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5月5日訊(記者 周曉雅)上市公司2024年報季落幕,65家基金公司去年全年營收凈利情況披露,揭開了基金行業經營現狀的一角。
財聯社記者結合關聯上市公司年報、Wind數據梳理了解到,65家基金公司在去年全年合計實現凈利潤341.15億元,較2023年增加13.23億元。
雖然凈利潤總數微增,但行業費率帶來的影響已顯現。實現凈利潤同比正增長的基金公司家數僅有39家,占已統計基金公司的六成;而65家公司中的54家還披露了營業收入,實現營收同比正增長的則不足半數。
變局之下,2024年基金公司經營業績中的一些變化值得關注。
一是頭部機構凈利潤排名生變,凈利潤超10億的11家公司,超半數凈利潤排名發生變化;
二是對比2023年,2家公司退出凈利潤10億元梯隊,這也是納入統計的基金公司中,去年凈利潤縮量最多的2家;
三是凈利潤增幅和減幅最顯著的均是中小基金公司,其中,部分公司通過發揮自身和股東的資源稟賦,已經顯現差異化優勢;
四是凈利潤下滑背后,過半數基金管理人去年管理費收入下滑,合計下滑超百億元;
五是費率改革深化的共識持續,各家基金公司已從不同角度尋找錘煉自身競爭力的方式。
頭部機構凈利潤排名生變
費率改革帶來的影響,從頭部公司已經看出端倪。數據顯示,65家基金公司中,有11家去年全年凈利潤額超10億元。
具體至排名,這11家公司凈利潤由高到低依次是易方達基金(39億元)、南方基金(20.11億元)、華夏基金(21.58億元)、 工銀瑞信基金(21.1億元)、廣發基金(20億元)、富國基金(17.51億元)、天弘基金(16.79億元)、招商基金(16.5億元)、匯添富基金(15.47億元)、博時基金(15.28億元)、興證全球基金(14.13億元)。
這11家公司中,除了易方達基金、富國基金、匯添富基金、興證全球基金以外,其余的凈利潤排名均較2023年發生變化。
其中,凈利潤增幅最顯著的天弘基金,也是這11家公司凈利潤排名提升最多的。
2024年,天弘基金實現營業收入53.94億元,同比增加14.59%;凈利潤則達到16.79億元,同比增加19.29%。凈利潤排名由2023年的第10位,提升至去年的第7位,提升了3個位次。
營收、凈利雙增長的背后,去年,天弘基金旗下的股票型、債券型、另類投資型、QDII等多個基金子類別均出現規模增長,尤其是債基規模增加455.88億元,這也帶動了非貨公募管理規模同比增長671.28億元,增幅在兩成以上;同時,貨幣型基金仍維持領先優勢,全年增長580.92億元。
截至去年底,Wind數據顯示,天弘基金的公募管理規模已達到1.2萬億元,在行業排名第5,但較2023年底下調1位。
這是由于南方基金的在管規模超越了天弘基金。
截至去年底,南方基金的公募管理規模為1.29萬億元,行業排名第4。同樣是營收凈利雙增長,南方基金的凈利潤排名也提升了1個位次。
南方基金的公募規模增長更多來源于股票型基金,尤其是指數基金,數據顯示,南方基金去年公募規模增長2410.13億元,其中的股票型基金規模增加1454.35億元,各細分基金類型規模結構也更均衡。華泰證券的年報也提到,南方基金持續優化產品布局和業務體系。
另外,工銀瑞信基金的凈利潤排名也提升1位;華夏基金、廣發基金、招商基金的凈利潤排名各下調1位,博時基金則是較2023年下調2位。
這些排名下調的頭部機構,多數營收同比增幅較少,甚至出現下滑的情況,凈利潤也難免受影響,而管理費收入作為基金公司的重要組成部分,費率的調整,也帶來實際的收入下滑。
2家退出凈利潤10億元梯隊
而與2023年相比,凈利潤超10億元的基金公司減少2家,即景順長城基金和交銀施羅德基金。
費率改革也對這2家公司的經營帶來考驗。
Wind數據顯示,景順長城基金去年公募規模增加765.11億元,至5903.34億元,不過公募規模排名較2023年下調2位至第20;而管理費收入同比下滑5.2億元,至31.3億元,即縮水幅度為14.24%。反映在經營績效上,該公司去年營收和凈利均下滑超過10%。
交銀施羅德基金則是在去年退出了公募規模的前20,截至去年底,該公司公募規模為5374.22億元,較2023年底增加502.38億元,行業排名從2023年的第20位下滑至2024年底的21位。管理費收入也在2024年減少了6.05億元,去年該公司的凈利潤為8.79億元,同比減少了26.81%。
