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晚報微信公眾號
個人有占用、堵塞、封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其他妨礙安全疏散的行為,責令改正,處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5月1日,新修訂的《北京市消防條例》正式施行,明確了個人應當履行的消防安全義務和不得實施的行為。
北京晚報記者兵分多路,走訪北京市多個住宅小區,采訪消防監管部門、物業、社區、專家,今起推出“樓道堆物頑疾調查”系列報道。從現象到根源,解答深層原因,解開管理癥結,并嘗試找到解決方案。
蒲黃榆三里
樓道拐角成了儲物間
蒲黃榆三里建成于1980年到1991年,屬于典型的老舊小區。靠近北側的1、4、6號樓是高層,公攤面積較大。這幾棟樓的北側陽臺是貫通的,電梯只在個別樓層停靠,居民們上下樓,難免用到樓梯疏散通道。
記者從每棟樓的頂層開始往下走,發現各個區域的堆物非常明顯。同層幾戶人家共用的消火栓箱,被大量雜物侵占。有的消火栓箱上面放了桶,有的下面堆著木箱,還有的消火栓箱完全被木箱和紙箱遮擋,無法正常開啟。即便如此,記者看到很多消火栓箱的檢查表顯示,今年以來每月的檢查結果都是“正常”。
堆物中很常見的物件還有自行車,有好的,也有已經壞了的。有幾輛很有年代感、落著灰、生著銹的自行車,依然占據著疏散通道,還用鐵鏈與附近的管道鎖在一起,動彈不得。
記者在走訪時,會偶遇居民出門,他們對樓道的堆物已經習以為常,“大家都這樣。”有些覺得不好,但堆物情況這么多年也未見改善。
一處樓道的拐角,儼然成了儲物間,既有新鮮的大蔥,又有陳舊的木板。有些雜物被黑色塑料布覆蓋著,似乎很久沒挪動過。塑料布上放著一個玻璃煙灰缸,煙灰缸里約有10個煙頭。天干物燥,無論是塑料布還是附近的木板、紙箱,都是易燃物。
這幾棟樓的一樓入口處,有好幾張物業張貼的新舊告知書,提醒居民不要在公共區域堆物、制造消防安全隱患。無人認領的雜物,物業將視為無主垃圾統一清理。
但實際工作中,清理難度很大。物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該報備會報備,然后上門貼條,以前我們也清理過,但是業主找過來,說我們把他家貴重物品收了。沒辦法,我們也沒有執法權,真要清理,就要聯合主管部門過來執法。”
珠江帝景
過道里放置2米高大衣柜
樓道堆物上有煙灰缸和煙頭,并非個例。記者在珠江帝景小區B區5號樓一處樓道拐角,看到堆積的紙箱高過窗臺。窗臺上,放著一個金屬罐子,罐子被當成了煙灰缸,罐里有厚厚一層煙頭。
與蒲黃榆三里相比,珠江帝景是比較新的小區,建成于2005年前后。珠江帝景地處繁華商圈大望路,整個小區又都是歐式建筑,曾是網紅樓盤。
珠江帝景小區樓內的公共區域面積很大,反而成了業主們的堆物空間。與老舊小區相比,珠江帝景的業主普遍相對年輕。堆物不再是銹跡斑斑的自行車和落滿灰塵的箱子,而是完好的金屬置物架、木質鞋柜等。公共區域被堆物劃分成了私有區域,一塊一塊,都有“主人”。
在B區5號樓內疏散通道一角,有業主在堆物上用油筆寫著:“此物別動,是1XXX的東西。業主:老X。”
在同一棟樓,記者看到相鄰的兩戶人家,都在過道里放置了約2米高的大衣柜。一家相對靠外,大衣柜約1.5米寬、0.5米深。一家相對靠內,大衣柜約2米寬,0.5米深。過道的寬度約1.5米,大衣柜的深度占據了約0.5米,過道就顯得非常擁擠。很難想象遇到緊急情況,內側的人家撤離時會遇到怎樣的阻礙。
據了解,珠江帝景主力戶型是120多平方米的兩居和150多平方米的三居,面積足夠大。但在這個小區,公共區域仿佛成了家具陳設的外延。
記者在小區花園隨機與業主閑聊,大部分業主都贊成給疏散通道留出空間。有業主說,在樓道里堆物,主要是覺得離家近,方便也安全:“有的東西,像自行車,可能是擱在樓下不安全。有一段時間,聽說小區里有人扎車胎、偷鏈條。”另一個業主則堅決表示:“就得罰款,不然沒人聽。”
興悅居
防火門上掛著鳥籠子
瀛海鎮近年來新建成不少居民小區,隨著地鐵8號線瀛海站在2018年底通車,越來越多的市民搬入這塊五環外的新興區域。興悅居建成于2018年,大部分居民在2019年入住。整個小區的內外環境保持得不錯,很接近新樓盤的狀態。
小區3號樓是高層,一共20層,記者乘坐電梯,到達各單元的頂樓,再從頂樓,步行走疏散通道,一層一層向下走訪。盡管電梯里、樓道里張貼了很多疏散通道禁止堆放雜物的通知,但堆物依然存在。各單元最接近樓頂的那幾層,是堆物最嚴重的。
有單元19層的疏散通道消火栓箱附近,堆著防潮墊、紙箱子等雜物。走進仔細看,紙箱子蓋著泡沫蓋,里面是一個金屬籠子,養了一只鴨子。在消防通道飼養活物并非個例,記者還看到有居民把鳥籠子掛在打開的常閉防火門上。
常閉防火門用來?阻隔火勢與煙氣蔓延,保障疏散通道安全,所以都有自動閉合機制強化防護。但有的居民會用木條卡住等方法,讓常閉防火門保持開啟。有些居民把購物車、鞋架、紙箱、折疊椅等堆在樓道里,再打開常閉防火門,將堆放的雜物延伸到疏散通道。這種情況在興悅居3號樓,屢見不鮮。此外,在疏散通道里吸煙的情況也普遍存在,記者在3號樓里就發現了至少3個煙灰缸。
社區居委會和物業經常對疏散通道的堆物進行檢查和勸導,但看起來收效甚微。有一個木質小茶幾上,貼著2024年11月26日張貼的通知,用發生在豐臺區的樓道火災作案例,提醒居民清理樓道堆物。但截至目前,這個小茶幾還原封不動放在疏散通道里。
“說實話,居委會和物業經常搞宣傳、檢查。但是很快,樓道里又堆上東西了。”有居民告訴記者,小區里有不少從棚戶區遷來的居民,把原先堆雜物、養活物等習慣帶到了樓房里,她認為,居民們改掉樓道堆物的習慣,還需時間。
北京晚報 記者 孫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