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深冬,不少城市紛紛迎來了自己的初雪。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即使是下雪,南北方之間也依舊存在著種種差異。譬如北方人從來不在下雪天打傘,南方人卻必須要到便利蜂買上一把傘;因為北方的雪是干得,落到身上還能被撣走;而南方的雪落到身上,卻會融化成水,從而弄濕頭發和衣服。除此之外,它們的重量也完全不一樣,你猜猜是哪邊要更重一些?
根據調查發現,一朵雪花的直徑約為2毫米。而5000到10000朵雪花,才勉強能堆積出1克。數據顯示,1立方米的新雪里,通常包含60到80億朵雪花。按照如此數量計算下來,人們也能大概判斷出南北方雪花重量的不同。
在計算南北方雪花重量之前,必須要先規定出一個不變量。譬如,同樣都是占地100平米的積雪,厚度控制在8到10毫米左右。而在此固定條件的基礎上,人們發現,北方的雪重量約為100公斤,南方的雪卻高達130公斤!
這結果顯然有些不可思議,那這又是為什么呢?實際上因為北方的雪較為疏松,南方的雪卻很緊實,所以其積雪密度和深度自然各不同。根據資料顯示,在1毫米的降雪量里,北方能形成8到10毫米厚的積雪,而南方只有6到8毫米厚。由此可見,南方的雪確實應該要比北方更重。
了解這個知識后,大家又知道近30年來,國內積雪最深的地區在哪嗎?其實就是東北地區東部、內蒙古東北部、新疆中北部和西藏西部。它們一年的積雪量,可以輕松超過30厘米,甚至高達50厘米。要知道,這高度幾乎可以淹沒一個成年人的膝蓋!所以說,雪花的世界實在是太神奇了,讓人類忍不住想去深入探索一番。
例題
牙克石市素有“中國森林工業之都”、“冰雪之鄉”的美譽,北部的伊圖里河鎮冬季最低氣溫可達-50 ℃,號稱“中國最冷地區”。下圖為牙克石市位置及地形示意圖。
(1)分析伊圖里河鎮冬季成為“中國最冷地區”的原因。
(2)分析牙克石市積雪厚度大的原因。
(3)有人說“雪原”造就了“林海”,簡要說明積雪對森林生長的意義。
答案: (1)緯度高,太陽輻射弱;山地地形,地勢較高;距冬季風源地近,冷空氣勢力強;冬季積雪覆蓋,地表反射率高。 (2)位于大興安嶺冬季風迎風坡,降雪豐富;冬季氣溫低,積雪時間長;地勢起伏??;森林茂密,積雪融化慢。 (3)冬季積雪覆蓋,對地表起保溫作用,保護林木根系;春季積雪融化,土壤濕潤,促進森林生長。
精講精析:(1)分析伊圖里河鎮冬季溫度較低的原因。①影響溫度的主要因素有:緯度、海拔、地形、盛行風、洋流等;②從圖中可以看出,伊圖里河鎮的緯度較高,因此太陽輻射較弱,溫度較低;③從等高線可以看出,伊圖里河鎮的海拔為800~900m,地勢較高;④冬季時,冬季風起源于蒙古-西伯利亞,與伊圖里河鎮距離較近,冷空氣勢力較強;⑤冬季積雪覆蓋,地表反射率較高,因此吸收的太陽輻射較低,近地表溫度較低。
(2)分析牙克石市積雪較厚的原因。①牙克石市位于大興安嶺的西北坡,恰好為冬季風(西北風)的迎風坡,水汽受到地形的抬升,冷凝,形成降雪;②牙克石市的緯度較高,冬季氣溫較低,積雪時間較長;③牙克石市的地形較為平坦,因此積雪容易保存;④牙克石市素被稱為“中國森林工業之都”,即森林較多(裸地較少),積雪融化較慢。
(3)分析積雪對森林生長的意義。①冬季積雪覆蓋,對地表起到保溫作用,保護樹木的根系;②春季時積雪融化,為樹木生長提供水分(類似于積雪對冬小麥的保溫、增濕作用)。
積雪作為冰凍圈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全球能量平衡、氣候、水文及生態影響顯著,在全球氣候變化中有著重要作用。下表是我國新疆北部地表覆蓋對積雪變量的影響統計情況,據此完成4~6題。
注:積雪年指每年的7月1日開始至次年的6月30日結束。積雪開始時間以連續5天以上日積雪深度大于5厘米為標準;積雪結束時間以連續5天日積雪深度小于5厘米確定。 4.上表中最有利于積雪形成的地表是 A.稀疏灌木 B.草地 C.農田 D.建設用地 5.造成積雪結束時間不同的原因是 A.稀疏灌木接受太陽輻射較強,消融速度較快 B.草地植被萎縮,積雪緊實度小,消融速度較快 C.農田地表裸露,反射率大,消融速度慢 D.建設用地有高大建筑物,加快積雪消融
6.積雪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是 A.增加土壤濕度,減少地表徑流 B.積雪反射率高,使大氣溫度增高 C.增強地面輻射,增加大氣濕度 D.積雪的保溫效應,改變了土壤溫度 解題說明 本題組以我國新疆北部地表覆蓋對積雪變量的影響統計情況為背景材料,以有利于積雪形成的地表類型、積雪結束時間、積雪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為切入點,考查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太陽輻射、大氣的受熱過程等相關知識及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題組較為容易,題組分別從不同的側面對相關的地理知識及能力進行了考查。
答案與解析:CBD 第一小題中地表有利于積雪形成,其實也就是積雪厚度會達到最深,從圖中資料可以看出農田的雪深達到最厚,所以農田的地表最有利于積雪的形成。 第二小題中考查積雪結束時間不同的原因,也即影響積雪消融的因素。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稀疏灌木積雪結束時間268日,相比較可以得出時間較晚,從而推斷出消融速度不快;而積雪的緊實度越大越不利于消融,農田相對來說較為開闊,從表中可以看出農田積雪結束為264日較早,這應該是其消融較快而致;建設用地中有高大的建筑物,可能因為遮陽效果明顯導致積雪消融較慢。 第三小題考查積雪對比地理環境的影響。積雪的反射率高,可以減弱地面輻射,降低大氣溫度;積雪融化可以形成地表徑流,增加土壤水分;而積雪覆蓋地表,具有保溫作用,可以改變土壤溫度。
知識拓展 雪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和其聚合物(雪團)組成的降水。雪是水在空中凝結再落下的自然現象,雪是水在固態的一種形式。雪在很冷的溫度及溫帶氣旋的影響下才會出現,在亞熱帶地區和熱帶地區下雪的機會較微小。
雪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發育。 1、具有保暖土壤 雪是具有很好保溫效果的物質,雪的導熱本領很差,土壤表面蓋上一層雪被,可以減少土壤熱量的外傳,阻擋雪面上寒氣的侵入,所以,受雪保護的莊稼可安全過冬。一般剛下的新雪孔隙大,保溫效應最好。 2、積水利田。等寒潮或降雪過去以后,天氣漸漸回暖,雪慢慢融化,雪融下去的水留在土壤里,給莊稼積蓄了很多水,對春耕播種以及莊稼的生長發育都很有利。
3、能增強土壤肥力。據測定,每1升雪水里,約含氮化物7.5克。雪水滲入土壤,就等于施了一次氮肥。 4、凍死害蟲。雪蓋在土壤上起了保溫作用,這對鉆到地下過冬的害蟲暫時有利。但化雪的時候,要從土壤中吸收許多熱量,這時土壤會突然變得非常寒冷,溫度降低許多,害蟲就會凍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