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法國經濟與財政部長埃里克·隆巴爾及預算部長阿梅莉·德·蒙查蘭聯合宣布,法國計劃自2026年起對進入歐盟的低價值電商包裹征收固定管理費。這一政策直指中國跨境電商平臺,尤其是占據法國電商市場頭部份額的Shein和Temu,旨在通過"每件包裹幾歐元"的收費機制,遏制中國低價商品涌入對本土產業與財政的沖擊,并為歐盟2028年全面取消小額包裹免稅政策鋪路。
法國此次行動源于多重壓力。數據顯示,2024年歐盟接收的46億件免稅包裹中,91%來自中國,其中8億件流入法國,平均商品價值僅8歐元。這些包裹不僅擠占了法國本土零售業的市場空間,還因大量產品不符合安全規范(94%不合格、66%存在安全隱患)引發監管焦慮。此外,美國近期取消小額包裹免稅并加征關稅的舉措,加劇了法國對中國商品"轉道歐洲"的擔憂。法國試圖通過提前征收管理費,既填補因免稅造成的財政缺口,又為后續歐盟關稅改革爭取主動權。
該政策設計充滿博弈色彩。法國強調費用由"進口商和平臺承擔",但業內人士指出,成本終將轉嫁至消費者,導致商品價格上漲5%-15%。為強化執行,法國計劃未來四年將包裹邊境檢查量提升三倍,并實施覆蓋質量、安全、環保標簽的"360度審查"。更具戰略意義的是,法國正與荷蘭、德國協商建立"防小包聯盟",試圖在歐盟統一行動前形成區域性屏障。
中國商務部對此回應稱"希望各國提供公平營商環境",而Shein等平臺則強調其商業模式不依賴關稅豁免,并已繳納數億歐元稅費。不過,這場博弈的深遠影響已顯現:部分中國賣家開始轉向中歐班列運輸,平臺加速布局歐洲海外倉,試圖規避"包裹稅"沖擊。
這場圍繞"幾歐元管理費"的較量,實則是數字貿易時代規則重構的縮影。法國既想保護本土產業,又需平衡消費者對低價商品的需求;中國電商則在合規成本上升中探索新路徑。隨著歐盟關稅改革倒計時啟動,中歐跨境電商或將迎來新一輪洗牌,而最終勝負,仍取決于誰能更快適應這場"既要便宜又要安全"的全球貿易新棋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