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將至,今年的你打算為媽媽送些什么禮物?是美容養生的健康好物,還是個性化與實用兼具的箱包飾品,或是新穎有趣的電子設備,充滿儀式感與浪漫的一束鮮花、一場旅行……母親節禮物從不是一道「正確選項」的填空題,它更像一次重新理解母親需求的契機。畢竟最好的禮物,往往誕生于我們放下「應該送什么」的預設,真正思考「她需要什么」的瞬間。
這一次,我們邀請了 8 位少數派作者,請他們來聊聊那些令人滿意的母親節禮物,也談談禮物背后那些動人的記憶碎片。
注:本文所提及產品均為作者自主購買,無推廣性質,請放心閱讀。
潘譽晗美容養顏大禮包
我們一家對節日慶祝不是特別熱衷的類型,因此,即使是為了慶祝節日而購買的東西,也盡可能希望不多花錢,或者是走一個性價比的路線:耐用、實用。往年母親節的時候,美容院都會搞充值的活動,所以我都會購買美容院的美容卡送給母親。
但是今年比較不一樣。上個月因為經歷了外婆突然住院、做手術,讓媽媽的整個三月份,都過得很辛苦。她一直親力親為地全程照顧,所以想著不如就多準備一些,讓她好好休息一些。于是準備了一次沖繩之旅(就是五月第二周出發,回程那天剛好是母親節)+ 美容養顏大禮包。美容養顏大禮包媽媽也很滿意,所以在這里推薦給大家。
▍美容院海藻面膜套裝
我媽媽屬于混合型皮膚,所以美容院最推薦的是海藻面膜套餐。清理完粉刺之后,敷一層海藻面膜。媽媽年紀上去了之后還有一個抗衰老的套餐,那個套餐的價格相對比較高,我覺得有壓力,海藻面膜剛好媽媽做完了,所以就購買了最基礎的海藻面膜套餐,3580 元可以做 58 次。
如果你的女性長輩或是朋友平時比較注重護膚,也可以將美容院的基礎清理套餐納入禮物備選。我和我媽媽做護理的這家美容院比較實在,不會多推薦產品,而是很真心的建議。在她們的理念中,清潔、補水和防曬是尤為關鍵的一步。一周至少清理一次,處理粉刺或者痘痘等,清潔之后的臉會很舒服、清爽;最后敷上海藻面膜,美容院的師傅們還會按摩頭部和肩頸,我媽媽非常享受這個按摩的過程。我所購買的這個基礎護理套餐一般可以做一年,性價比還是比較高的。
▍Fan Beauty 面膜
我之前用過 Fan Beauty 家的海葡萄面膜,補水功能特別好。除開基礎的清潔之外,我覺得護膚還有一點很重要(也是我除了跑美容院之外,唯一愿意做的護膚項目)就是補水。我媽媽在家里還是挺會敷面膜,每周都會敷 3 次左右,所以我購買了海藻面膜 3 盒、新款蝦青素面膜 1 盒,還以會員價 69.9 人民幣購買了 3 張面膜。
▍極盞的陳皮枇杷燉酥梨碗和全家福套餐
之前買過極盞家的燕麥碗,小小一份也有 228 克的分量,開蓋即食也很方便。肚子餓時吃一份,足夠充饑了,而且不是很甜,熱量也不算大。滿足飽足感的同時身體負擔不大,所以印象很好。
全家福套餐一共有六種味道:墨紅玫瑰桃膠、港式陳皮綠豆沙、港式陳皮紅豆沙、陳皮谷物碗、黃芪七白羹、陳皮枇杷燉酥梨,還有單份的陳皮枇杷燉酥梨六碗。
寒假時媽媽覺得身體提不起勁,體檢時發現炎癥指數較高,還有肺結節的問題,于是之后做飯就給媽媽的飲食做了調整,以抗炎餐為主。雖然平時家里習慣了口味清淡,但抗炎餐吃多了,偶爾還是會覺得嘴巴很寂寞,所以她準備了一些無糖糕點,晚上看電視時嘴饞就吃一點。想著反正是為了解饞的話,索性買了看上去養生的零食。而且現在正在搞活動,所以購入的價格也便宜了不少。
Voyager_1長期主義的養生禮物
可能是退休無聊的緣故,老媽這幾年開始逐漸沉迷于聽信「抖老師」和「視頻號老師」的建議養生。雖然幾年前她曾被忽悠買過智商稅產品、也被好朋友拉去做過電位理療,好在后來都在我們的一番勸說和自我拯救中迷途知返。
意識到短視頻的威力后,我們也一直在給她面對面輸送健康的養生知識,確保在吃和理療上面,老媽不再盲目親信不可靠的信息。考慮到養生已經成了她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味地制止也不是順應人性的選擇,我們索性借著母親節的時機選擇了養生中溫和且適宜的母親節禮物送給她。
