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音頻發燒友,我和耳機打交道都 15 年了,用過200+款耳機,每天戴耳機的時間平均都超過10小時,在這上面花的錢少說也有10萬。這么多年用了這么多耳機,我在這方面真的很有發言權,也太清楚選錯藍牙耳機是啥心情了。我為大家精心挑選出幾款各方面表現出色的藍牙耳機,讓你輕松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款。
在開始我們的推薦環節之前,先給大家分享一些藍牙耳機的選購誤區,這樣在大家自己選的時候,也能注意不要被坑。
藍牙耳機選購攻略一:品牌選擇
在選擇藍牙耳機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專業的耳機品牌,而不是選擇選擇網紅品牌以及跨界大牌,因為專業品牌在音質調校上有專為藍牙耳機設計的技術,無論是佩戴的穩固性、防護性、舒適性、音質等方面,對比其他品牌都是更加優秀。目前的專業藍牙耳機品牌,就有比如南卡、JBL、捷波朗、森海塞爾等,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再選擇。
藍牙耳機選購攻略二:佩戴舒適度
藍牙耳機目前有好幾種形態,分別是頭戴式、入耳式、半入耳式、開放式這幾種款式,如果是要以舒適性為主要選購方向的話,藍牙耳機作為不用入耳佩戴的耳機,肯定是最優選。
除此之外,耳機的材質也至關重要,柔軟親膚且透氣性好的材質,如硅膠,能提供更為舒適的佩戴體驗,并增強耐用性。。最后,考慮到每個人的耳型不同,選擇具有人體工學設計或自家獨特工學結構研發的耳機,能夠更好地適配不同耳型。
藍牙耳機選購攻略三:謹慎選擇低價藍牙耳機
低價藍牙耳機雖然表面看似“物美價廉”,但其實隱藏著多重驚人的隱患,為壓縮成本,這些耳機缺乏必要的音量控制和保護功能。稍不注意,耳膜就可能遭到超大音量的“暴擊”,長時間使用甚至可能讓耳朵“提前退休”,更可怕的是部分商家會采用劣質電池,成為耳機的隱患,輕則鼓包,重則爆炸!一旦發生意外,后果不堪設想,并且充電時漏電、短路的風險更是常見,分分鐘威脅生命安全。最后,低價耳機通常沒有任何售后保障,使用壽命短得可笑,幾個月就壞,廠商根本不理你,直接把你丟進“售后黑洞”。幾十元價格的耳機看似便宜,實際卻是“用命在省錢”。
藍牙耳機選購攻略四:音質聽感
選藍牙耳機,音質肯定是不能跳過的考察要素。關鍵在于兩大要素:發聲單元和聲學技術。
首先是喇發聲單元,尺寸越大,音質基礎就越好,聲場越開闊。而且需要考慮喇叭單元的瞬態響應速度、音域寬度以及靈敏度參數都和音質體驗有關。
其次就是聲音調校,優先選擇其有實力的品牌,都會有自己的聲學系統,可以動態調整聲譜特定頻率,智能補償音質曲線,使音質更接近真實原音。所以盡量挑選有實力有自己聲學系統的音質都不會差,比如南卡、森海塞爾、VIVO等。
藍牙耳機選購攻略五:藍牙版本
藍牙技術是耳機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組件,其連接傳輸的穩定性與耳機的品質密切相關。在挑選耳機時,藍牙版本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關鍵因素。當前市場上,多數主流耳機已采用藍牙5.2或更高版本,其中藍牙5.3版本已廣泛應用,不過也有少數耳機率先采用了最新的藍牙5.4版本,但鑒于目前眾多手機尚不支持此版本,需考慮向下兼容性問題,因此藍牙5.3芯片在實際應用中就完全足夠滿足日常使用需求,基本和藍牙5.4差別不大。
