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眼的閃電在眼前戰栗,人卻安然無恙、宇樹科技的機器人和孩子們打成一片、碩大的運輸無人機運載著物品騰空而起……5月6日,近90個展示體驗項目在西南大學附中2025“玩轉科學,創見未來”科技節亮相。本次科技節集趣味性、知識性、體驗性于一體,致力于讓學生們觸摸科學的溫度,感受創新的力量。
學生體驗“法拉第籠”實驗。西南大學附中供圖
機器人和觀眾互動。西南大學附中供圖
近90個展示項目零距離接觸,沉浸式體驗科學魅力
5月6日上午,西南大學附中科技節開幕,精彩的科技表演令人眼前一亮,通過機器人展示、無人機編隊、蝴蝶撲翼機表演,師生們近距離地感受到科技的魅力。西南大學大中小幼科學教育創新實踐中心也正式揭牌,學校將聯合科學教育校外實踐基地展開深度合作,為同學們搭建起更廣闊的科學實踐平臺。
空氣炮實驗。西南大學附中供圖
水火箭發射。西南大學附中供圖
科技節期間,近90個繽紛有趣的科技活動遍布校園,讓同學們沉浸在科學的奇妙世界中。展示項目中,問界汽車、蠶學宮等項目,讓同學們在探索自然奧秘的同時,也能領略現代科技和傳統科學之美;體驗項目中,空氣炮、鹽水小汽車、“法拉第”籠等趣味體驗,將科學知識轉化為有趣的互動游戲,讓同學們在歡樂中學習科學原理;還有模擬飛行、AI體育等操作類項目,為大家打開未來科技的大門,激發了科技創新的熱情;足球場則成為了動感科技的天地,沖浪飛機、F1賽車等展示,以及無人機競賽體驗、水火箭發射等活動,帶領大家感受科技與運動的激情碰撞。
大中小幼、校社協同助力,以科學之火點燃少年夢
揭牌儀式。西南大學附中供圖
本次科技節活動特邀西南大學大中小幼科學教育一體化專家委員會進行指導,整合大學、中學、小學及幼兒園的優質資源;同時還聯合了重慶科技館、重慶自然博物館、賽力斯等35家單位及企業,與學校攜手推動科技創新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以促進科技創新教育的發展,培育面向新時代的創新人才。
科技節內容豐富多樣,有校企合作、校校合作項目35個,還有50多位校內學科老師深度開發的科學體驗活動,從前沿科技展示到傳統工藝體驗,從動手實驗操作到創意發明實踐,為學生們打造了一個走出課本、觸摸科學的“第二課堂”,通過沉浸式的科學體驗,讓科學擺脫枯燥,變得可感可觸,成為生活中的智慧與創新力量。
“活動太酷了,我一進去就被各種項目吸引。”高2027屆15班顏悅伊非常開心,“這次科技節讓我以前學到的很多知識變得更具體、更形象了。”
學校信息中心副主任蘇翔表示,本次科技節囊括了從天上到地下近90個項目,包含了體驗類、展示類、競賽類。其中,法拉第籠等實驗室是教師們親手制作的道具,把教材里的經典實驗活生生地搬到了現場,讓學生親手觸摸科學的溫度。
“科學教育不是知識的搬運,而是思維的革命。西南大學附中不斷推進‘校園微科研+社會大課堂’的雙向賦能模式,重點打造‘大中小幼、家校社雙軌聯動’的全域科學教育場景,培養更多時代新人。”西南大學附中校長、黨委副書記張勇回顧了該校在科學教育方面的探索與成果,他表示學校依托“三群一線”課程,開展一日雙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悟,深植科學創新思想。
此次科技節活動是西南大學附中科學教育的一次生動展示,從打破學科壁壘,讓物理、化學、生物等知識在實踐中融會貫通,到跨越時空界限,讓古代智慧與現代科技對話共鳴,科學由此從“云端”走向“身邊”,從“書本”融入“生活”。學生親手制作竹蜻蜓、操控無人機機器狗、完成各類實驗時,收獲的不僅是知識,更是敢于探索的勇氣、精益求精的態度與團隊協作的精神,這些正是未來科學家不可或缺的“基因”。
西南大學附中黨委書記歐健表示,學校積極響應國家“做好科學教育加法”的號召,整合各方優質資源開展此次科技節活動,未來也將持續深化“家校社”協同育人,為學生鋪就一條更廣闊、更堅實的科技之路,讓每一位學生充分挖掘自身潛力,追逐科技夢想。(袁杰、宋詞、唐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