▍泡腳桶
我們第一個想到的禮物就是泡腳桶,想到老媽過去的工作中站著的時間居多,一到冬天又總是手腳冰涼還常起凍瘡,泡腳不僅能溫通經絡,還能通過足底的反射區調理臟腑(配合泡腳桶的按摩功能)確實非常合適。在一番做功課后,我們選擇的是一款夠深能夠把小腿浸沒并且支持按摩和噴淋的泡腳桶。
很多泡腳桶只能泡到腳踝上面一點,多一點水就容易灑得到處都是,高一些的泡腳桶雖然多費點水但是泡的時候能更快更好地讓整個腳和小腿都熱乎起來,配合一條能蓋住腿部的溫毛巾使用非常愜意。體會了一兩次后,連我們都開始養成泡腳的習慣了。
在沒有泡腳桶之前,我們都是把藥材包放到水里,煮沸后倒在盆里放溫泡腳,為了維持水溫還需要燒開一鍋備著續水,很不方便。有了泡腳桶后,基礎的恒溫功能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在充分做足了功課以后,我們購置了上圖這款泡腳桶,比較突出的優點是:
足夠的桶深可以泡到整個小腿以上;
設定溫度后維持恒溫加熱;
帶有水淋功能,如不需要,用塞子塞住即可;
有拉桿,底部是萬向輪,拖拽方便;
排水方便,拖到衛生間后,把排水管放下來就可以了,而且水會放得很干凈,不會留很多積水。
當然,使用過程中也發現了以下缺點:
費水!不想泡到小腿的話也可以少加水;
加純涼水燒到 40 度需要大概 30min,所以建議大家直接加溫水,不用等太久;
如果裝滿水,桶會比較重,拖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丟丟費力,不過能夠接受。
當然我選擇了高深桶就是為了泡到小腿,這些所謂的缺點是在我的接受范圍之內的,這里提出來給大家作為參考。這個泡腳桶還有一些升級功能,比如防漏電開關這些我就不多做介紹了。我買的是「熏蒸淋浴款」功能足夠我使用,按摩珠也可以自己轉動,實際老媽體驗下來也十分夠用。我們體驗下來也非常滿意,甚至后來又購入了同款。
▍艾灸器具
得益于家里的艾灸師傅,老媽成功緩解了常年咳嗽和痰多的癥狀,我們也很欣慰。老媽一直說這是月子沒坐好帶來的月子病,所以我們也都一直非常上心。做了一番功課后,發現艾灸和泡腳其實有相得益彰的功效,索性想把這個習慣幫老媽保持下來。
艾灸理療儀老媽確實是買過,不過被做成了凳子樣式實在不便攜,只能在老家時候用用。因為時常會有往返的需求,在我們這里小住的時候艾灸就成了難事。不過好在艾灸本身并不復雜,即使去店里也只是有一個艾灸的小包幫助熱敷罷了,某寶簡直一抓一大把。
在一番挑選后,我們選擇了一套竹木艾灸套裝,包含兩盒艾柱和兩小一大三個艾灸盒。小的艾灸盒可以用于頸部、膝蓋等關節處,緩解風濕痹痛、關節酸脹、經絡不暢等問題。大的艾灸盒可以用于腰腹部等面積較大的部位進行熱敷,下圖只是示意,真實艾灸的時候記得用毛巾隔絕高溫,避免皮膚灼傷。
作為久坐辦公受害人群,我們也依托這個機會嘗試了幾次艾灸,實際體驗下來確實能緩解不少肩頸疼痛,難怪老媽在店里體驗后一直對我們瘋狂安利。
不管是泡腳桶還是艾灸器具,看似是給老媽的禮物,實際上體驗下來也對我們的生活有不少改善,這是我們最初沒想到的好處。同時,隨著父母的年歲漸長,也提醒我們要持續地做好家人的健康管理。
阿帥的健康筆記用健康好物打開媽媽的「話匣子」
▍老花鏡
這次回老家,我發現母親戴上了老花鏡。老花鏡是在街攤上隨便買的,雖然能用,但戴著不合適的眼鏡,長期以往難免會增加度數,影響視力。所以這次母親節想送她一副老花鏡。想要配出好看又合適的眼鏡,還是得線下挑選、驗光。好在我五一回家,能陪她去線下配鏡。
線下配鏡之前,我先研究了下配老花鏡要注意什么,發現這里邊門道還不少。說起老花鏡,我們可能就想到矯正遠視,不過遠視不等于老花,老花還可能會伴隨著散光、屈光不正等問題。市面上的老花鏡(學名老視成鏡)鏡片也分 3 種類型:
