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磊
小知識
趙孟頫作為元代書壇的核心人物,其書法藝術以復古為旗幟,上追魏晉二王風骨,下啟明清書風變革,形成了“趙體”,其書風兼具法度與個性。《昨日帖》作為其傳世墨跡之一,雖少見于主流文獻詳述,但仍有趙氏書風演變特點。
元代書法在趙孟頫的引領下,呈現出對宋代“尚意”書風的反思與矯正。宋末書壇因過度追求個性表達而陷入法度渙散的困境,趙孟頫提出“當則古,無徒取法于今人”的復古主張,強調回歸魏晉傳統,重塑書法的正統性與規范性。這一思潮在《昨日帖》中體現為對二王筆法的學習,既保留了晉人的蕭散韻致,又融入了元代的時代審美。
趙孟頫的章法布局深受二王影響,注重行氣貫通。《昨日帖》通篇行距開闊,字間呼應緊密,通過單字的大小錯落與筆勢連帶,形成視覺韻律。這種章法既規避了宋人“尚意”書風的恣肆,又避免了唐楷的板滯,展現出元代文人書法“雅俗共生”的審美取向。
趙孟頫的復古,摒棄宋代“以書載道”的倫理化傾向,轉而強調筆法、結字與章法的自律性。這種“以古為新”的路徑,既呼應了元代文化重建的需求,也為后世提供了“法古而不泥古”的范本。
明代董其昌早年貶抑趙書,認為其因“熟”而失之靈動。然而,這種批評忽略了趙氏書法的歷史環境,在元蒙異族統治下,其書風的文化守成意義遠大于藝術瑕疵。此外,趙孟頫對章草、篆隸的復興嘗試,雖因時代局限未達晉唐高度,卻為清代碑學興起埋下伏筆。
明清學者多因趙氏仕元而貶抑其書,傅山稱“薄其人遂惡其書”。然其書學成就實為政治抱負受挫后的藝術轉化。
趙孟頫書法《昨日帖》全局欣賞
趙孟頫書法《昨日帖》局部欣賞
【釋文】 昨日甚望足下過此,而竟不來,何耶?二物共作廿五定,若可,翼取至為荷。專遣馬去奉屈,望枉顧,專等,專等, 孟頫再拜。子方協律仁友足下。
【更多精彩,敬請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