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黃金周期間,香港各大知名景點迎來人潮高峰,維多利亞港、太平山頂、堅尼地城及油麻地警署等熱門打卡地處處可見游客排隊拍照、品嘗美食的熱鬧景象。不少內地游客以親身體驗反駁“香港服務態度差”的刻板印象,甚至有人豪言“香港!我還可以再來一萬次”。然而,這場旅游熱潮背后卻暗藏爭議,部分內地游客因“窮游”行為引發本地輿論風波,不住酒店卻在麥當勞過夜,去食店拒付最低消費,相關事件接連登上熱搜,更有黃絲不嫌事大,大呼“乞衣襲港”,“影衰同胞”等等。
五一黃金周期間,內地游客涌入香港,旺角、尖沙咀等地24小時麥當勞凌晨成為部分游客“臨時棲息地”。港媒記者凌晨探訪北京道麥當勞,發現店內約五十人橫臥桌椅、行李堆疊,有人甚至脫鞋“晾腳”,畫面雖顯雜亂,但店員未加干預。該場景經網絡傳播后,香港輿論場迅速分化,部分激進言論將游客貼上“破壞城市形象”標簽。
部分網友在評論區攻擊游客“窮游折墮”“帶不動經濟”,甚至稱其“乞衣襲港”,將過夜行為與“破壞香港繁榮”強行關聯。另有網友抱怨堂食空間被擠占,甚至提議效仿歐洲“無酒店記錄者禁止入境”。然而,記者調查顯示,過夜游客多因突發狀況滯留:福建學生黃同學因行程緊湊未訂住宿;浙江陳大哥因身份證丟失無法入住酒店;桂林張女士與友人即日往返卻證件丟失,補辦遇公眾假期,被迫滯留。這些案例表明,游客選擇麥當勞實屬無奈,而非刻意“占便宜”。
而與此同時,部分住店商家反饋“人潮未轉化為財流”,旺角、尖沙咀等熱門商圈出現“旺丁不旺財”現象。其中,內地游客因未達餐廳“最低消費”引發的消費糾紛,成為輿論焦點。
旺角一家意式西餐廳負責人5月4日在社交平臺發文稱,五一假期旺角街頭“人山人海”,但其店鋪5月3日晚6點后“零客流”,直指“部分游客為省錢拒絕合理消費,導致店鋪營收不增反降”。該負責人以親身經歷舉例:5月3日晚,他在一家米線店目睹內地一家四口僅點兩碗單價35港元的“單菜米線”,因未達人均35港元的最低消費要求,與店員發生激烈爭執。
據現場描述,店員以粵語提示“四人需消費140港元”時,游客中的男性成員情緒激動,高聲反駁:“我們不是乞丐!這樣不合理!”并指責餐廳“難怪沒人來”。盡管店員隨后讓步至按三人最低消費105港元結算,該游客仍拒絕付款,稱“不接受歧視性消費”,雙方僵持近20分鐘,最終發帖人“不堪其擾”結賬離場。
該帖文發布后,社交平臺相關話題閱讀量突破50萬次。批評者認為,游客“無視規則”的行為損害香港服務業生態。
網民“港島觀察者”:表示“來港旅游前應做好攻略,接受當地消費習慣,而非以‘窮游’為借口破壞規則。”旅游業從業者李女士則認為“部分游客過度追求低價,甚至要求商家提供免費服務,長期將壓低香港旅游服務品質。”
然而,亦有網民指出,商家需反思“最低消費”規則的合理性,內地游客張先生表示“香港餐廳人均消費普遍較高,若強制最低消費,對家庭游客或預算有限者不公平。”經濟學者陳教授表示“香港服務業依賴高端消費,但近年內地游客結構變化明顯,商家需適應平價旅游需求,而非簡單歸咎于游客。”
對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歡迎留言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