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的余暉灑在波光粼粼的海河上,春風夾帶著陣陣海棠花香輕拂過金湯橋。這座119年前橫跨海河、見證天津城市發展歷史的老橋,經過中交投資團隊的成功修復,如今以全新的姿態坐落于海河柳林設計公園。走上大橋,用手觸摸金屬質感的橋身,腳踩玻璃橋體,仿佛被拉回到了一百多年前的時空。
金湯橋修建于1906年,連接天津南開區與河北區的跨海河通道,是天津第一座鋼梁鐵橋,也是全國唯一的鋼制式平轉式開啟橋。1949年1月15日凌晨5時30分,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鮮艷的紅旗插在了橋頭,金湯橋也成為象征天津解放的標志性建筑。隨著時間的推移,金湯橋歷經多次大修。2023年,原橋拆除后,在原址復建了一座新橋,老橋橋體的全部鋼構件被擱置起來。
老橋體雖被歲月塵封,卻始終是天津人心中難以割舍的情懷。2022年底,天津市規劃部門牽頭召開專家咨詢會,決定將金湯橋老橋橋體放置在海河柳林設計公園內,融合公園步行橋設計,既與設計公園的設計定位相吻合,又能打造成為一處紅色主題景觀,發揮文物展示、宣傳作用。
中交投資項目團隊開啟了修復百年老橋體的征程。然而,老橋修繕工作困難重重。由于原橋始建于上個世紀初,其鋼材的硫磷含量均遠高于現行標準,根本無法實施焊接。在勘驗過程中,工作人員發現由于長期缺乏維護保養,橋梁結構銹蝕損壞嚴重,部分構件已丟失,拆裝、搬運及修復難度極大。項目規劃設計負責人栗麗介紹道:“當時看到老橋的狀況,心里真是沒底,好多構件銹得不成樣子,而且原橋拆除時沒有任何圖紙或資料留存。”
項目團隊邀請天津市有關專家共同參與,一遍又一遍優化設計方案和專項安裝方案。經過反復研討、論證,他們確定了將老橋橋體坐落在筏板基礎上,使用鋼結構架設人行步道。這樣既能滿足通行需求,又能讓人們近距離觀賞橋體細節。
對于老橋體構件的修復,工作人員可謂煞費苦心。首先在除銹工作中,由于銹跡頑固,只能采用人工配合機械的方式,一點點將銹層去除。“除銹的時候,我們的工人就像在雕琢藝術品,小心翼翼,生怕對橋體造成哪怕一點點損傷。”現場技術員龐震說道。除銹后,還要對變形的構件進行拉直、加固,再進行涂裝。修復過程中,為保留原狀,減少對老橋的損傷,經過反復磋商,項目團隊最終采用在老橋立柱外側附加立柱進行綁定,既保證了安全穩固,也最大限度呈現原貌。
如今,金湯橋老橋體整體形象已然呈現。在不久的將來,游客們可以漫步在精心設計的步道上,親手觸摸那些承載記憶的鋼鐵紋路,感受崢嶸歲月與現代文明在這片綠意中奏響的和諧樂章。(中交集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