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離閘把,眼不離前方,背不靠座椅,說話不對臉,吃飯不同時,沏茶不謙讓……”在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豐臺機務段電力機車駕駛室里,全國勞動模范、“毛澤東號”機車組第十三任司機長王振強一邊擦拭著操縱臺上的儀表盤,一邊向來訪的記者復述著這條刻在骨子里的行車規矩。
△“毛澤東號”機車組第十三任司機長王振強與同事交流駕駛心得
2014年,“毛澤東號”結束了68年牽引貨物列車的歷史,轉型為擔當京廣線旅客列車牽引任務。如今,它承擔著北京豐臺至邯鄲K7709/10次旅客列車牽引任務。“旅客列車的平穩運行,全靠司機對牽引手柄的毫米級精準控制。”王振強指著駕駛臺上密布的儀表盤說。
面對京廣線430公里區段內163處易發生沖擊的“沖動點”,王振強帶領團隊利用電子沖動測試儀反復測試,歷經三個月調整操作方法200余次,最終讓普速列車跑出了“動車般的平穩”。
多年工作,駕駛室的每一個按鍵王振強都了然于心。當記者問起一個被忽略的“定速巡航”按鍵時,王振強說他們在行車時幾乎不會使用這個模式。“因為行駛路程中充滿各種各樣的變化,系統的設定比不上人工操作的穩定。雖然會增加司機的操作難度,但能夠保障旅客乘坐的舒適度。”
“‘責任心﹢責任制﹢基本功=安全’,這是我們傳承了79年的安全恒等式。”王振強說。每天出車前,他仍會像20年前剛入職時那樣,手持檢車錘和手電,彎腰檢查機車圓簧、車輪踏面等部件,再登上駕駛室逐項核對制動柜、電源柜數據。
如今,“毛澤東號”安全行駛里程已達1267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赤道310圈。王振強自豪地說:“從我加入機車組以來,見證了安全行駛紀錄從800萬公里到1200萬公里的5個百萬公里里程碑。”
在“毛澤東號”機車展室的“榮譽墻”上,王振強指著每一張破百萬公里的合影,感慨道:“大家在一起慶祝合影,應該是一件高興的事,但每次班組同志們的表情都非常沉重。”原來,每次突破百萬公里紀錄時,班組成員都會陷入“歸零”壓力——“我們不希望紀錄在自己手里終結,所以必須把每一趟出乘都當作一次新的起點。”
2020年,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毛澤東號”機車組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去年,又以他的名字命名了鐵路技能大師工作室。“在這些平臺上,我們與年輕同志們一起,不斷創新經驗,在過去的幾年中研發出70余項創新成果,其中17項獲得國家專利證書。”
但最讓王振強驕傲的是,記錄本上那個“152號”編號——自1946年“毛澤東號”誕生以來,189名機車組成員中,他是第152位通過嚴苛考核的“接棒人”。“要開‘毛澤東號’車,先做‘毛澤東號’人。”
陽光下,“人民鐵路為人民”幾個鎏金大字熠熠生輝。王振強撫摸著車漆上的劃痕——那是歲月留下的勛章,也是精神傳承的印記。79年來,“毛澤東號”機車跨越蒸汽、內燃、電力3個時代、歷經5次機車換型,13任司機長、189名乘務員在這個英雄的集體中努力踐行“報效祖國,忠于職守,艱苦奮斗,永當先鋒”的“毛澤東號”精神。
“這次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的榮譽,屬于我們整個機組,對我們來說是鼓勵和肯定,但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了更大的責任,下一個百萬公里,我們還要跑得更穩、更遠。”王振強望向遠方鐵軌,目光如炬。在他身后,新一代“毛澤東號”人正接過檢車錘與手電,繼續書寫著中國鐵路的安全傳奇。這不僅是“新時代的火車頭”的征途,更是代代勞動者用匠心守護的信仰之路。
記者: 信鑫 徐康輝 馮悅軒(實習)
文字編輯:李彬
編輯:葉瑤楷(實習)
審核:李木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