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反右運動前夕,圍繞私人資本改造和公私合營企業問題引發的爭論,以及反右運動是如何開始的呢?
全書大綱與核心章節
李康年的“贖買20年建議”引發爭議
1957年,國家正在推進對私人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實行公私合營政策即把私人企業變成國家和私人合辦,逐步轉為國營。
上海一位資本家李康年提出建議:國家應該發行“工商企業改造贖買存單”,總共22億元,分18年慢慢兌現給資本家,相當于延長對他們的“贖買”時間。
原本國家收購私人企業時承諾給資本家定息,即定期支付利息。
他覺得這樣既能保障資本家的權益,也能讓公私合營企業最終完全轉為國營。
這個建議一登報就炸鍋了:
支持的人:覺得這能保障私人資本的長期權益。
反對的人:尤其是左派人士,認為定息本身就是“剝削殘余”,延長20年等于讓資本家“一輩子吃剝削飯”。
千家駒批評李康年“忘記了剝削是可恥的”,認為贖買政策是為了改造資本家,而不是欠他們的債。
資本家內部也有分歧:小資本家覺得定息太少,有的每季只有幾分錢,早就想“摘帽子”,不想再和剝削掛鉤;大資本家可能更傾向于保障權益。
工商界人士對公私合營的不滿和批評
在統戰部召開的座談會上,各地工商界人士紛紛吐槽公私合營后的問題:
企業管理混亂,機構臃腫,有些部門設“八大科”“八大員”,而私方人員,即原資本家的意見沒人聽,還被諷刺為“小家子氣”。
私方人員待遇差,收入低,有的廠長月收入40元,需要養6口人,技術和管理經驗被忽視,甚至被歧視。
而公方代表,國家派來的管理者以“改造者”自居,私方人員發明創造被歸為工人成果,提建議被打壓,甚至被罵“資產階級”“破壞生產”。
遷廠政策失誤,上海一些工廠遷到西北時盲目搬遷,成本反而更高,還亂許愿“住洋房、牛奶當開水喝”,結果沒兌現,提意見的人被打擊。
對工人階級的看法分歧,覺得“向工人階級學習”口號太絕對,因為部分工人存在不愛惜公物、紀律差等問題,沒必要盲目學。
章乃器挑戰“階級斗爭”思維
糧食部部長章乃器,既是官員,也是資本家代表,他的觀點最尖銳:
批評官僚主義,說有些國營企業和機關效率不如資本主義企業,因為官僚主義比資本主義更危險,資本主義還能取其精華,官僚主義“一無是處”。
否定資產階級“兩面性”,認為民族資產階級在合營后已經“基本上消滅了兩面性”,是“紅色資產階級”,沒必要提“脫胎換骨”式改造,交出企業的資本家比“空喊口號的人”更進步。
反對教條主義,諷刺以“改造者”自居的人是“特權人物”,搞個人崇拜,讓人“活不下去”。
摘自章乃器的意見原文:
這種人很危險,他們會在有意無意中變成特權人物。如果深入地進行檢查,可能會在他們的身上發現痕跡不斷加深的“小資產階級”的烙印。我坦白地說,我很怕做圣人。做了一名高級干部,人們平時對你提意見有顧慮,接近也有顧慮,已經很不好受。倘若再做了圣人,在一片歌頌聲中天天受人崇拜,隨便說一句話人們就把它當作“圣旨”,弄得坐立不安,吃飯睡覺都不自在,那可真有點活不下去。
從“大鳴大放”到“階級斗爭”
章乃器
1957年6月8日,風向突變, 中央發指示,說當前有人借整風運動搞“階級斗爭”,可能引發類似匈牙利社會主義國家的動亂的危險,要求反擊“右派分子”。
《人民日報》發表社論《這是為什么?》,把工商界和民主人士的批評定性為“右派進攻”,全國范圍的反右運動開始,大量提意見的人被劃為“右派”,遭受批判。
在上午的會議上,很多人還沒有看到《人民日報》的社論,因此發言仍然踴躍。
當年跟隨范旭東創辦精鹽廠的李燭塵此時是食品工業部部長、全國工商聯副主任和民建中央副主委,在發言中說:
現在,從中央到地方,熱火朝天地掀起了幫助黨整風、對黨提意見的浪潮,全國工商界座談會上,大家都談得很好。
從民建會收到的各地的材料看起來,有些工商業者對于“鳴、放”是有顧慮的,他們的顧慮不是沒有原因的。
到了下午,座談會基調驟然大變。
6月12日,全國工商界的反右派斗爭開始。而第一個遭到批判的就是章乃器,他被認定是“第一號大右派”“右派的祖宗”。
倔強的章乃器寫出三萬言的反省材料《根據事實,全面檢查》,這引來更大、更憤怒的批斗浪潮,民建中央整風工作委員會還迅速編著出一本《章乃器反共三十年》。
1958年1月,他被撤去糧食部部長一職。開始于1957年夏季的這場反右派運動,日后被認定是一場災難,全國有55萬人被打成“右派”,工商界是首當其沖的“重災區”之一,數以十萬計的人士受到公開批判。
總結
通過李康年的建議、工商界的吐槽和章乃器的言論,展現了1957年“大鳴大放”時期,黨外人士對政策執行的真實意見,以及這些意見如何被視為“右派進攻”,最終引發反右運動。
核心矛盾是:在社會主義改造中,如何處理私人資本的權益、私方人員的定位,以及對“階級斗爭”的不同認知。
反右運動的爆發,標志著從“鼓勵批評”轉向“政治批判”,許多敢于直言的人被打擊。
推薦《紅墻大事》
一本超級精彩的書 ——《紅墻大事》。
?這本書以獨特的視角和詳實的史料,帶我們走進那些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它猶如一扇時光之窗,讓我們得以窺見歷史風云背后的故事。
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會被書中生動的描寫和深刻的分析所吸引。作者以嚴謹的態度和細膩的筆觸,展現了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和驚心動魄的歷史瞬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