單焦點鏡:能夠看近,但不能看遠,看遠要摘下眼鏡;
雙焦點鏡:能夠同時看遠看近,鏡片下方用于看近,鏡片上方用于看遠。不過,上鏡片與下鏡片中間有明顯的分割線,不夠美觀;
漸進多焦點鏡:在雙焦點鏡上,進一步升級,能夠看近看遠,且沒有明顯的分割線。
來自
母親平常不戴眼鏡,怕街坊四鄰譏諷她:「臭做怪,別看沒讀多少書,老了老了,還戴起眼鏡裝文化人。」考慮到這一點,就先給她配個單焦點鏡,方便在家里看手機,做針線活時用。不過,要是驗光發現她還有近視和嚴重的散光,就要考慮說服她,配個多焦點鏡。
▍血糖儀
前些年,陪母親去醫院抽血化驗,偶然發現她血糖偏高,處在糖尿病前期。我便給她買了血糖儀,幫助其監控血糖。挑選血糖儀時,我有 3 個要點:操作簡便,能夠共享血糖數據,大廠出品方便購買試紙。一番對比,我選擇了海爾血糖儀。
不過買了就有點后悔了。看商品宣傳血糖儀使用很簡單,插上試紙采血就能測量,但我們卡在了第一步:如何使用采血針采血,我問了淘寶客服,還是沒有弄懂。血糖儀使用便擱置了。不過后來,老媽給我說她測上血糖了,從抖音學會了采血針的使用。
能測上血糖了,但是將數據上傳給 App 還是不方便,共享給我還是沒成功。共享數據,要下載 App,打開藍牙進行設置,掃碼進行邀請。不過共享數據不是剛需,記錄血糖數值,老媽也有她自己的方式:拍照。
有了血糖儀,老媽能夠更好的檢測自己的血糖,為自己建立個性化的血糖安全食物庫。為了避免飯后血糖升高,應該避免吃高 GI(升糖指數)的食物。《成人糖尿病食養指南 (2023 年版)》(以下簡稱指南),不過單單是看 GI 還是不夠。比如在《指南》中小米粥是中 GI,可以適量攝入。然而,愛喝小米粥的老媽,一喝粥,第二天血糖就升高。
要是沒有血糖儀及時檢測反饋,老媽還是每天喝小米粥,等去醫院檢查,血糖可能進一步升高。老媽的經歷,也讓我具身認知到控制血糖不能只關注 GI,還要關注 GL(升糖負荷)。GL 結合了食物的升糖指數(GI)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其計算公式為 GL= (GI × 碳水化合物量)/ 100。
▍運動手環
我給老媽買的是華為運動手環 8,價格便宜,大約 150 元。華為手環還有家庭共享功能,方便我遠程監控老媽健康。不過,華為的家庭共享功能入口很深,不便于天天查看父母的健康。
這個手環最初也是為了幫媽媽控制血糖,飲食很重要,運動也很重要。普通人每天步行 8000 步能夠保持健康,但想要血糖健康,單是刷步數還不夠,還要上點強度。從低強度的走路提檔到中等強度的快走,這是教科書上的科學指導,也是老媽對親身經歷的總結。
有段時間,老媽在佩戴手環的同時,也進行血糖檢測。一段時間后老媽發現:步數多,不能降低血糖,即便是步數多達 3萬步;但是,合上手環上的橙色圓環能降低血糖。手環上的橙色圓環,名稱叫做鍛煉,代表中等強度時間。
老媽自豪的給我分享了她「科學發現」,還向父親科普:「你不能只看步數,還要看橙色的圓環有沒有合上。」在發現合上橙色圓環的必要性后,老媽還發現一個合上圓環的好運動:原地小跑。不用擔心天氣太冷無法外出快走,也不用擔心村里的街坊鄰居說:「這么時髦還跑步呢?」,隨時隨地原地小跑。
血糖儀和運動手環,不僅僅是健康檢測工具,也是打開我和老媽話匣子的鑰匙。
小時候,我與母親無話不談,雖然我是男孩,倒像是「母親的小棉襖」。大學到外地上學,離家遠了,與老媽的心理距離也遠了,能聊的話題也越來越少了。打電話時,噓寒問暖,只能問問吃了啥,像是熟悉的陌生人。有了血糖儀和手環,和母親能聊的話題又多了起來。
問問她血糖控制的咋樣?又發現了什么適合控糖的好運動?透過手環數據,我還能猜測出母親最近在忙啥。3 月份時,我看到老媽每天走 3 萬多步,前兩天還在家庭群里發了油菜花視頻,我便猜想母親去油菜花景點幫忙了。于是我給老媽打了個電話問她是不是去油菜花地幫忙了,老媽不禁好奇我是怎么猜出來的,我笑嘻嘻地說:「那我能掐會算。」
