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云夢竹
2024年12月17日清晨,莫斯科東南部梁贊大街附近的一棟公寓樓內,俄軍三防部隊司令(輻射、化學和生物防護部隊)伊戈爾·基里洛夫中將像往常一樣,在助理兼司機的陪同下,準備驅車去上班。
基里洛夫推開公寓大門,在大門的左邊,停放著一輛電動踏板車,十分不起眼,基里洛夫和助手都沒注意,而是向不遠處的汽車走去。突然,一聲巨響,是那輛踏板車發(fā)生了爆炸,基里洛夫和助手當場身亡。
踏板車的車把上,被人為裝上了兩磅TNT當量的炸藥,和以色列在BP機里裝炸藥,有“異曲同工之妙”。
事情發(fā)生后,烏克蘭很快承認了是自己干的,反正雙方都打到這個地步了,沒必要再遮遮掩掩。兩年多來,俄軍合計損失了8個將官,大部分是少將,只有一個中將,而基里洛夫是第二個死于戰(zhàn)爭的中將。
就在幾天前,同樣是莫斯科,俄羅斯導彈專家米哈伊爾·沙茨基路過家門口的公園時,被一名烏克蘭特工槍殺,米哈伊爾·沙茨基曾是火星設計局的副總設計師,負責監(jiān)督Kh-59和Kh-69巡航導彈的現(xiàn)代化工作。
短短幾天內,重要人物接連在莫斯科遇刺,充分說明了烏克蘭情報體系的能力。我們知道,克里米亞危機時,烏克蘭情報體系的表現(xiàn)和烏軍一樣無能,大量特工叛逃,但在十年后的今年,烏克蘭情報體系逐漸完成重建。
在蘇丹和馬里,烏克蘭情報體系協(xié)助當?shù)孛癖鼡敉吒窦{,在敘利亞,為HTS提供無人機使用的系統(tǒng)培訓,在莫斯科,更是連連刺殺俄重要人物。
雖然正面戰(zhàn)場呈現(xiàn)頹勢,敗仗連連,但在情報戰(zhàn)線上,烏克蘭取得的成果還真不小。烏克蘭的情報體系,究竟是如何重建的呢?
話說蘇聯(lián)解體,烏克蘭獨立后,其情報體系主要有兩個單位:安全局和國防情報總局。
安全局就是原來克格勃在烏克蘭的分部,安全局這個新名字,只是換了個皮而已。
而國防情報總局由原蘇聯(lián)基輔軍區(qū)、敖德薩軍區(qū)、外喀爾巴阡軍區(qū)這三大軍區(qū)的情報部門,合并而成,關系上隸屬于烏克蘭國防部。
在2014年前,安全局是烏克蘭情報的主導者,國防情報總局則不被重視,一是克格勃的業(yè)務能力確實更強;二是獨立后的烏克蘭,難以供養(yǎng)繼承自蘇聯(lián)的50多萬軍隊,只能不斷地裁軍。
加之經(jīng)濟狀況不佳,國防體系基本處于放棄治療的狀態(tài)。
以國防部長為例,從1992年到2014年,烏克蘭共有14任正式國防部長,算上代理防長的話,有20多任。除了亞歷山大·庫茲姆克的任期有2093天外,其余13位正式防長的任期,都只有一兩年。
如果把代理防長算上,那平均任期更短。
三天兩頭換領導,連一個完整任期都沒有,如此大的波動,讓國防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啥話語權,就是個爹不疼娘不愛的部門。
要錢沒錢,要人沒人,不躺平還能咋滴?連帶著國防部下屬的情報總局,也只能躺平。客觀上,令安全局在情報體系里占據(jù)了主導。
不過,既然安全局的人員和體系繼承自克格勃,就不可避免地與俄羅斯存在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進而被俄羅斯?jié)B透。
“克里米亞”事件時,安全局大量的人員投俄,包括局長亞歷山大·亞基緬科,他知道得實在太多了,烏克蘭的情報體系遭受重大損失。
面對棘手的狀況,新總統(tǒng)波羅申科決定,重建情報體系,任命瓦連京接任安全局局長。
瓦連京上任后,先對安全局的原有人員一一進行審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中高層里起碼有240人親俄。查明一個就清洗一個,大換血。
接著是組建第五局,作為專門的反間諜和行動部門。
