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王朝,有些名將手握兵權、屢立戰功,權勢足以顛覆皇權。
其中,有的人被皇帝賜死、身首異處,有的人卻能夠輕松應對、善始善終。
歷史上有著三位功高震主的名將,他們擁有截然不同的命運軌跡。
為什么他們的命運如此不同?這背后隱藏著怎樣的真相?
忠勇保大唐
首先,第一位名將便是郭子儀。
他簡直可以稱為唐朝的傳奇人物,見證了唐朝的興衰變化。
他是四朝元老,憑借著個人非凡的軍事才能,通過不斷累積軍功,慢慢地擁有了強大的權勢。
尤其在平定安史之亂中,他表現得特別出色,展現出了極強的軍事指揮能力。
那一年,安祿山的起義軍士氣尤為高漲,一路上勢如破竹,所向披靡。
只要是他們所經過的地方,守城官兵一時間難以抵抗,紛紛選擇投降。
當時,這場戰爭徹底打破了百姓們寧靜的生活。
一時間,戰火蔓延到了更多的地區,百姓們紛紛流離失所,四處逃難。
起義軍攻破了牢固的潼關防線,洛陽城的繁華已經成為過眼云煙。
起義軍在拿下洛陽之后,又乘勝追擊,攻陷了長安城。
面對如此危急的戰爭局勢,唐玄宗與群臣經過激烈商討,決定命令郭子儀帶兵出征,鎮壓起義軍。
于是,郭子儀接受皇帝的軍令。他立馬召集軍隊,隨時準備出征。
等到軍隊集合完畢,他手持兵符站在點將臺上。
這時,他雖然已經年老,面容滄桑,但是依舊意氣風發,英武威嚴。
只見他的白發被風吹得凌亂,但目光卻十分堅毅。
他鼓勵將士們,必須要保護好自己的親人,保護好自己的家園。
麾下將士們深受鼓舞,他們看著這位老將的堅毅神情,頓時信心大增。
在前線戰場之上,郭子儀指揮有方,冷靜判斷實際局勢。他巧妙利用有利地形,設下一支伏兵,等待起義軍進入包圍圈,他立馬下令放箭。
無數箭矢劃破長空,直撲敵軍軍營。
敵軍被這突如其來的箭矢,沖亂了陣腳,眨眼間便陷入了混亂局面。
郭子儀覺得起義軍無法在短時間內組織有效進攻,便親率精銳騎兵沖鋒,與敵軍英勇拼殺。
只經過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郭子儀便接連收復了一大片失地。
唐肅宗評價郭子儀為大唐的再造功臣,由此可見,這時的郭子儀已經迎來了人生的巔峰時刻。
后來,在收復長安、洛陽的戰役中,郭子儀帶頭英勇作戰。
面對嚴重的戰爭局勢,他冷靜地排兵布陣,讓士兵們靈活機動。
在他的英明決策之下,唐軍一舉擊潰起義軍,重新收復了長安與洛陽。
因此,郭子儀為大唐的穩定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盡管功高震主,但他始終保持著謙遜謹慎的態度。
凡是皇帝賞賜的財物,他大多都分給了部下,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忠誠。
后來,郭子儀病逝。德宗皇帝李適悲痛萬分,親自前往送葬。
為表彰他的功績,皇帝特意下旨將他的墳塋加高,還賜予武將最高榮譽的謚號 “忠武”。
郭子儀用一生踐行了忠誠與擔當,他的故事也將永遠印刻在唐朝的歷史中。
戰神白起的悲與喜
與郭子儀相比,戰神白起的軍事能力同樣舉世無雙。
白起一生征戰很少有過敗績,他擅用智謀,總是能夠制定精妙戰術一招致勝。
當時,在戰國亂世之中,烽煙四起。
白起如同一顆閃耀的將星,在秦國的上空閃閃發光。
他每一次揮師出征,都讓六國膽戰心驚,不寒而栗。
在戰場上,他用兵精妙,總能根據對方的弱點,制定出巧妙的戰術,為秦國的統一大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伊闕之戰中,白起初次登上了戰國歷史的舞臺。
