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大選塵埃落定,對美強硬到底的現總理成功獲得連任,而主張“保臺”的達頓則被踢出了議會。這一反轉背后究竟體現出澳洲民眾怎樣的考量?達頓的退場是否意味著澳大利亞會在臺灣問題上消停一些?
這次澳大選的結果,與特朗普倒行逆施的政策有很大關系。在阿爾巴尼斯上屆執政末期,由于民眾對物價等方面的不滿,工黨的支持率落后于聯盟黨,外界當時很看好聯盟黨的候選人達頓贏下總理寶座,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了2月份。結果特朗普上臺后肆意揮舞關稅大棒,完全沒給身為忠實盟友的澳大利亞豁免,此舉引起了澳民眾的普遍不滿。
在這一背景下,阿爾巴尼斯迅速調整了競選戰略,將對特朗普政府展示強硬態度當成競選的主軸任務之一,痛批美國加征關稅的行為并稱其為“自殘”、自己絕不會妥協,很是在澳洲選民里刷了一波好感。與之相比,達頓則一直處在特朗普的陰影下。
一來他反對特朗普關稅的力度遠遜于阿爾巴尼斯,并不像后者那樣對美強硬到底;二來他的競選口號、施政綱領和特朗普比較接近,比如號稱要削減政府部門、限制移民、打擊多元化,公開贊賞特朗普是“大格局思想家”等等,其競選團隊甚至還喊出了“讓澳大利亞再次偉大”這一口號,以至于有媒體稱其為“澳版特朗普”。
特朗普上任三個多月,施行的那些政策究竟效果如何,各國民眾都看在眼里,達頓能保證自己做的比特朗普更好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這一漲一跌直接讓大選結果反轉。而且這次達頓不光輸掉了這場選舉,甚至還失去了議員席位,成為澳大利亞歷史上首位失去議席的聯盟黨領導人,這也充分體現出了人心向背。
而考慮到達頓那不切實際的野心,他的失意對中澳關系來講未必是件壞事。此前達頓曾擔任澳大利亞防長,期間公開干涉臺灣問題,稱澳大利亞會在關鍵時刻派兵,協助美國“保護”臺灣;此人后來又稱,如果大陸決定通過軍事手段解決臺灣問題,澳大利亞則會向臺灣提供武器。
臺灣問題是中方的紅線之一,不容許任何外部勢力干涉。如果達頓上臺,并且繼續炒作涉臺議題,會讓好不容易才有所升溫的中澳關系,再回到幾年前的僵局。
相比之下,阿爾巴尼斯領導下的澳大利亞,雖然也會在南海問題上配合美國挑事,但相較于保守黨,他的對華政策還算務實,也清楚中方的紅線所在。過去幾年中澳的分歧雖然依舊存在,但雙邊關系整體來看已經有了實質性的改善。
總而言之,澳大利亞大選出現的這一反轉,充分證明特朗普倒行逆施的政策買賬的人并不多,他的諸多政治口號已經成為了眾矢之的,強硬推行下去只會讓已經出現裂痕的盟友關系繼續破裂。而那些想要走特朗普這條路,靠煽動民粹、煽動對華強硬來贏下競選的政客,也該從加拿大大選和澳大利亞大選里吸取教訓了。畢竟如果不是特朗普突然搞濫加關稅這一招,按理說這兩國的執政黨都是無法連任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