藍牙耳機避坑點
避坑點1:APP智聯并非必要
耳機的核心功能歸根到底還是播放音頻,只要能夠滿足基本的音質和舒適度要求,就完全足夠。目前APP的智聯功能大都是一些不必要的功能,比如控制音量、查看電量、遠程控制等等。這些多余功能會提高產品的制作成本,從而提升了產品售價,但是在對核心體驗并沒有什么提升。
避坑點2::謹慎選擇低價藍牙耳機
很多人會在選擇藍牙耳機的時候,往低價的產品去選擇,其實這里面還是存在不少問題的。低價藍牙耳機看似“物美價廉”,實則隱患重重。為了壓縮成本,這類耳機通常缺乏音量控制和保護功能,稍有不慎便可能對聽力造成損害,長時間使用甚至讓耳朵“提前退休”。更令人擔憂的是,不少商家使用劣質電池,這種隱患輕則鼓包,重則爆炸,充電時還常伴有漏電、短路等風險,嚴重威脅生命安全。此外,這些耳機質量堪憂,使用壽命極短,通常幾個月便損壞,而廠商毫無售后保障,直接讓用戶陷入“售后黑洞”。因此看似便宜的幾十元耳機,實際上是在用健康和安全為代價“省錢”。
避坑點3:警惕品牌的過度宣傳
有些品牌都會大量宣傳曬出自家的品牌地位確定書、各種的賽事贊助、大量的明星代言等等,事實上這些看似華麗的背書,都是可以用錢買到的,并可以達到一種迷惑用戶的作用,但是這些宣傳的投入并不能提升產品的質量和使用體驗,而是把宣傳成本放在了產品售價之中,讓消費者來買單。
避坑點4:金標認證并不能代表音質
耳機的金標認證由日本音頻協會(JAS)和消費電子協會(CEA)等機構制定,只要音頻設備在采樣率、量化位數等參數上達到了一定的技術規格,就可以認證金標,而并不能代表這款耳機的音質達到了什么樣的高水準。很多產品用金標認證這個點來大肆宣傳,事實上這項認證的門檻并不高,基本上只用交錢送檢,就都可以通過。
避坑點5:通話降噪麥克風并不是越多越好
雖然麥克風數量的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降噪效果,但并非數量越多越好。耳機的降噪麥克風在達到兩個數量之后,降噪效果就已經趨于飽和,即是再怎么增加麥克風的數量,降噪的效果提升也是微乎其微的。因為耳機的通話降噪效果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如麥克風的質量、信號處理算法的性能等。并且隨著麥克風數量的增加,產品的制造成本也會相應上升,如果降噪效果的提升并不足以覆蓋成本的增加,那么盲目選擇多麥克風,肯定是不劃算的。
好了,藍牙耳機的選購技巧就跟大家分享到這里,下面給大家推薦幾款非常不錯的藍牙耳機!
藍牙耳機推薦
1、南卡OE MIX
藍牙版本:5.4
聲學系統:Super Sound OS聲學系統2.0
聲音保真度:高
佩戴體驗:舒適
產品亮點:百元旗艦標桿產品,百元價格性能對標千元款
舒適性最高的藍牙耳機類型,無疑就是開放式,這種耳機以不入耳的佩戴設計,打造了極高的舒適性,其中南卡更是在開放式音頻領域達到了第一梯隊的水準。
要說目前開放式耳機中做得最好的一個品牌,那專業老牌南卡絕對是能夠位列榜首!該品牌前身作為聲學科技的解決方案商,曾為多家國際耳機品牌提供數據,是業內公認的專業度最高的品牌!在各大中高端口碑、銷量排行榜中常年霸榜!
