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云南川西南高溫創紀錄,暖空氣開始重整旗鼓
5月6日,南方部分地區迎來了極端炎熱天氣,其中以云南和川西南干熱河谷一帶最為突出。云南元陽國家氣象站錄得最高氣溫41.1℃,連續第二日刷新我國今年氣溫紀錄。更令人驚訝的是,區域內多個氣象自動站數據顯示,局地氣溫甚至超過了43℃。這種熱浪讓人仿佛提前進入盛夏,街頭巷尾的人們紛紛尋找避暑之地。
這一輪干熱天氣的形成與地形以及氣候背景密切相關,云南本就是干熱河谷高溫高照的“重災區”,而當前的副熱帶高壓和高空下沉氣流共同作用,使得云量減少、空氣干燥,加劇了地面升溫效率。不過,從整體趨勢來看,今年云南的干熱季相對收斂,與去年曠日持久、嚴重擾民的極端高溫相比,今年的干旱覆蓋范圍明顯偏小,主要集中在滇東南靠近廣西的邊界地區,其他地區雖然熱,但尚未全面進入干旱狀態。
不過,這種高溫局面也透露出另一重信號:暖濕氣流正蓄勢待發,南方天氣格局或將迎來重要轉折點。一旦暖濕氣流反攻成功,當前的酷熱很可能被雷雨澆滅,進入新一輪強對流雨季。
二、冷暖氣流拉鋸,暴雨帶北上暖濕發動反攻
自5月5日以來,南方高空形勢已經出現轉變。隨著冷空氣不斷推進,雨帶一度被壓制在廣東、廣西一帶,導致兩廣地區在短時間內頻頻出現強對流天氣,局地暴雨、大暴雨接連不斷,伴有雷暴大風和冰雹,一些城市甚至遭遇雷雨潮和突發澇情。冷暖空氣拔河戰仍在持續,雨帶也在隨之起起伏伏。然而,從天氣圖可以分析出,隨著高原槽系統東移,以及北支槽和低渦等系統的疊加作用逐漸增強,暖濕氣流的力量也將迎來一次集中釋放。從5月7日開始,暖濕氣流將在高原槽的“引導”下迅猛北推,雨帶再次北上,逐步覆蓋江南和沿江一帶。
特別是5月8日至9日,長江中下游地區與南嶺之間將形成一個強降雨核心區,江南中部、華南北部等地有望出現大范圍暴雨到大暴雨。江西、湖南、浙江南部、福建北部、廣西東北部等地將成為這波強降雨的主戰場。不少地方或將迎來一次局地小時雨強超50毫米的猛烈過程。長三角多地此前一直受干旱困擾,這波雨水對緩解旱情可謂“及時雨”,尤其是江蘇和上海,氣象意義上的“解渴”終于要來了。
不過,強降水也有它的副作用。此輪雨勢猛烈、持續時間長,極易在山地丘陵地區引發山洪、滑坡等次生災害。部分城市存在排水系統不暢問題,一旦短時間內暴雨集中落下,極有可能出現“城市內澇”現象。因此,雖然這波雨對旱區而言意義重大,但也要警惕“好事變壞事”。
三、巨型氣旋系統將現,長三角多地防范旱澇急轉
此次大范圍降雨過程并不僅僅是單純的暖濕氣流推動,而是在更高層面的大氣系統配合下形成的復合型天氣事件。氣象部門指出,由于高空動力條件極強,槽前氣流抽吸增強,預計在江淮一帶還可能生成一個巨型氣旋系統,這將在5月8日左右逐步形成并影響南方大部地區。
在氣旋中心的牽引下,長江以南至南嶺一線將持續處于強對流控制中,部分地區將連續多日出現雷雨大風、冰雹、短時強降水等劇烈天氣。與此同時,華南高溫區也將暫時告別“火爐模式”,大氣對流重新活躍,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將再次迎來雷電活動高發期。
而對江蘇、上海、浙江北部這些此前飽受干旱之苦的區域來說,這波降雨無疑是一次寶貴的緩解機會。從最新預報看,江蘇中南部、上海地區將出現明顯降水過程,累計雨量有望達到30~70毫米,局地甚至超過100毫米。這對緩解土壤干旱、補充水源、恢復農業生產都是極大的利好。但也注意短時強降水出現時容易出現雨水排不出去的問題。此外,干旱過后土壤吸水能力差,也可能導致地表徑流增加,形成短時積水甚至內澇。因此,我們再次提醒:此次降水過程要做好旱澇急轉的心理準備,務必提前做好防范和應急安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