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七年,歐中關系、歐美關系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歐盟對美國由妥協轉為對抗,中國竟成了歐盟的退路,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整個四月,全世界與美方圍繞對等關稅交鋒不斷,有國家妥協、有國家反抗,正所謂“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依附了美國七十多年的歐盟終于走上了和美國的對抗之路。據美國彭博社5月6日報道,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當天表示,美國關稅可能覆蓋歐盟對美出口總額的97%,這對歐盟來說是不可接受的,并稱“如果美歐談判失敗,歐盟將采取報復措施。”
近十年來,歐盟對美國的態度有十分明顯的轉變,冷戰時期,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和北約迅速綁定歐盟,并在五十年間通過共同價值觀和意識形態,不斷強化歐盟對美國領導的認同感,培養歐盟對美妥協的習慣。
變化出現在2004年,美歐因航空補貼爭端爆發,雙方在世貿組織互訴,爭端持續16年。2016年,特朗普第一次上臺后,轉折點正式到來,他推行的“美國優先”政策,退出巴黎協定、對歐盟加征鋼鋁關稅等行為激化了美歐之間的矛盾,引發了歐盟對美國的首次“系統性反制”,并使歐盟開始轉而下注中國,推動《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等合作,來對沖美國壓力。
拜登上臺之后,美歐僵持局面有所轉圜,《中歐投資協定》等合作協議擱置,可惜民主黨的春天很快過去,特朗普卷土重來,并在剛上任的頭一個星期投下關稅震撼彈,歐盟明里暗里,通過正式和非正式渠道與美方經過多次交涉,特朗普執意要對歐盟加稅,歐盟死了心,對真正戰略自主的渴望更加迫切,對美國的對抗性也愈發增強。
謝夫喬維奇對美國下的通牒,是歐盟從覺醒轉為行動的標志,而歐盟之所以敢對美國說“談不攏就動手”,是因為有了新的“靠山”。前面說過,特朗普第一個任期,是中歐關系突飛猛進的開端,這次特朗普對全球加征關稅,在俄烏問題上拉偏架,美歐信任破裂,從“跨大西洋盟友”變成了“戰略競爭者”,歐盟空前意識到擺脫對美依賴的迫切性,從2025年開始,頻繁與中方互動。
最近五個月,芬蘭、意大利、斯洛伐克、西班牙等成員國密集訪華,一貫對中國沒什么好臉色的馮德萊恩也說起了中方的好話,為中歐關系唱高調,歐盟貿易專員已經訪華打了前站,中方和歐洲議會也決定同步、全面取消對相互交往的限制。在不久的將來,歐盟兩大高層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合適的時候,還將聯袂來華,舉行新一次中歐領導人會晤及一系列高層對話。
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可中國是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和歐盟經濟總量超過世界三分之一,貿易量超過全球四分之一,歐盟背靠中歐貿易,就完全不用擔心美國的單邊關稅,陣營對抗也就不攻自破了。
未來,歐盟最有可能繼續在關鍵技術、綠色轉型等領域深化對華合作,增強自身經濟韌性的同時,輔以關稅反制、供應鏈多元化等手段應對美國壓力,并為真正的戰略自主和擺脫對美依附做鋪墊。2025年注定將載入史冊,全球格局的翻天覆地由此開始,東升西落由此開始,世界人民大團結也將由此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