事實上,管理費收入的下滑并不僅是上述的公司。Wind數據顯示,納入統計且具有可比數據的197家基金管理人中(包括持牌券商、券商資管、保險資管),113家去年管理費收入下滑,占比過半,合計管理費收入已減少超百億元。
超200%增長到逾900%縮水
整體來看,65家公司在去年經營業績分化顯著,作為凈利潤增幅最顯著的基金公司,東吳基金去年實現凈利潤375.62萬元,同比增長274.84%。
東吳證券年報提到,2024年東吳基金權益產品業績大幅增長,加權平均收益率達22.00%,排名行業第7位;固收產品加權平均收益率較2023年提升 1.39 個百分點至4.81%。在銷售體系建設方面,構建機構、線上、線下協同發展的立體化營銷網絡。
機構端持續優化客戶結構,重點拓展保險公司并深化銀行托管合作;線上端發力數字化運營,借助金融科技賦能精準營銷,產品結構均衡發展;線下端深耕渠道建設,保有規模穩步提升。去年底,東吳基金保有公募基金規模 398.57 億元,同比增幅達55.81%。其中:債券基金規模翻倍;權益基金規模同比增長75.66%;貨幣基金規模同比增長24.42%。
跟隨其后的是中金基金,該公司去年凈利潤增幅也達到170.17%。年報顯示,中金基金去年積極豐富產品線布局,并通過加強投研能力建設,逐步積累中長期業績。公募REITs管理規模持續保持行業前列。公募基金規模同比增超六成。
中?;稹摶?、紅塔紅土基金也出現同比翻倍的凈利潤增長,其中,中海基金去年實現扭虧為盈。
而榜單的另一端,7家公司去年凈利潤同比縮水超過四成。去年出現虧損的南華基金,虧損金額為1048.51萬元,較2023年的119.41萬元縮水978.08%。
中郵創業基金和國金基金去年凈利潤縮水幅度分別為91.6%、78.21%;浙商基金、信達澳亞基金、方正富邦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去年凈利潤縮水四成以上。
相較于增幅減幅較顯著的公司集中在中小型公司,凈利潤的絕對變動額的峰值集中在大型基金公司。前述的交銀施羅德基金、景順長城基金分別是凈利潤減量最顯著的;中歐基金、招商基金去年凈利潤也縮水超1億元;而鵬華基金、銀華基金、信達澳亞基金、中郵創業基金、農銀匯理基金、富國基金、諾安基金凈利潤縮水5000萬元以上。
錘煉核心競爭力
今年以來,深化費率改革的行業共識仍在持續。如何應對費率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基金公司也有各自的打法,而錘煉核心競爭力成為共同的關鍵詞。
面對費率改革深化、被動化趨勢加速等行業變局,興證全球基金將在強化主動權益業務護城河、著力提升超額收益能力的基礎上,持續優化“固收”產品線,同時還深化指數化工具布局、深耕養老金融生態、積極把握跨境資產配置等領域機遇。
華夏基金則提到,鞏固傳統業務優勢,引領創新業務發展;積極拓展海內外業務,推進機構業務規模穩健增長;加速推進公司數字一體化建設,做好關鍵業務人才團隊培養。
國投瑞銀基金則是計劃在2025年持續深入投研體系建設,提升權益主動管理能力,拓展固收、量化投資與研究能力,打造高質量核心能力圈。另外,營銷體系建設上,公司將重點提升大零售板塊的銷售實力;產品布局方面,則是積極布局權益型基金,全面開發和布局滿足投資者日常和養老需求的各類基金。
去年,國投瑞銀基金營收也出現了下滑,但凈利潤同比增長了8.67%至3.46億元。
信達證券年報也提到,信達澳亞基金將堅定推進“第二增長曲線”戰略,將“固收”及“固收+”業務線打造成繼權益業務后的另一業務支柱,不斷優化業務結構。該公司去年凈利潤同比減少逾四成,至1.74億元。
永贏基金的競爭力打造則是顯現成效,該公司去年凈利潤2.55億元,增幅達到46.55%,在排名靠前的公司中增幅較顯著。去年永贏基金的三年發展規劃圓滿收官。年報提到,公司產品體系日益豐富,市場排名持續提升,逐漸形成了固收產品優勢凸顯、權益產品快速成長、量化產品展露特色、創新產品持續完善的發展新局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