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秦巴山區,驕陽似火,熱浪襲人,持續的高溫少雨天氣,讓煙葉移栽工作遭遇 20 余年未有的干旱 “烤” 驗。然而,在門古寺鎮、青峰鎮、土城鎮等煙葉種植區,一行行移栽后的煙苗卻依然挺拔,葉片在烈日下舒展,生機勃勃。這盎然綠意的背后,是房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干部員工與煙農并肩作戰、抗旱保收的動人圖景。
圖為土城鎮煙苗長勢
旱情如令,吹響抗旱 “集結號”
“今年自四月份開始至今,全縣有效降雨量較往年減少50%,煙田墑情告急,煙葉移栽工作受阻,未來半個多月時間也無有效降雨……”在4月16日召開的煙葉移栽抗旱部署會上,會議室氣氛凝重,嚴峻的數據和焦灼的話語不斷沖擊著眾人的神經。
面對歷史罕見旱情,房縣局(營銷部)迅速反應,第一時間啟動抗旱應急預案,成立由主要負責人掛帥的抗旱移栽工作專班,以 “一鄉一策、一村一法” 為準則,精心制定科學抗旱方案。
“煙葉是煙農增收致富的‘金葉子’,更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我們必須全力以赴,確保煙苗順利‘落地’!” 動員會上,房縣局(營銷部)主要負責人的話語堅定有力,為這場抗旱戰役定下基調。
全員上陣,田間地頭筑 “堡壘”
圖為陳定華指導煙葉移栽現場
“今年栽煙,要提前一天注水再打井窖,打井窖時務必保證深度,栽后還要澆足定根水!”在青峰鎮白馬溝村的煙田里,煙站站長陳定華正頂著烈日,聲音沙啞卻充滿干勁地向煙農講解抗旱移栽技巧,黝黑發亮的皮膚和被汗水浸透的衣衫成了他連日奔波與操勞的“勛章”。
自旱情發生以來,房縣局(營銷部)煙葉條線全體人員便扎根田間地頭,白天穿梭在煙壟間,手把手指導煙農落實育壯苗、打井窖、深移栽等抗旱技術;仔細檢修每一處抗旱設備,確保其正常運轉;在烈日下揮汗如雨,幫助煙農開挖臨時蓄水裝置。夜晚,他們化身 “守夜人”,蹲守在水源點,協調各方供水事宜。自旱情發生以來,共幫助煙農解決抗旱設備故障 56 起,協調輸水管道 12 公里,新建臨時蓄水池 2000 余立方米,用辛勤付出成為煙農心中最堅實的依靠。
干群同心,共繪抗旱 "同心圓"
圖為青峰鎮協調灑水車為抗旱設備注水。
“抗旱移栽不僅是技術戰,更是一場攻堅戰,我們要牢固樹立抗大旱、抗久旱的思想,協調各方資源,打贏這場抗旱攻堅戰。”在房縣煙葉抗旱工作推進會上,房縣煙葉分管領導目光堅定,話語鏗鏘有力,為這場與旱情的鏖戰注入強心劑。
旱情發生后,房縣局(營銷部)迅速構建起 “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煙草主力、群眾參與” 的抗旱作戰體系。與縣水利、農業等部門緊密聯動,搭建起 “信息聯享、資源聯調、難題聯解” 的高效溝通平臺 —— 氣象數據實時共享,水利設施統籌調度,抗旱難題協同攻克,凝聚起抗旱保苗的強大合力,共爭取行業及政府專項抗旱資金70余萬元,實施大范圍人工增雨作業3次,采購高壓噴灌設備213套,大容量蓄水桶60個,爭取各鄉鎮調配應急供水車輛 150余臺次,組織種煙大戶自發組成 “互助聯隊”,帶著自有設備支援缺勞煙農,累計輸送水源 200 余噸,用實際行動詮釋著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如今,行走在房縣的煙區田間,機泵的轟鳴聲與水流的嘩嘩聲交織成動人的樂章,濕潤的泥土散發著勃勃生機。經過 20 余天的連續奮戰,全縣 80% 以上的煙田旱情得到有效緩解。
旱情尚未結束,戰斗仍在繼續。房縣局(營銷部)全體干部職工將始終堅守一線,用責任和擔當守護煙農的“希望田”,讓那一抹抹翠綠在旱情肆虐的土地上綻放出最動人的色彩,為鄉村振興畫卷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圖片由房縣煙草專賣局 李傳廣提供)。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