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方清
作為孔孟故里的山東,最近鬧出一起大大有辱斯文的“國際笑話”。
說的是,5月4日,一篇題為“針對性護理干預在子宮肌瘤圍手術期的情緒和生活質量臨床應用效果”的論文在網絡流傳。
網友驚奇地發現,該論文開宗明義寫明“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
但文內卻言之鑿鑿稱“選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接受手術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8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年齡24-55歲。”
50多名男子患有子宮肌瘤且被鄭重寫入醫學論文,確定這不是開的國際玩笑嗎?
好在雖說適逢節日假期,涉事的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領導層也是實在看不過眼,急忙開會調查并迅速發出情況通報:
經核查,網傳論文存在學術不端問題。醫院依規依紀給予護士霍某某記過處分、降級處理,取消其五年內各類晉級晉升等資格。
正如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孟也曰“人告之以有過,則喜”。齊魯醫院感謝廣大網友關心,并表示一直高度重視學風建設,對學術不端行為始終秉持“零容忍”態度。
但我對該院給予當事護士“降級處理”這一項,有些存疑。
因為在我印象中以及各種搜索后,發現護士等級一般分為五級,從低到高依次為護士(初級)→初級護師(初級)→主管護師(中級)→副主任護師(副高級)→主任護師(正高級)。
據此,齊魯醫院給予“男女不分”的霍護士“降級處理”,還會降到哪兒去呢?
是不是取消其護士資格,讓她去當個導診員或清潔工?總之此處有些過于模糊。
不過這并不打緊,包括對該護士的所有處理結果,都并不涵蓋這起事件的主旨。
因為,這起“男女不分”論文事件,固然確屬學術不端問題,但光查作者顯然是不夠的。
該篇論文是如何通過層層審查發表出來,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相形之下,審查環節所應承擔的責任理應更大,為何只字不予追究?!
這不,就有熱心網友為齊魯大學對事件的“草率處理”之弊,提供了有力佐證。
網友@李大海稱,他順著婦科病這條線挖了下近年來的離譜論文。結果發現,陰道炎,卵巢早衰,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癥,慢性盆腔炎,卵巢癌,宮頸癌等有關婦科病的論文中,頻頻出現男性。
更過分的是,有些論文里甚至還出現了男性產婦和男性產婦產后出血。李大海直呼“我看不懂,但是我大受震撼”。
北京日報記者根據李大海提供的線索,在知網檢索發現,有30余篇醫學論文內容荒誕、涉嫌學術造假,在女性病相關論文中居然出現了大量男性患者。
“問題論文”的作者分布在河南、河北、山東、福建等多個省份的醫院,既有來自鄉鎮衛生院的,也有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等三甲醫院。
譬如《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年刊登的《介入超聲對于治療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效果和應用價值研究》;《大家健康》2015年刊登的《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子宮肌瘤的護理要點分析》;《中國醫藥指南》2018年刊登的《子宮腺肌瘤腹腔鏡保守手術的臨床特點和治療效果觀察》;《中國農村衛生》2014年刊登的《難治性產后出血干預性治療方法的對比研究》;《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5年發布的《探究宮腔鏡在診斷絕經后子宮內膜病變中的臨床意義》等論文,無一不是將相當大比例的男性患者列入其中,甚至表述方式都與齊魯大學護士霍某的“問題論文”如出一轍。
北京日報及李大海搜索到此類“男女不分”的論文,有名有姓有具體單位者就達30多篇。
如果擴大范圍深入搜索,數量一定更多。
現在齊魯大學作出了“處理示范”,即對論文作者給予記過降級之類;
那么其他涉事單位是否按圖索驥有樣學樣,只對直接當事人進行處理,而“忘卻”了對論文審查環節及其責任的嚴肅追究?
若果真如此,那我們只能在目睹這一幕幕“國際笑話”式的活劇之后,發一聲長嘆而已。
近些天北京頂級醫療機構曝出的“出軌門”及“4+4”事件,已經讓公眾揪心焦慮不已。
這又出了“男女不分”的論文造假,且波及的人員和單位之多,涉及的范圍之廣,實在世所罕見。
學風關乎醫風醫德,而醫德醫風關乎千萬人的性命。
大醫精誠,醫者仁心——實在太值得奮力弘揚,百般守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