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姐站在菜園邊搓著手,剛種下的豆角苗還沒緩過神,天氣預報說今晚有大暴雨。北邊的李叔裹緊外套直跺腳,昨天還穿短袖呢,今兒個大風呼呼地吹,溫度計直接掉了10℃。手機彈出氣象預警時,正是高速堵車的高峰,雨刷器發瘋似的擺動,好多車主盯著紅色的導航路線直嘆氣。
暖濕氣流和冷空氣在天上“干架”,南方成了主戰場。
貴州的山坳里,雨滴跟豆子似的往下砸,田里的水眼見著漫過田埂,剛插的秧苗在水里直晃悠。廣西那邊更奇怪,桂林的雨下得人出不了門,可百色的太陽把人曬得冒油,下午三點氣溫竄到37℃,大街上的人直往樹蔭里鉆。北邊的風也沒閑著,內蒙古的黃沙跟著大風跑,開車的人不敢開快,怕沙子迷了眼。
甘肅的老張看著剛開花的果樹直心疼,降溫來得太急,新長的嫩芽怕是要遭罪,今年的收成說不定要打折扣。
高速路上的事故漸漸多了起來,積水路段車子打滑,大風區貨車被吹得直搖晃,交警們冒雨指揮,嗓子都喊啞了。
城里的麻煩也不少,下班高峰期趕上暴雨,地鐵口全是濕漉漉的人群,公交車在積水中小心翼翼地開,生怕熄火。
山區的村干部們最著急,挨家挨戶敲門,讓住在山腳的鄉親趕緊轉移,就怕雨水泡松了山體,鬧出滑坡的危險。
有人在朋友圈抱怨:“五一出去玩是看人頭,回來是跟天氣斗,這假期過得比上班還累!”農諺說“立夏雨淋淋,遍地是黃金”,可這雨太急、風太猛,反倒是個麻煩。
南方的老農蹲在田邊抽煙,看著積水發愁:“莊稼喝飽了水是好事,可這么個下法,根都要泡爛嘍。”北方的牧民牽著牛羊往圈里趕,嘴里嘟囔著:“五月的天像娃娃的臉,說變就變,早知道就該提前給牲口備點草料。
”氣象專家說這是冷暖空氣“掐架”的結果,可老百姓更關心怎么應對。
城里的社區開始廣播,提醒居民檢查陽臺積水,山區的村群里不停發消息,讓大家遠離河邊和山腳。
高速上的服務區擠滿了滯留的車主,有人泡著泡面嘆氣:“早知道看天氣預報提前走了,這會兒堵在這兒,心里真慌。”我個人覺得,天氣變化咱沒法控制,但提前準備總能少些麻煩。
就像村里的王大爺,早早就把三輪車篷布加固好了,這會兒正坐在家里聽雨聲,不急不躁。
可總有些地方顧不過來,偏遠的山區信號不好,老人收不到預警怎么辦?老舊小區的排水系統能不能扛住大雨?
這些問號在心里打轉。雨還在下,風還在刮,返程的路上滿是匆匆的腳步。有人抱怨天氣添亂,有人卻趁著雨水給菜園澆水,說“來得及時,省了不少功夫”。
不管怎么說,老天爺的脾氣咱得順著,該躲雨躲雨,該加衣加衣,平平安安比啥都強。
至于這天氣啥時候消停,咱且等著看,說不定過兩天,太陽又會笑瞇瞇地出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