南卡作為專業老牌,對于每一個環節都吹毛求疵,為了讓開放式耳機的音質更上一層樓,聯合100多位聲學工程師與20多名耳機發燒友,共同編制出Super Sound OS聲學系統,能夠動態調整聲譜的特定頻率,智能補償音質曲線,實現98.6%高保真。耳機喇叭單元上,打造了創新Super Bass3.0跑道型高性能聲音單元,喇叭尺寸超傳統耳機50%以上,整體聽感細節豐富,空間感自然開闊、通透,無論是高頻的亮度,還是中頻的悅耳感,亦或低頻的渾厚感,都能聽得更加仔細且清晰。因此榮獲多家全球專業機構檢測認證,以及多達500多位數碼博主高度認可,這在開放式耳機行業絕對是獨一檔。
在佩戴舒適度和穩固性上,南卡有著追求極致舒適的態度,對于任何產品細節都是死磕到底的態度。光是機身設計和材質選擇這一部分,就代送了20多代,測試樣本多大10W+人數,最終選用母嬰級親膚硅膠材質,就是為了適應不同的人群舒適性佩戴變化。南卡還將耳機機身重量壓倒了解決極限的6.7g,配合南卡EAA懸停舒適技術,經過萬人佩戴測試,滿意度高達99%。
南卡耳機材料用料都是采用的航空級別的,尋遍了全球三十多家供應商,在線材、振膜、單元上花費大量心思。而且南卡OE MIX的制造工藝水準特別高,完全不輸國際大牌耳機。單單是檢測工序,就多達80多道高強度檢測,比如高強度滾筒測試,淋水測試,鹽分侵蝕測試等,品質做工都沒話說,能夠保障耳機使用兩年情況下性能衰減不到5%。
南卡作為開放式耳機領域的佼佼者,綜合實力方面也是沒得說,是目前開放式耳機里最佳產品之一。在配置方面這個款式也是非常豪華,采用最新的藍牙5.4芯片,對比一般的藍牙芯片,性能方面有質的提升。還擁有8+16H超長續航,輕松使用一整天,IPX5防水,運動的時候使用也不怕流汗干擾。雙麥ENC通話降噪功能,內置高性能麥克風和ENC通話降噪系統,實時采集環境噪音和人聲,通過噪音削弱和清晰人聲處理,通話清晰如同面對面。各方面的配置來說都是相當完善了,足以對標千元款式。
2、三星Buds2 Pro
藍牙版本:5.3
聲學系統:——
聲音保真度:高
佩戴體驗:舒適
產品亮點:IPX7 級防水佳,全場景使用無憂
三星Buds2 Pro戴起來確實輕巧,單邊耳機比一枚硬幣還輕,塞在耳朵里幾乎沒什么存在感。我試過連續戴三四個小時,耳朵也不會覺得累。
聲音表現挺讓人驚喜的。那個11mm的低音單元下潛夠深,聽鼓點特別帶勁,6.5mm的高音單元把樂器細節都交代得很清楚。配合24bit解碼技術,整體聽起來很接近錄音室效果。開那個360度環繞音效的話,聽現場版音樂會特別有感覺,就像站在舞臺正中央。
連接方面用著挺省心的,藍牙5.3確實比老版本穩定不少。我在商場這種人多的地兒試過,基本秒連,而且不會出現斷斷續續的情況。防水性能也靠譜,上次跑步出汗很多,還有次突然下雨,耳機都安然無恙。
3、索尼LinkBuds S
藍牙版本:5.2
聲學系統:——
聲音保真度:一般
佩戴體驗:柔軟舒適
一句話推薦:5mm 驅動單元聯合索尼音頻技術,呈現卓越音質
索尼LinkBuds S這款耳機戴著確實挺舒服的。獨特的環形設計很貼合耳朵,單邊4.8克的重量幾乎感覺不到存在。包裝里配了多組不同大小的耳塞,選對尺寸后戴著很穩當,連續用兩三個小時耳朵也不會難受。
音質表現中規中矩,5mm的驅動單元配合索尼的調音技術,聲音比較干凈利落。聽流行音樂時人聲清晰,節奏感也不錯。不過低頻量感偏少,喜歡重低音的可能覺得不夠勁。
續航表現還算可以,開降噪大概能用6小時,配合充電盒能用20小時左右。關降噪的話,總續航能到26小時。支持快充挺方便的,臨時充個10分鐘就能用上一個多小時。充電盒體積不大,隨身帶著也不占地方。
4、小米Buds 5
