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華考研出了一件大事兒,一位比第二名高出64分的學生竟然被刷了,而第二名則被順利錄取。大家都覺得這件事有貓膩,但是看完兩人的簡歷之后,也只能發出一聲無奈的感嘆。原來第一名確實很優秀,他有一門專業課直接考了滿分,但是他在專利成果方面沒有任何積累,論文方面也沒積攢多少含金量。
而第二名的同學,哪怕知道那些專業成果其實都是“水”來的,但他愿意去“弄”這些東西。其實這樣的事情早在三年前在協和醫學院就已經發生過一次,不過那一回的性質與這次遠遠不一樣,一直到今天,很多人還對此耿耿于懷。
協和3年前“高分不錄”事件流出,心疼楊同學,高59分仍被刷下
越是名校的考試,角逐就越慘烈,這用一句話概括起來就是:我見過很多天才,而他們都視我為門檻兒。其實名校就像一個門檻般的存在,它就是要殘酷無情地把很多看似天才的學生擋在門外,只錄取天才當中的天才。
而三年前協和的高分補錄事件這次卻被大家扒了出來,協和最近還因為4 + 4的學制鬧出了很大的亂子,一位又一位的“董小姐”浮出水面,大家不禁思索,這些學生連正規的醫學教育都沒有接觸過,卻憑借所謂的0 + 4就能順利畢業,這讓普通醫學生情何以堪?
再轉眼來看普通醫學生又在經歷著怎樣的困頓局面呢?在2022年,考研在北京協和醫學院成了熱門話題,那年,許同學、陳同學和楊同學進入了最后的決賽圈。
先說這位許同學,他當初的初試分數排名第一,可在復試時卻蹊蹺地被刷了下來,大家都覺得特別遺憾。明明在整個病理專業中他初試排名第一,但恰好他的擬錄取成績排在最后一名之后,就成了第一個沒被錄取的學生。
當時大家對此的評價是高分并不能橫行天下,而且女生考某些醫學研究生本身就是吃虧的。但是這個評價如果放在了解了4 + 4內幕之后的三年后的今天,大家可能就不會這么認為了。
再說說這位楊同學吧,他憑借59分的絕對優勢,在協和醫學院的腫瘤專業當中排名第一,分差明顯。可誰能想到,那位第二名的同學卻在復試成績中憑借僅僅0.6分的分差,把楊同學給淘汰了。
三年前的不合理之處,恰好預示了三年后的4+4事件
后來大家為了這件事努力尋找合理性,只能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楊同學努力考了高分,可是他沒有論文成果,所以導師讓兩人差了0.6分,意思是說導師雖然也充分認可楊同學的成績,但又給了他狠狠的一個教訓,告訴大家只有高分是不行的。
但問題是如今再回看,你會會發現那位第二名的男同學他的英語才考了74分,他是怎么能寫出發表在國外的高水平SCI論文的呢?并且那位第二名的陳同學不僅寫了三篇SCI論文,他的這個能力就已經遠超大多數985高校博士生的畢業水平了。
但是他所在的院校只是濟寧醫學院,還并沒有獲得保送資格。其中存在很多不合理之處難以解釋清楚。但是最讓人心疼的是普通的孩子付出了390分的努力,卻得到這樣一個結果,誰又能知道論文是這么“值錢”的東西呢?
在我們大多數人的人生階段,不會有一位在學術圈子很牛的導師突然出來給你指點,告訴你怎樣才能考上醫學院。原來這些頂級的學校競爭拼的不僅僅是單純的努力,更多的是信息差。
而這種信息差如今來看可以被歸結為所謂的家境和背景,畢竟4 + 4的名單就已經說明了這個事實。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