為了不讓第五局被俄羅斯?jié)B透,瓦連京要求所有加入第五局的人員必須出生于1992年后。沒有經(jīng)歷過蘇聯(lián)時期,對蘇聯(lián)有特殊感情,進而親俄的可能性,就會降低。
瓦連京還嚴令,第五局的人員和其他四個局的人員不準互相往來,免得被其他四個局的人員影響。瓦連京的重建取得了成效,比如成功暗殺了烏東親俄民兵“頓巴斯營”的指揮官阿爾森·巴甫洛夫。
2015年,安全局第五局的負責人康德拉蒂克,因暗殺了多名烏東民兵指揮官,業(yè)績優(yōu)異,升任國防情報總局負責人。
歷史的車輪,由此轉動。
他接手國防情報總局后,立刻尋求與CIA開展合作。一開始,CIA不太相信他。畢竟安全局那么多親俄的人,你是安全局出來的,誰知道你是不是也親俄。
康德拉蒂克明白,沒有梯子,哪能攀高枝,于是主動拿出了國防情報總局收集的,關于俄羅斯核潛艇的機密情報,作為見面禮。
CIA在分析了一番后,確認了情報的準確性,既然真的有誠意,雙方于是正式開啟合作。
從2016年開始,國防情報總局得到了來自CIA的技術支持,在烏東建立了12個前沿基地,負責管理當?shù)靥毓ぞW(wǎng)絡。
為了應對未來的戰(zhàn)爭,CIA與國防情報總局一道制定了“金魚計劃”,招募大學畢業(yè)生作為特定區(qū)域的潛伏特工,等到俄羅斯占領這片區(qū)域時,潛伏人員會被啟用,并源源不斷地傳遞情報。
2022年,“海馬斯”火箭炮屢次在俄控區(qū)取得戰(zhàn)果,就少不了這些潛伏人員的情報。
同時,在CIA的協(xié)助下,國防情報總局建立了一支專業(yè)的行動部隊--2245部隊。今天的國防情報總局局長布達諾夫,就是2245部隊的一員。
他在2016年曾潛入克里米亞,并撤了出來。后續(xù)又在頓巴斯的戰(zhàn)斗中受傷,CIA用專機,將其送往馬里蘭州國家軍事醫(yī)療中心,進行治療。
能得到這種待遇,可見CIA在2245部隊上的資源投入。
2018年,國防情報總局發(fā)現(xiàn),黑客組織“奇幻熊”與俄羅斯政府存在聯(lián)系。而著名的希拉里郵件門,就是“奇幻熊”最先捅出來的。
民主黨通過這一情報,給懂王扣了個“通俄”的帽子,“通俄門”就此誕生。也因為這個大功勞,民主黨和美國的建制派們,更愿意相信國防情報總局,要錢給錢,要裝備給裝備。
國防情報總局的地位迅速崛起,安全局開始邊緣化。
2021 年 3 月,俄羅斯軍隊開始在烏克蘭邊境集結軍隊。幾個月后,邊境軍隊越來越多,今天我們知道,這是戰(zhàn)爭爆發(fā)的前奏。
但在那個時候,沒有人相信大規(guī)模戰(zhàn)爭會出現(xiàn)。
2022年1月,中情局和英國軍情處,確定了俄羅斯將會發(fā)起進攻,國防情報總局認為情報可靠,布達諾夫親自向澤連斯基匯報。
而安全局的負責人、澤連斯基的發(fā)小伊凡·巴卡諾夫表示,沒有情報證明戰(zhàn)爭會發(fā)生。
安全局與國防情報總局,就此發(fā)生了爭吵。
這不是雙方第一次爆發(fā)沖突了,早在2015年,國防情報總局組建的第一支特種部隊準備襲擊頓巴斯,結果在基輔遭到了烏克蘭安全局的突襲。
安全局認為,國防情報總局的特種部隊是俄羅斯間諜,雙方發(fā)生交火,各有人員傷亡。
2020年,烏克蘭安全局再次突襲烏克蘭情報局在頓涅茨克的營地,逮捕了8名作戰(zhàn)人員,并指控該營地為非法團體。
現(xiàn)在,同樣的問題,國家安全局與情報局再次拿出了不一樣的結論。面對矛盾的信源,澤連斯基猶豫了。結果戰(zhàn)爭在2月爆發(fā),導致澤連斯基對安全局嚴重不滿。
安全局由此不再受寵。
接下來,安全局的表現(xiàn)令澤連斯基更加失望。
開戰(zhàn)初期,第58集團軍從克里米亞北上,輕松拿下了整個赫爾松州和大半個扎波羅熱州,這固然有烏克蘭高層的失誤,沒料到俄軍會在南線發(fā)起進攻,將精力集中在了頓巴斯的原因;但也少不了安全局的人員暗中協(xié)助。
2022年3月31日,安全局內務部長瑙莫夫和赫爾松分局負責人克雷沃魯奇科,被澤連斯基解職,理由是這些人“尚未決定自己的祖國在哪”。
