慶的軌道還很‘恐高’,但抵達動物園站后,有種撲面而來的親切感,旅游的好心情瞬間拉滿!”王女士說,重慶不愧是一座能處處給人驚喜的城市。
家住附近的市民周女士也特地跟朋友一起來打卡動物園站,“之前在社交平臺上刷到動物園站的大熊貓揭幕了,跟朋友一起來試試拍立得,事實證明確實很出片!”
來自車站的數據顯示,5月1日至4日,該站客流量累計超30萬人次,在2日至3日兩天,連續兩天的單日客流量突破9萬人次。
人氣火爆的背后
是他們日行萬步的堅守
大客流背后,少不了軌道工作人員的身影。這個假期,動物園站值班站長袁娜就是在動物園站堅守的人之一。
“很多外地游客來重慶,他們對環境、路況不熟悉,這時候需要我們給他們指路,給每一位乘客答疑解惑,都是希望能讓他們對城市留下好印象。”袁娜今年38歲,在動物園站已有16年,幾乎每個節假日,她都會在站內值班。
她說,作為緊鄰動物園的軌道站,節假日迎來大客流早已是常態,今年“五一”假期,面對考驗,車站也啟動了大客流應急預案,在出入口、站廳、站臺等關鍵點位增派人力,強化安保力量,通過動態設置鐵馬分流引導,以避免通道堵塞,設備維保團隊24小時待命,確保閘機、電梯等設施平穩運行。車站站廳還設置了便民儲物柜,方便乘客寄存物品后輕松從容到周邊游玩。
“重慶動物園從1號口出去就能到”“去下浩里您需要轉車”“出站左轉就有衛生間”……像這樣的提醒,袁娜每天得說上千遍,購票的乘客擁擠,她提醒乘客有序排隊,閘機處乘客出站的人流較多,她大聲呼喊乘客排隊進站,車站里面哪里需要人,她就會出現在哪里,也因為這樣,“話多”也成為假期里她的工作“習慣”,每天在軌道站內就能走上近萬步。
“重慶越來越火,我們軌道交通也是一張城市的名片,動物園站已是展現重慶城市特色的重要窗口,對我們站內工作人員來說,更要打起精神去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袁娜說,希望改造升級后的動物園站,能為城市文旅發展注入更多動力。
記者了解到,重慶交通開投軌道集團也一直致力于探索城市文化與軌道交通文化的有機融合,除動物園站外,小龍坎站、烈士墓站、磁器口站、奧體中心站等文化主題車站分布于軌道交通線網中,通過歷史記憶喚醒、現代藝術表達等形式,形成了“軌道+文旅”立體文化體系。
上游新聞記者 譚旭 部分照片由軌道集團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