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黃金周的最后一天,日本京都的清水寺周邊依然人潮洶涌。無論走到哪里,到處都是人山人海的游客。
據當地觀光從業者估算,現在在清水一帶的游客中七八成是外國人,現場不時傳來中文、韓語、英語等多種語言,仿佛置身于一個沒有國界的聯合國。
尤其是在清水坂與五條坂交會的那處街口,即使臨近傍晚,仍有大量游客從山腳緩緩攀登而來,朝著清水寺方向前進,人流一刻未停,熱度絲毫不減。
當天下午兩點左右,天空放晴但氣溫卻明顯下降。相比前一日24.5度的舒適天氣,當天下午三點時只有17度,略顯寒意。
這種降溫也悄然改變了游客的消費習慣:原本最受歡迎的抹茶冰淇淋和冰鎮黃瓜不再熱銷,據了解銷量銳減七八成。
取而代之的,是冒著熱氣、香味撲鼻的“牛肉饅頭”——一種以牛肉為餡的熱騰騰點心,成了新的“團寵”。
雖然當天天氣雖冷,然而土特產商家的生意卻格外紅火,老板們都笑歪了。
一家手工陶器與傳統工藝品店表示,現在來店的外國游客常常一出手就是五六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500~3000元)的消費,不少人更是直接把陶瓷、木雕甚至“武士刀”帶回家做紀念。
一位來自加拿大的游客就花了1萬3000日元買下一把“日本刀”,臉上滿是笑意,連連感嘆:“日本現在真的太便宜了,cheap!cheap!”仿佛還沉浸在“淘到寶”的喜悅之中。
不過在熱鬧的背后,也能察覺到一些不那么顯眼的變化。
例如,清水寺附近的停車場在中午時段竟然還有不少空位——這在以往的到處搶車位的黃金周并不多見。
停車場管理人員分析,受油價上漲影響,越來越多游客放棄租車,選擇從車站步行、搭公交或打車前往。果不其然,街頭停靠和穿梭的出租車明顯增多,但也在無形中加劇了道路周邊的擁堵。
盡管天公不作美,清水寺當天仍開放至傍晚六點。游客們持續涌入,仿佛不愿就此結束這場假期的尾聲。在這座古都的斜坡巷弄間,人們用腳步丈量歷史,也用錢包表達著對“日本制造”的偏愛與贊賞。
那么這個黃金周,大家有去日本旅行了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