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政壇的一些動態引發了全球的關注。有人把特朗普近期的一系列舉措比作美國版的“百日維新”,也有人將中美近一個月的互動視為對美國特朗普班底的“期中考試”。
而美國國務卿盧比奧日前接受訪談,更是被不少人認為是美國在承認中國大國地位和軍事地位上的一次重大轉折。這其中究竟透露了哪些關鍵信息?中美之間未來的路又在何方?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深入剖析。
在這次訪談中,記者與盧比奧就多個敏感問題展開了交鋒,其中關于中美關系的討論尤其引人注目。
關稅之爭:目的還是手段?
記者首先拋出了關于關稅的問題。目前白宮內部對關稅的看法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納瓦羅認為美國關稅本身就是目的,高關稅將成為美國未來維持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而財政部長以及馬斯克等人則覺得,高關稅只是一種施壓手段,旨在迫使其他國家退讓并達成新的協議。
盧比奧對此回應稱,兩者皆有道理。他強調產業對美國至關重要,美國必須掌控自主知識產權下的全球供應鏈,比如造船和制藥行業。這兩個行業關乎美國的生死存亡,可現實卻令人痛心。自1991年以來的30多年間,沒有一屆美國總統采取有效行動,導致美國造船業近乎歸零,制藥業也幾乎全部外包。如今,美國制藥業88%的藥物有效成分中間體原材料來自中國,一旦與中國爆發軍事沖突或貿易戰升級,中國只要停止供應,美國人就將面臨無藥可用的困境。
所以,在盧比奧看來,關稅和通過關稅壓力重新簽署合同是相輔相成的,其核心目的是保護美國產業,構建一個符合美國根本利益的全新全球共贏模式。
中美地位對比:戰爭,美國能贏嗎?
當記者問到中國是否是美國的頭號敵人時,盧比奧巧妙地將“頭號敵人”換成了“頭號挑戰”。他表示,無論是在地緣政治、國家安全還是經濟產業方面,中國都是美國面臨的巨大挑戰,他認同特朗普總統的這一觀點,并且還稱贊中國人做得很好。
隨后,記者針對美國與中國的地位對比提出了尖銳問題:美國海軍規模處于一戰以來最小,陸軍是二戰結束以來最小,空軍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老舊、規模更小;而中國擁有世界規模最大的軍隊、海軍和最先進的空軍,中國海軍一個月建造的艦船數量比美國一年建造的還多,國防經費也在不斷增加,而美國的國防經費卻在逐年降低。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真的能應付并打贏與中國的戰爭嗎?
盧比奧猶豫了一下回答道,美國要做的是防止和中國發生戰爭,必須憑借足夠強大的實力來阻止戰爭爆發,因為與中國開戰是一件極其可怕的事情。
很顯然,盧比奧的回答回避了能否打贏戰爭這個關鍵問題。記者自然不依不饒,繼續追問:“我們能打贏跟中國的戰爭嗎?”盧比奧無奈之下只能表示,中國目前正在進行世界歷史上最快、規模最大的和平年代軍力建設,這使得戰爭變得極其危險。他還指出,美國如今沒有造船工業,現有的小型造船企業規模遠不及中國,不僅是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更關鍵的是,美國已經失去了相關的人才和產業基礎,過去幾十年的去工業化讓美國自廢武功。
從盧比奧的話語中不難看出,美國在與中國的軍事對抗中缺乏底氣,他極力強調避免戰爭,側面反映出美國對與中國開戰的恐懼,因為一旦開戰,美國很可能因工業基礎薄弱而戰敗。
美國的衰落與新秩序的構建
記者還提到了美國在全球秩序中的地位問題,詢問美國是否真的在衰退,以及在衰退后該何去何從,新的全球秩序又會是什么樣,美國在其中將扮演何種角色。
盧比奧承認美國會衰落,主要原因是過去30年錯失了太多機會,對中國的崛起和自身產業空心化沒有加以制止。他還抱怨美國為盟友的安全承擔了過多義務,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如今產業空心化已使這種模式難以為繼,甚至提出了退出北約的想法。
在談到未來的冷戰以及世界格局時,盧比奧表示世界是多極的,美國外交政策必須更加專注、務實和平衡,要時刻牢記美國的核心國家利益。這表明美國開始有計劃地放棄以往的霸權模式,準備調整策略,以適應新的世界格局。
關于海軍造艦速度:事實與夸大
盧比奧在訪談中稱中國海軍造艦速度是人類歷史上和平時期最快的,這種說法其實有夸大之嫌。通過數據對比可以發現,前蘇聯在1945 - 1991年期間,海軍造艦總排水量達540萬噸,平均每年12萬噸;中國在2014 - 2024年共建成軍艦157艘,總噸位約110萬噸,平均每年10萬噸;美國在1945 - 1991年建造了360萬噸海軍艦艇,每年約8萬噸,且在70 - 90年代造艦速度極快,年均近13萬噸。冷戰后,美國造艦速度雖有下滑,但1991年以來平均每年仍有7萬噸,只是最近十幾年才被中國超越。所以,中國海軍造艦速度雖進步顯著,但還未達到盧比奧所說的程度。
美國的困境與中國的機遇
從這次訪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國目前面臨著諸多困境,其中制造業空心化尤為突出。這一問題是美國長期受新自由主義影響,資本過度貪婪,忽視國家基礎產業的結果,已經到了難以逆轉的地步。
美國如今認識到中國是其有史以來最大的戰略對手,在與中國的較量中,無論是貿易還是軍事,都面臨著巨大壓力。如果與中國爆發戰爭,美國很可能因工業基礎缺失而失敗,這也是美國急于推進再工業化的原因。
而對于中國來說,這是一個難得的機遇。在國際舞臺上,中國的地位日益重要,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在經濟、軍事等領域都取得了顯著成就。我們應繼續堅持自身發展道路,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強產業升級,鞏固和拓展在國際市場的地位。同時,在處理中美關系時,保持冷靜和理性,既要堅定維護國家利益,又要積極尋求合作共贏的機會,推動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秩序。
總之,美國國務卿盧比奧的這次訪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美國對華態度和戰略調整的窗口,也讓我們更加明確了中國在當前國際形勢下的優勢與挑戰。未來,中美關系的走向將深刻影響世界格局,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