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瀾昌
5月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次語出驚人。他在接受美媒采訪時,不僅重申“要讓加拿大成為美國第51個州”,還聲稱美國“每年向加拿大提供高達2000億美元的補貼”,態度極度傲慢,語氣近乎殖民者口吻。而當被問及是否會動用武力時,特朗普口是心非地說“我們永遠不會走到那一步”,試圖以虛偽“克制”掩蓋其赤裸裸的吞并野心。
特朗普的言論不僅令人憤怒,更引發加拿大社會強烈反彈。剛剛帶領自由黨贏得選舉的新任加拿大總理卡尼也毫不客氣,在5月2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明立場:“只有特朗普表現出對加拿大的尊重,我才會與其對話”,并嚴正聲明:“加拿大永遠不會加入美國?!?/strong>
這不是一次普通的口水戰,而是一場北美政治格局的劇烈震蕩。特朗普再次暴露了其一貫的帝國主義思維:把盟友視為附庸,把鄰國當作“準領地”,甚至公開討論將主權國家納入美國版圖。這種把二戰前帝國擴張邏輯拿來當選舉語言的操作,完全無視21世紀國際關系的基本底線。
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拋出吞并他國的想法,還記得2019年他提出“買下格陵蘭”時,丹麥政府憤怒回應“格陵蘭不是賣品”;如今,加拿大成了他口中的“51州”,而他還“永遠都要談論這件事”。這不是笑話,這是徹頭徹尾的危險信號。
特朗普口中的“2000億美元補貼”更是一種精心包裝的訛詐話術。實際上,這些所謂“補貼”很大程度上指的是貿易赤字與跨境合作投資,是美加經濟互通的必然結果,而非什么“施舍”。將正常雙邊貿易描繪成對加施恩,反映出特朗普政府始終停留在“交易優先”的狹隘視角中,根本無法理解主權平等、互利共贏的國際準則。
此次挑釁還發生在一個敏感節點,正是加美兩國即將重啟關稅談判,而特朗普卻在此之前對加拿大做出如此侮辱性的“并州”表態,其真實意圖昭然若揭:以威脅和羞辱為談判工具,試圖在貿易協議上逼迫加拿大讓步。這種將地緣勒索綁上經濟議題的操作手法,已經不止一次出現在特朗普政府對外政策中,完全是一種“霸道主義外交”的現實版本。
加拿大當前正處于政府更迭期,總理卡尼剛剛上任,美國政府此時出手,顯然是打著“趁你病要你命”的算盤。然而,卡尼的回應卻比預期更加強硬,他沒有為雙邊關系“和氣掩蓋分歧”,而是直面挑釁、正面回應,這一方面反映了加方捍衛主權的堅定意志,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對特朗普政府極度不信任的現實判斷。
特朗普不懂外交,也從不尊重盟友。在他眼中,所有國家的存在都是為了服務美國的國家利益,加拿大不過是下一個“工具化”目標。他鼓吹“讓美國再次偉大”,實則是“讓美國獨吞世界”。無論是對中國的極限施壓,對歐洲的諷刺挑釁,還是對墨西哥的筑墻封鎖,如今對加拿大的吞并幻想,都是同一套霸權劇本下的不同章節。
但世界不是他的棋盤。他可以在推特上狂吠,在選民面前表演,但國際秩序不是靠個人意志驅動的。加拿大全社會對此的冷靜而堅定回應,正是對特朗普妄念的最好反擊。
特朗普以為自己能用幾句“補貼”胡話就為吞并加拿大找借口,完全低估了加拿大人民對主權的珍視。他高喊“美國第一”,實際上卻是“一切歸我”。然而現代國際社會早已不是19世紀的殖民樂園,不存在誰想要誰就能“并入版圖”的邏輯。加拿大不是波多黎各,不是菲律賓,更不是美墨戰爭的遺產。它是一個有著獨立歷史、完整制度與強大民意的民主國家,不會在特朗普的“嘴炮脅迫”下低頭。
然而,這種吞并幻想在現實中根本行不通,加拿大不僅是七國集團成員,還是聯合國體系中的中等強國,擁有全球排名前列的經濟體量、能源儲備、教育體系和治理能力。美加之間的關系是基于歷史、規則和互利的戰略合作,不是“主仆依附”。特朗普的想法不僅荒唐,更是對北美地緣穩定的一種破壞。
說到底,這場“吞并論”不過是特朗普自導自演的又一場政治作秀。他想用這種充滿帝國口吻的論調,煽動美國國內的民粹情緒,為選情升溫。可惜,他越是這樣操作,越暴露出一個事實:他治不了世界,連自己都治不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