藍牙版本:5.4
聲學系統:——
聲音保真度:一般
佩戴體驗:舒適
產品亮點:耳機倉線條流暢、邊角圓潤,經精心處理后抗指紋耐磨,攜帶便捷
小米Buds 5的外觀設計比較簡潔,充電盒采用常見的橢圓形造型,邊角做了圓滑處理,拿在手里比較舒服。表面材質不容易沾指紋,耐磨性也不錯,日常放在包里或口袋里都挺方便的。
單只耳機重量不到5克,戴著基本沒什么負擔。入耳部分設計得比較合理,不會給耳朵帶來太大壓力。包裝里配了4對不同大小的耳塞,可以根據自己耳朵大小選擇合適的。
音質方面,12毫米的動圈單元在同類產品中算是比較大的。低音效果比較明顯,人聲聽起來也比較清晰。支持AAC和SBC兩種常見的音頻格式,能滿足日常聽歌需求。
具備IP54級別的防水防塵能力,遇到出汗或者下雨天使用問題不大。運動時戴著也不用太擔心會損壞。
5、vivo TWS 4
藍牙版本:5.4
聲學系統:——
聲音保真度:高
佩戴體驗:舒適
產品亮點:IP54 級防塵防水,無懼汗雨潑濺,全方位暢享音樂
這款耳機單只重量不到5克,戴著基本沒什么感覺。耳塞形狀設計得比較合理,能比較好地貼合耳朵。包裝里配了幾副不同大小的耳塞,可以根據自己耳朵情況選擇合適的。
音質方面用了12.2毫米的發聲單元,頻率范圍比較廣,配合廠家的調音技術,聲音細節還原得不錯。支持LDAC、aptX等多種音頻格式,聽不同類型的音樂都能有不錯的效果。
防護等級是IP54,日常運動出汗或者遇到小雨都沒什么問題。平時使用也不用太擔心會進水損壞。
6、森海塞爾CX Plus
藍牙版本:5.2
聲學系統:——
聲音保真度:一般
佩戴體驗:舒適但穩固性欠佳
產品亮點:7 毫米動圈與寬頻響應帶來震撼音質
這款耳機戴著挺舒服的,單個重量5.3克左右,戴著基本沒什么感覺。包裝里配了XS到L號四副耳塞,可以根據自己耳朵大小選擇合適的。平時走路或者運動時戴著都比較穩,長時間戴著耳朵也不會太難受。
音質方面,7毫米的動圈單元配合5Hz到21kHz的頻響范圍,低音效果還行,高音聽著也清楚。藍牙是5.2版本的,連接比較穩定,基本感覺不到延遲。
電池能用9個小時左右,加上充電盒總共能用30個小時。充電盒支持快充,充10分鐘大概能聽1個小時,臨時要用的時候挺方便的。防水等級是IPX4,日常運動出汗或者遇到小雨都沒什么問題。
7、JBL WAVE BEAM 2
藍牙版本:5.3
聲學系統:——
聲音保真度:中規中矩
佩戴體驗:舒適
產品亮點:4.3 克動感外觀,耳掛耳塞穩又舒
這款耳機外觀設計比較簡潔,單個重量4.3克左右,戴著很輕便。有黑色、藍色和綠色可選,日常搭配衣服都挺合適的。
戴著感覺挺舒服的,用的硅膠耳塞比較柔軟,長時間戴著耳朵也不會難受。耳掛設計讓它在運動時也不容易掉。
音質方面,8毫米的單元表現不錯。低音效果比較明顯,聽流行音樂挺合適的。人聲聽著也清楚,高音部分細節保留得還可以。藍牙是5.3版本的,連接比較穩定。
電池能用8個小時左右,加上充電盒總共能用30個小時。充電盒支持快充,臨時充一會兒就能用挺長時間。防護等級是IPX54,平時運動出汗或者遇到小雨都沒什么問題。
8、漫步者Comfo Fit II
藍牙版本:5.3
聲學系統:——
聲音保真度:高
佩戴體驗:材質較硬,長時間佩戴有明顯異物感
產品亮點:APP 連接,電量一目了然。鎳鈦合金絲,佩戴舒適穩
手機裝了他們家專屬APP才發現,電量顯示比充電盒指示燈靠譜多了。不過每次打開APP都要等三秒刷新,有回在地鐵站著急看電量,愣是轉圈轉了五次才加載出來。耳掛用的記憶金屬絲確實軟,戴眼鏡時掛耳部位不會打架,但鼻梁高的朋友反饋戴久了太陽穴發酸。
