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的父母,基本上都是養育的一個孩子。今天洪姐想給大家聊的這件事兒,可能會把大家都愁的睡不著覺呀。
他們辛苦了一輩子養大的獨生子女,好不容易盼到孩子成家,再抱個大胖孫子。可現在倒好,不少90后,00后結了婚,卻讓父母們得到的是一堆糟心事。
先說說顧客陳叔叔,為了給兒子娶媳婦,把家里養的10頭牛,還有多年攢下來的養老錢,都掏出來了,又跟親戚朋友借了一遍,前前后后因為兒子結婚就花了50多萬。
在農村里頭,這筆花費基本上是父母們的大半輩子心血。
可是新媳婦進了門,天天抱著手機刷視頻,聊天。飯也不做,地也不掃,更別提要出去找工作了。
陳嬸厚著臉皮問,是不是懷孕了?才在家里休息。
媳婦兒哼了一聲,懷孕?我都沒收入,你兒子才賺幾個錢?生娃后的奶粉,尿布都要錢,拿什么來養?
氣的陳叔叔兩口子,蹲在院子里直嘆氣,當初滿心盼著兒子成家,就可以抱孫子,熱熱鬧鬧的過日子。
現在倒好,錢花出去了,家里還是冷冷清清,還得多伺候一個“干飯人”。
再說顧客劉阿姨,是一個單親媽媽。當初嫌棄前夫窩囊,沒有出息,離了婚,連兒子的撫養費都沒讓他親爸出一份。
就這樣,要強的劉阿姨獨自一個人把兒子拉扯大。眼看兒子到了成婚的年齡,咬著牙拿出了40萬給孩子辦了婚禮,買了三金。本以為可以松口氣,結果呢?卻成了給自己找了個“小祖宗”回來。
小兩口結婚后,天天睡到日上三竿,劉阿姨不做飯,他們就點外賣。衣服堆成山也不洗,全等著劉阿姨來收拾。
更離譜的是,兒媳婦兒天天把“生孩子會變丑,身體會走樣”掛在嘴邊,說啥都不要生孩子。
劉阿姨白天在我們鎮上的超市里面當清潔工,下班回來還得給兩“巨嬰”做飯,洗衣服,累的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
有一天,劉阿姨實在忍不下去了,干脆把工作辭了,眼不見心不煩,買了一張火車票,窮游去了。
她說,一輩子都沒有出過遠門,與其在家里生悶氣,不如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還有安置房里面的王叔叔,娶個媳婦呢倒是沒有獅子大張口,因為他們修馬路占了房子,就賠了兩套。一套二的老兩口住,一套四的就給新婚小兩口住。
但是結婚的三金,彩禮,酒席還是花了30多萬。
媳婦兒呢也是有班上的,就在附近的小工廠里面當了一個出納。
可她一下班就躺在沙發上面追劇,臥房里面亂的像個豬窩也不收拾,就等著王嬸趁她上班幫她歸納打整理。
王叔兩口子也想抱孫子,享受天倫之樂。
可媳婦兒卻說,現在養娃的成本好高啊,什么培訓班,學區房?沒有100萬養不起呀,等我們攢夠錢再考慮生孩子的事情吧。
但是小兩口的工資月月都花光,根本沒有存錢的打算,那他們什么時候才能夠抱上孫子呢。
老兩口著急呀,天天催兒子。兒子只好去說服媳婦兒。
結果呢小兩口就因為生娃的事情天天都吵架,甚至動手,家里是弄得雞飛狗跳的,好好的日子過得烏煙瘴氣。
以前結婚,大家都講究男主外,女主內,夫妻兩個攜手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可是現在不少的年輕人,尤其是女孩子,都把結婚當成了避風港,都等著對方的付出。
父母們掏空了家底,就盼著孩子能夠成家立業,延續香火,結果換來的是無盡的失望。
那結個婚還圖個什么呢?
是年輕人太自私,只想著自己享受,還是時代變了,大家對婚姻的期待不一樣呢?
說到底,婚姻不是一場交易,也不是單方面的付出。要是小兩口都不愿意承擔責任,就算是結了婚,日子也過不踏實。
大家說是不是這個理兒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