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大華鎮池漢村的池漢學校,是一所地處城鄉接合部的農村小學。過去,學校因教學能力、辦學條件薄弱等多重原因,常年“墊底”,生源流失嚴重,曾一度面臨要撤并整合的境地。如今,不僅教學硬件設施不輸縣城學校,各科成績也名列前茅。
“池漢學校教學教研多年沒有起色,家長不滿意,老師沒動力。每年都有家長申請轉學。”湟源縣教育局局長王燕珍說,辦好家門口的學校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要素之一,如何提升鄉村教育的質量和普及率,成為擺在大家面前的一道課題。
2023年,西寧市啟動區域內集團化辦學改革試點工作,通過先進辦學理念輻射、骨干教師柔性流動、教育教學資源共享、設施設備場地共用、文化生成融合等策略,促進各縣區努力辦好“家門口的新優質學?!?。
在池漢學校教學樓閱讀角,孩子們利用課余時間閱讀、嬉戲。新華社記者 張子琪 攝
“受此啟發,我們以集團化辦學為核心,推動縣域內教育資源整合,從‘單打獨斗’到‘抱團取暖’,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促進教育資源共建共享?!蓖跹嗾湔f,全縣組建縣一中、二中學區兩大教育集團,涵蓋縣域21所中小學深化校際協同發展,通過“名師送教”開展示范教學和講座,幫助更新鄉村教師教學觀念,提升教學水平。
對于基礎薄弱的農村學校,除了“傳經送寶”,還需要核心團隊引領。2023年湟源縣教育部門在全縣范圍篩選優秀校長負責池漢學校全局工作,原湟源縣城關第二小學校長祁儒祾主動請纓,攜骨干教師團隊到池漢學校任教。
“改革只有向堅冰處用力才能取得突破?!逼钊宓捳f,縣城學校教師班底健全,教風學風校風已然形成,相比之下,辦好一所家門口的鄉村學校,才能將資源最大化利用,真正促使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祁儒祾以豐富的管理經驗,通過黨建引領、高效課堂、學生評價、教師評價、校園文化等抓手,提升教師積極性,激發學生內驅力,學校各項工作突飛猛進。2023年以來,依托東西部協作機制,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為池漢學校持續投入幫扶資金,改善了學校硬件設施。
池漢學校教學樓休閑長廊,孩子們在下棋。新華社記者 張子琪 攝
如今的池漢學校煥然一新,整潔明亮的教室配有智慧黑板,教學樓開放式閱讀角宛如知識的港灣,中外典籍與科普讀物錯落陳列。走廊墻面則化身童趣畫廊,學生社團制作的粘土、剪紙等作品活靈活現。
“2023年池漢學校學生不足150人,現在增加近一倍,緩解了縣域小學學生分流壓力,各學科成績在全縣都靠前,近兩年還有學生想從縣城甚至市區學校轉過來。家長的認可、學生的笑臉是教育均衡發展的最好證明?!蓖跹嗾湔f。
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是重要戰略任務和重大民生工程。近年來,西寧市聚焦人民群眾所急所需所盼,以公益普惠和優質均衡為基本方向,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水平,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取長補短,資源共享才能促進發展,學前教育聯盟發揮了重要作用?!鼻嗪J∥鲗幨谐俏鲄^文苑幼兒園園長庫鳳玲說,2024年該園加入西寧市第三學前教育聯盟,與10余所幼兒園共同開展教學教研和校園文化活動,選派年輕教師跨園交流培訓,“在不同主題的活動和研討中,不僅明晰了辦園方向和特色,也鍛煉了教師隊伍?!睅禅P玲說。
近年來,西寧市以優質普惠的教育資源輻射更多家庭為目標,推動全市學前教育聯盟工作,破解“薄弱園、鄉村園、民辦園”發展瓶頸。以1所省級示范園引領、1所市級示范園主導,帶動10所一類以下幼兒園為核心打造學前教育聯盟,依托指導園優秀教師、骨干教師隊伍,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良好態勢。
西寧市教育局學前與小教科負責人李美玲介紹,目前全市已組建7個學前教育聯盟,覆蓋80所各級各類幼兒園,占全市學前教育總量的21.5%。2024年,各聯盟教師輪崗進園學習2000余人次,通過30余場專項培訓活動,惠及學前教育教師5000余人次,推進全市幼兒園從“幼有所育”走向“幼有善育”。(記者張子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