意思很明顯,兩人當了叛徒。當敵軍的推進過于順利、速度快得驚人時,沒有內鬼配合是不可能的。(看看近期發(fā)生在敘利亞的事情,就知道了。)
同樣是3月,安全局的人員逮捕了一個名叫丹尼斯·基列耶夫的人,并將其處決,然后安全局得意洋洋地告訴外界,我們抓住了烏克蘭高層的俄羅斯間諜。
其實,丹尼斯是個雙面間諜,簡單來說,他是國防情報總局的人,常年假裝給俄羅斯傳遞情報,成功獲取了俄羅斯的信任,進而打入了俄羅斯內部。
開戰(zhàn)當天,俄軍要空降安東諾夫機場的情報,就是丹尼斯獲取的,正是這一關鍵情報,讓烏軍有了準備,及時破壞機場跑道,阻止了俄軍大部隊的降落,讓俄軍的斬首行動未能成功。
然而安全局不知道真相,在戰(zhàn)爭開始后到處搜刮內鬼,他們發(fā)現(xiàn),丹尼斯在2021年1月后,每個月都會前往俄羅斯,百分百是個俄羅斯間諜。
3月5日,丹尼斯的車經(jīng)過安全局大樓門前,被安全局的特種部隊攔了下來,帶到一處偏僻的地方,幾小時后,他的尸體被人發(fā)現(xiàn)。
如此重要的雙面間諜,竟然被自己人干掉了,這下國防情報總局火大了,告狀告到澤連斯基那里。
可見,即使經(jīng)過整頓,安全局依然狀況頻出,這讓烏克蘭高層和西方援助國達成了共識——安全局這個老號算是廢了,得把情報系統(tǒng)的重心放在新號,也就是國防情報總局上。
2022年7月,伊凡·巴卡諾夫被澤連斯基解職,標志著安全局的全面邊緣化。
而國防情報總局的局長布達諾夫,則被任命為情報委員會的主席,這是十分關鍵的職位,是烏克蘭在戰(zhàn)時狀態(tài)下情報領域的一把手,能夠調動大把大把的資源。
有了這個職位,布達諾夫可以整合全國的情報資源,國防情報總局成為新的主導者,連安全局也要接受其調度,烏克蘭情報體系的內耗減少,效率提高。
在布達諾夫的領導下,烏克蘭情報體系進行了一系列的行動,包括刺殺俄羅斯民間大V杜金的女兒,對克里米亞大橋的襲擊,利用無人艇襲擊塞瓦斯托波爾港等等。
在海外戰(zhàn)線中,烏克蘭國防情報局的作戰(zhàn)部隊,在馬里協(xié)助叛軍伏擊了瓦格納,給后者造成了數(shù)十人的傷亡。
而在敘利亞,為了顛覆巴沙爾政權,摧毀俄羅斯在中東的戰(zhàn)線,布達諾夫早在幾個月前就親自與沙姆解放組織溝通,幫助HTS訓練了無人機部隊,并在7月組織人馬,打掉了阿勒頗省庫韋爾斯空軍基地的俄羅斯電子戰(zhàn)系統(tǒng)。
可以說,阿薩德政府的倒臺,也有布達諾夫的一份功勞。
而這次針對俄軍三防司令和導彈專家的刺殺,再次證明了烏克蘭情報體系的重建成果。
在2014年之后,為了應對俄羅斯可能發(fā)動的戰(zhàn)爭,烏克蘭重建了一套情報系統(tǒng)。現(xiàn)在俄羅斯面對這套情報系統(tǒng),處于極為被動的狀態(tài)。在經(jīng)歷大破大立之后,烏克蘭情報系統(tǒng)迎來了新生。
對俄羅斯來說,烏克蘭國防情報總局這個新號,遠比安全局這個老號難對付。玩情報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滲透,但想要滲透國防情報總局,卻沒那么容易。
一來,國防情報總局曾長期處于躺平狀態(tài),不受重視,俄羅斯在里面沒多少人;
二來,國防情報總局在人員招募上,參考了重建的烏軍,就招募強硬派,我們在《烏軍為什么突然變能打了》一文中說過,烏軍通過招募強硬派,恢復了戰(zhàn)斗力。
國防情報總局同理,大量強硬派人員的存在,讓俄羅斯的滲透極其困難。加之西方的技術援助,導致俄羅斯在情報戰(zhàn)線上連連吃虧。
擺在俄羅斯面前的,是一個全新的烏克蘭情報系統(tǒng),和重建后的烏軍一樣,很不好對付。作為老克格勃的普京,應該思索新的辦法。
如果不能找到突破口,那么類似三防司令和導彈專家被暗殺這種事,還會繼續(xù)發(fā)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