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消息稱,日本把自家電磁軌道炮搬上軍艦搞海上測試了!這玩意兒號稱能用電磁場把炮彈加速到6.5馬赫,專打高超音速導彈。
防衛省曬出的照片顯示,他們在去年10月原型機基礎上加了旋轉炮塔,槍管能扛住120次發射——雖然比美國當年不到30發就報廢的失敗品強點,但離實戰部署還差得遠。
仔細看日本這波操作,完全是被中國導彈逼出來的。蘭德公司專家說得直白:中國手里攥著全球最大彈道導彈庫,東風-17這類高超音速武器早就能覆蓋日本全境,不搞點黑科技防御等著挨揍嗎?
但有專家一陣見血的指出,電磁炮換上大口徑就是進攻武器!日本現在拿防御當幌子,等技術成熟了調個參數就能變遠程打擊利器,《和平憲法》根本攔不住。
中美日三國在電磁炮賽道上的差距很有意思。美國海軍砸了十年錢突然棄坑,不是技術不行,而是發現高超音速導彈性價比更高——畢竟電磁炮要四個集裝箱當電源,軍艦根本塞不下。
中國卻悶聲干大事,2018年就搞出艦載版,去年還用電磁炮把炸彈打到15公里高的平流層。日本現在這個40毫米小水管,能量輸出只有5兆焦耳,連中國五年前水平都夠不著,更別說追上美軍20兆焦耳的目標了。
電磁炮真正的殺招在于便宜。一發制導導彈動輒百萬美元,電磁炮射鋼彈才幾個錢?但致命短板也明顯:射程不到200公里,炮彈沒制導純靠蒙,電源系統堪比移動變電站。我國臺灣省專家指出,日本現在這玩具炮,連中國055大驅的供電系統都看不起——人家電磁炮早和艦載激光炮組成組合拳了,誰還玩單機版?
最值得玩味的是日本的戰略算計。表面說防御無人機和反艦導彈,暗地里在電源小型化下血本,計劃十年內縮到現在的十分之一。等真搞出車載機動版,配上大口徑炮管,那就是妥妥的進攻武器。事實上,電磁炮原理一通百通,關鍵在供電和材料。日本現在測試數據攢夠了,隨時能調轉槍口。
這場電磁炮競賽背后是赤裸裸的軍事經濟學。美國選擇把錢砸向更成熟的高超音速導彈,中國押注海陸空全平臺電磁武器庫,日本則走"防御轉進攻"的迂回路線。
但現實很骨感:中國電磁彈射技術已登上航母,日本連艦載電源都搞不定。說到底,電磁炮不是單點突破就能逆襲的玩具,得看整個國家工業體系的心臟夠不夠力——在這一點上,中美的反應堆級供電能力,早把日本甩開兩條街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