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陜西一老農撿到一個沒有嘴巴和鼻子的女嬰,為了將其撫養長大,將自己的親生小兒子過繼他人,16年后,女孩子遇到愛心醫生,開啟了不一樣的人生。
1990年夏天,王友仁聽到外面一陣響聲,那時候的農村沒有門鎖,都是木門,為了防止綃透進來,采剛躺進被窩里的王友仁又穿上了鞋子在外面打探,害怕有什么小毛賊進來。
他們家的情況很艱難,倆兒子,一個正常一個殘疾,是村里面有名的貧困戶,不光是孩子平常上學困難,就連讓孩子吃飽飯,也有點壓力。
王友仁打開房門看了又看,倒是沒找到人,門坎一邊上面放著一個包裹,王友仁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東西,拿起來一看,卻發現是一個嬰兒被,里面有一個孩子,借著月光看不清楚。
王友仁明白,這是有人把自己孩子給丟了,找他家來收養,可他家的情況在村里本來就糟糕,把凡在放在他家那不是白費事嗎,他家連自己都要火不起來,怎么還能養活其他的孩子。
王友仁在外面等了又等,雖然沒等到人,可一個活生生的孩子,王友仁怎么想也不能把這個孩子丟在外面,只能抱著孩子回家。
王友仁招呼妻子來看看孩子,卻發現一個更大的事情,這孩子居然沒上顎和牙齒,雖然說嬰兒小,看不明白,可這女嬰的上嘴唇幾乎沒有,鼻子跟下嘴唇中間有個空腔,王友仁立馬就想到,這是個身體有缺陷的孩子。
身體有缺陷的孩子送他們這里干什么,本來有點困的夫妻倆這下也睡不著覺了,孩子在他家是鐵定過不了好日子的,不說他們能不能養活這個孩子,就算是他們下定決心養活,自己家里的孩子該怎么辦,兩個身體有缺陷的孩子,哪怕是放在萬元戶的家里,也很難養活大。
可他們又不能把這個孩子給扔掉,大小也是個生命,眼看著已經到了天亮,夫妻倆還是沒有什么章程,只能先給村組織說明情況,把孩子先帶回家養著,家里的倆孩子對嬰兒很好奇,都是十歲出頭的年紀,他們不明白家里多加一張嘴是什么情況。
村里沒有任何消息,可夫妻倆已經感受到養育這個孩子的艱難,最主要的是這個孩子幾乎沒有咀嚼的功能,想吃飯,必須得他們一口一口喂,他們也是窮苦人家,按照常理來說,他們應該全力撫養正常的老二,讓老二托舉兩個傷殘的孩子,可這對老二來說太殘忍了,他們也不想給老二加擔子。
兩人交換意見之后,就把老二找個好人家照顧盡管老二哭著鬧著不同意,可王友仁夫妻倆還也沒辦法,他們不能再耽誤老二的成長。
至于養育兩個有缺陷孩子的痛苦,夫妻倆寧愿自己承擔,哪怕是家里窮,可老兩口依舊沒有放棄給撿過來的孩子治病,十多年的時間,這女嬰身上的缺陷越來越明顯,甚至連同學、親戚孩子都不樂意跟女嬰玩,輾轉多年之后,廣東一家醫院決定為這女嬰治病。
這女嬰的情況很特殊,沒牙齒吃飯都難,最后通過拉伸皮膚和移植牙齒給孩子制造了一個正常的上顎,女嬰也終于能夠正常見人,老兩口也終于放下心來,為了女嬰的這個病,他們不知道走了多久,花費了多少錢,能治好就好。
女嬰也明白,養父母對她花費了太多的精力,也明白自己的哥哥以后很難找到妻子,決定跟養母的大兒子結婚,也算是解決了夫妻倆的困難,可就是虧待了那個被送到親戚家照顧的老二,但對當時的王友仁來說,那是最好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