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蹲在田埂上,盯著灰蒙蒙的天直嘆氣。
五一剛過,地里的玉米苗才冒頭,天氣卻像坐過山車。
北方連著刮了三天大風,塵土裹著枯葉往人脖子里鉆,棉襖剛收進柜子又得翻出來。東北那片大豆地,本該趁著升溫拔節,眼下低溫卻讓苗子蔫巴巴的,像霜打的茄子。南邊更熱鬧,廣西的老李守著果園發愁——前幾天還熱得穿短袖,突然就暴雨傾盆,荔枝花被打得落了一地。
“立夏不下,犁耙高掛”,可今年的天像被捅了窟窿,江南、華南說下就下,雷暴夾著冰雹,砸得塑料大棚咚咚響。中央氣象臺說,冷暖空氣在長江流域“掐架”,暖濕氣流帶著水汽北上,冷渦偏東又往西回流,硬是把本該升溫的五月天攪得亂了套。貴州山區的王大姐發現,往年四月末就該停的凍雨,今年竟跟著暴雨一起來了,樹梢掛著冰棱,地里的烤煙苗凍得卷了葉。
更怪的是,華北平原這邊降溫8℃,黃淮地區卻反彈到30℃,同一天里有人穿棉襖有人穿短袖,大街上像亂了季節。農諺說“立夏到,氣溫跳”,可今年這跳得太離譜——北方低溫賴著不走,南方高溫提前冒頭,35℃的天烤得華南稻田直冒熱氣,偏偏又跟著大暴雨,莊稼根都快泡爛了。氣象局的預報員打比方,說現在就像倆壯漢掰手腕,暖空氣想往北擴,冷空氣偏要壓下來,中間地帶就成了“戰場”,又是強對流又是雷暴。
湖南種水稻的老周蹲在被水淹的田里,手指搓著發黃的秧苗直搖頭:“頭回見五月里下這么大的雨,排水渠挖得再深也跟不上啊。”數據顯示,進入五月后,南方強降雨范圍比常年擴大了兩成,局地小時雨強超過50毫米,相當于一小時倒灌半米深的水。
可北方的旱情卻沒緩解,河北的麥田開裂,雖說降溫放緩了水分蒸發,可沒正經下過一場透雨,老鄉們都盼著老天爺勻點雨水過來。
爭議就在這兒——為啥該熱的地方不熱,該下雨的地方暴雨成災?有專家說跟大氣環流異常有關,可農民不懂這些,只知道地里的收成經不起折騰。
我瞅著這場冷熱“拉鋸戰”,最擔心的還是莊稼茬口——春播作物正長根,夏收作物待灌漿,天氣這么反復,病蟲害怕是要跟著來。廣西的荔枝樹剛結小果,一場冰雹砸掉三成,果農蹲在樹下撿爛果,嘴里念叨著“老天爺這是要斷人活路”。更有人發現,今年的雷暴天氣來得格外早,清明前后本就多對流,現在立夏了反而更兇,閃電劈開的樹干冒著煙,嚇得村里老人直嘆氣。
農諺“五月冷,谷米豐”這回也不靈了,持續低溫讓江淮地區的小麥灌漿受阻,穗子空癟癟的,畝產怕是要打折扣。社會影響漸漸顯出來了——蔬菜大棚被冰雹砸穿,菜價跟著波動;果園受災,鮮果供應沒準要緊張。
可老百姓更關心的是,接下來的天氣到底啥走向?
預報說中旬后暖空氣要發力,可誰知道冷空氣還會不會反撲?就像湖北的張大哥說的:“咱種地的靠天吃飯,可這天現在像個任性的娃,說哭就哭,說笑就笑,咋琢磨得透?
”留個念想吧,現在剛立夏,后面的伏天還長著呢,可莊稼等不起——該防澇的趕緊清溝渠,該抗旱的趁早打機井,靠天不如靠自己。
末了想說,老天爺的脾氣摸不透,咱種地的心里得有本明白賬:提前備著災,多留幾手招,比啥都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