充電盒的佛系充電挺要命,放進去半小時才回血15%。上周郊游差點翻車,左耳突然沒電,充電盒居然也只剩10%電量。倒是快充功能救過急,等咖啡的功夫充了十分鐘,勉強撐完下午的會議。
那個橢圓形發聲單元挺爭氣,聽《加州旅館》能分清沙錘和腳踏板的方位。可惜人聲部分有點靠后,看脫口秀時總覺得表演者躲在樂器后面講話。纖維紙振膜在潮濕環境會變聲,梅雨季那會兒聽歌,像是有人給音響蒙了層塑料袋。
藍牙5.3在辦公室用著穩如老狗,可到小吃街就露怯。上周買煎餅果子時,耳機里突然傳來電磁爐的電流聲,嚇得我以為耳機要炸。雙設備切換功能倒是實用,就是筆記本和手機同時來通知時,提示音會疊成刺耳的混響。
要吐槽這個耳掛的硅膠套,出汗后會打滑。有回跑步差點甩飛右耳,后來發現得把耳掛旋轉15度才牢靠。充電口的設計也反人類,Type-C接口凹進去半毫米,非原裝線根本插不緊。
發現個隱藏問題,同時開降噪和游戲模式會觸發底噪。玩《王者榮耀》時總以為草叢有埋伏,其實是電流聲在作祟。配套APP里的自定義操作設置太復雜,想設置雙擊切歌居然要翻三層菜單。
9、OpenRock X
藍牙版本:5.3
聲學系統:——
聲音保真度:高
佩戴體驗:夾耳感較強
一句話:航空鋁材,磨砂質感,抽屜式帶按壓彈艙。
說是91克輕量化,但四角硌得褲袋鼓包。有回小跑趕電梯,充電盒從兜里滑出來砸在地上,CNC工藝切出來的棱角把地磚磕出個白印子,撿起來發現盒蓋凹進去個三角坑,現在每次開蓋都得用指甲摳那個凹陷處借力。無線充電時發熱明顯,夏天放褲兜里隔著布料都能感覺到溫乎,活體暖寶寶似的。
耳掛轉軸的50度調節聽著厲害,實際轉起來像生銹的門軸。上次戴棒球帽調整角度,金屬軸心"咯吱"響個不停,同球場的大爺還以為我在轉老式收音機旋鈕。前后45度擺動根本固定不住,有回彎腰撿鑰匙,耳掛突然回彈打到顴骨,疼得眼淚直流還以為被人肘擊了。
續航12小時純屬實驗室數據,開降噪聽播客頂多撐九小時。上周飛國際航班,后半程提示音每隔五分鐘"滴滴"一次,空姐送餐時的詢問聲和電量警報聲二重奏,逼得我摘了耳機裝睡。充電盒看著能續命兩天,實際三天兩頭就得找插座,有回出差忘帶原裝線,酒店劣質充電頭充兩小時才漲10%電量,充電時盒身燙得能煎雞蛋。
10、聲闊飛躍線Air
藍牙版本:5.4
聲學系統:——
聲音保真度:一般
佩戴體驗:異物感較為明顯
一句話:定向傳音+4麥降噪,雙形態設計引領潮流!
聲學傳導系統采用第三代定向聲場技術,通過自適應校準模塊、聲學阻尼結構以及腔體形態優化三個核心組件共同作用。實測在圖書館等安靜場景下,1米距離外僅能捕捉到約30%的語音內容,不過在運動場景中快速轉頭時,聲音擴散量會增加到可察覺的程度。需要提醒的是,耳機頭與耳掛連接處的開合角度若超過設計閾值,可能出現輕微共振現象。
通話降噪方案采用四麥克風陣列布局,配合神經網絡算法進行環境聲紋識別。日常辦公場景中人聲拾取清晰度良好,但在4級以上的風力環境中,氣流沖擊麥克風孔位會產生斷續的呼嘯聲。實測地鐵報站廣播這類規律性背景音可消除85%以上,但對突然出現的尖銳噪音(如餐具跌落聲)反應存在0.5秒左右的延遲。
結構設計方面采用了模塊化理念,磁吸式后掛組件通過三點卡扣固定。分離形態下耳機單體可作為常規開放式耳塞使用,但在劇烈運動場景中,未裝配后掛時耳掛結構的穩定性會下降約40%。氣導技術優化了傳統開放式的聲波散射問題,不過長時間最大音量使用時,后腔體散熱孔附近會有溫熱感積聚。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可拆卸結構的轉軸部位建議每月進行除塵維護,避免細小纖維影響磁吸精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