他的第一次亮相,就給世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面對著韓、魏兩國的二十萬軍隊,他仔細觀察后發現,韓軍與魏軍并不團結,都想保存實力,不愿主動出擊。
白起頓時心生一計,利用他們并不和睦的關系,制定分而擊之的策略。
深夜,秦軍對魏軍發動襲擊。
魏軍有點不知所措,難以有效抵抗秦軍的攻擊,而韓軍卻袖手旁觀。
白起抓住這個絕佳的時機,迅速帶領軍隊攻打韓軍。
這場戰役,秦軍獲得全面勝利。韓魏聯軍幾乎全軍覆沒,白起的威名也從此傳遍天下。
此后,白起越戰越勇,勢不可擋。
在長平之戰中,他以雷霆之勢擊潰趙軍,徹底削弱了趙國的實力。每一場戰爭勝利,讓白起的聲望不斷上升。
然而,正所謂高處不勝寒,他的赫赫戰功卻引來了同僚的嫉妒。
秦國丞相范雎,擔心白起功勞太大,很有可能會影響自己的利益。
于是,他向秦昭襄王提出自己的想法。他認為白起的權勢很大,如果有反抗之心,恐怕難以控制。
就這樣,秦昭襄王對白起有所忌憚。
漸漸地,白起手中的兵權被逐步削弱。
后來,秦軍攻打趙國邯鄲,卻遭遇了頑強抵抗,一時間難以繼續前進。
秦昭襄王心急如焚,想起了白起,希望他能再次出征。
然而,白起卻拒絕了。于是,他假裝生病,不肯接受秦王的詔令。
秦昭襄王勃然大怒,一道詔書將白起貶為庶人。
等到他行至杜郵時,秦昭襄王賜給了白起一柄長劍,讓他選擇自盡。
于是,他毅然舉劍自刎。
一代戰神,正式隕落,只留下了一段段傳奇故事。
起起落落的人生
與白起相比,韓信的人生更加跌宕起伏。
韓信早年饑寒交迫,是一位典型的落魄少年。
他有時候連飯都吃不上,幸虧有好心人的救助,才順利地熬過了那段艱難時期。
不過,那段艱難歲月,對韓信也有一定的助力。因為這樣的經歷,磨練了韓信的心性。
當時,正值秦末亂世,戰火紛飛,胸懷大志的韓信在項梁軍中郁郁不得志。
后來,韓信來到劉邦陣營,剛開始也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官。
之后,韓信遇到了自己的貴人蕭何,人生開始發生轉折。
蕭何與韓信曾經交談了很長時間,談論了很多的話題。
經過一番交談之后,蕭何驚奇地發現韓信是經天緯地之才,便多次向劉邦舉薦。
在蕭何的極力推薦下,劉邦拜韓信為大將。
后來,韓信向劉邦獻上“漢中策”。
他具體分析天下形勢,明確指出項羽剛愎自用,不得民心。而劉邦如果能重用賢良人士,實行仁德,一定能成就大業。
劉邦聽后頻頻點頭,心中十分贊同。
此后,韓信的謀略成為劉邦爭霸天下的基本方案。
再后來,韓信在井陘之戰中,選擇背水一戰,以少勝多擊潰趙軍。
這一場戰役,展現出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
在韓信的輔佐下,劉邦勢力迅速壯大,逐漸扭轉了楚漢相爭的局勢。
然而,隨著韓信的權勢日漸增大,劉邦心中的忌憚也與日俱增。
楚漢戰爭結束后,劉邦突然奪取韓信兵權,將他改封為楚王。
不久后,韓信又被貶為淮陰侯。
此時的韓信,心中滿是不甘。他深知自己功高震主,卻又無力改變現狀。
而在暗地里,呂后和蕭何也在密謀著除掉韓信。
后來,呂后聽聞韓信有謀反跡象,便與蕭何商議對策。
他們選擇在長樂宮鐘室,將韓信斬殺。就這樣,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韓信原本是戰功赫赫的大將軍,最后卻落得如此悲慘的結局。
結語
同樣是功高震主,郭子儀憑借謙遜謹慎的品格,歷經四朝而得以善終。白起卻因為拒絕出征惹怒秦王,被賜劍自盡。韓信則遭到劉邦忌憚,被呂后與蕭何合謀殺死。
由此可見,名將結局不但取決于個人功績,而且與個人處世之道聯系密切。在亂世之中,如何保全自身也是一門學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