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熱點消息,點擊下方關注↓↓
? ?
今年“五一”假期期間,我市社會救援隊伍發揚專業精神,快速響應群眾遇險求助,累計處置登山迷路、意外受傷、親子團隊遇困等多類突發事件,展現了民間應急力量的責任擔當與救援能力。
救援案例:
1.4月30日大羅山女子田螺背骨折救援。下午2時10分,330、民安、飛豹救援隊接報后立即聯動,就近趕往事發地。救援隊員利用樹枝對傷者腿部進行臨時固定后背負下山,全程協作配合,最終由120送往醫院救治,最大限度減少傷者二次傷害風險。
2.5月2日大羅山峽谷有登山人士遇險處置。15時30分許,330救援隊接報后火速出擊,聯合飛豹隊對不慎滑入峽谷的兒童實施緊急救援。隊員快速評估現場環境,采取安全繩索保護措施,成功將受困人員轉移至安全區域,全程僅耗時半小時。
3.5月2日下午親子團隊福泉山峽谷迷途引導。民安陶山中隊在仙牛欄峽谷巡邏拉練時發現一無裝備親子團隊(9名兒童、7名成人)。隊員憑借專業經驗主動提供向導服務,歷時3小時徒步護送,最終于18時20分將其安全帶離復雜地形,并耐心傳授古道下山路線,獲群眾高度贊譽。
4.5月3日晚福泉山盤古樓尖迷路游客救助。民安陶山中隊依托前期張貼的救援求助電話,及時響應游客求助,到現場后發現人已離開,遂通過微信和導航指引,歷時4小時成功引導迷路游客脫困,全程保持通訊暢通,確保施救精準高效。
工作成效與亮點:
一、快速響應機制顯效
各救援隊伍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平均出警時間縮短至15分鐘內,實現“接報即動、就近馳援”。大羅山和福泉山是假期旅友勝地,憑借以前的救援經歷,各社會隊伍直接安排白天巡邏,大大提升響應速度。
二、科學施救降低風險
針對不同險情靈活運用樹枝固定、繩索保護、地形研判等技術手段,既保障被困人員安全,又避免次生災害發生。
三、社會協同效應凸顯
民間救援力量與120急救中心、消防部門建立聯動機制,形成“第一時間響應、多部門協同”的立體化救援網絡。
四、預防宣傳同步推進
救援過程中同步開展戶外安全知識普及,提醒群眾做好行前準備、遵守相關規定,從源頭減少意外發生。
來源:瑞安應急宣教
↓↓最新熱點消息,點擊下方關注↓↓
點個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