在《再見愛人》第 3 季里,傅首爾說:愛不僅僅是嘴上說說,也不僅僅是指指動動,愛是未雨綢繆,積極主動參與對方的生活。這句話不僅僅適用對伴侶的愛,也適合對老媽的愛。借助血糖儀和手環,遠在異鄉的我,能夠積極參與到對方的生活中。
拐子狼最適老的攝影設備居然是 Pocket 3
從第一代就開始關注 Pocket 產品線的我原本是想不明白為什么 Pocket 3 能打個如此漂亮的翻身仗的。比起因為歷史原因而肩抗挑戰 GoPro 大旗的 Action 系列、貼合時代作為手機視頻能力延展的 OSMO Mobile、以及作為 OSMO 系列本體存在的靈眸 OSMO 和超級技能樹縫合怪如影 4D,Pocket 3 并不像是最能被寄予厚望的那一臺。Pocket 前兩代產品甚至可以用折戟來形容。所以當全世界都在搶購 Pocket 3 的時候,我都有點恍惚,還在想大疆是不是挖了富士的營銷高管。
日常無貨狀態
而轉動屏幕啟動相機的那一刻,疑惑煙消云散。你用過滑蓋手機、老式 DV 嗎?多年不見的那種童年時讓你愛上數碼產品的人機交互方式居然回來了。好像通過那屏幕里拍到的依然是六七歲時的自己一般。
電子核桃,盤起來很爽
這種返老還童的數碼體驗打動的不只是我,還有我媽。在退休后,她常常和相識多年的姐妹們一同出門游玩。姐妹團里有本地攝影協會的法師,喜歡帶上大疆無人機和佳尼單反,好不拉風;于是拍攝成為旅行中的重點項目之一,沒相機的也要用用手機和輔助設備。買 Pocket 3 前,我媽用的是看直播買來的手機藍牙自拍桿,算不上輕便,也平平無奇。
不過自從某次出游帶了我的 Pocket 3 后,我媽在姐妹團中的地位直線上升:短視頻橫行霸道的年頭,姐妹們出行不僅要照片,也都想拍視頻,任務自然交到擁有設備最多的法師身上;法師們平素喜歡拍照,對視頻了解不多,手里唯一能運運鏡的只有無人機,而無人機只有天上的畫面——于是同為大疆出品、自帶美顏的 Pocket 3 閃亮登場。我媽在姐妹團中的份量扶搖直上,和苦練多年、背著大小相機鏡頭的老法師們來到了同一地位。
在母親節前夕,我正式把 Pocket3 交給我媽。畢竟作為 Vlog 機器,她出游機會比我這種牛馬多得多,設備效率也就比我高得多。她是很高興的,一來聽說這玩意還斷貨了,團里的老法師們想買買不到,像是盛世房地產心態的延續,拿在手里不用也不虧;二來經過幾次出游,她已經玩得比我還熟練了。
老實說,從洗手機、電動牙刷、顯示器到鼠標、按摩儀、人體工學椅,這些年來我送過的母親節禮物有不少是數碼產品,但基本只被評價亂花錢,從未獲得過如此好評(明明這個更貴)。我甚至一度覺得數碼產品可能不適合送給長輩:改變年長者的慣性思維太難了。真沒想到,大疆反而在這個領域里闖出一番天地:不只是 Pocket3 這樣的 Vlog 設備,還有老法師必買的無人機。
大疆拿捏住了一個精巧的范圍:對老法師攝影協會的小圈子來說,老頭們掌握審美上的話語權,所以年輕人喜歡的東西打動不了他們;然而無人機提供的無可比擬的天空視角打破了話語權壟斷,再如何不同的審美也不能忽視俯視大地帶來的震撼。在正是愛攀比的年紀,你一臺 Phantom、我一臺 Mavic 的風氣就這樣涌動起來。
從幾千到幾萬,不多不少,掐著退休金的預算走。而對于想要融入年長者社交圈的新晉退休長輩來說,既然(名義上)審美取決于技術,技術取決于設備,長槍短炮打不過,幾萬塊買臺 Mavic 3 Pro Cine 來實現話語權彎道超車,實在是很劃算的買賣,咬咬牙也就支付出去了。而同作為大疆出品的「小相機」,也容易得到圈子的認可。
所以,這事兒給我的啟發在于,長輩不是不喜歡數碼設備,而是復雜、和經驗相悖的操作邏輯會使 ta 們產生被時代拋棄的不悅感。而如果能夠提供情緒價值,像無人機和 Pocket3 這類遠比洗手機和電動牙刷復雜的設備,ta 們也能學得津津有味。
斯利普固一部 iPhone 也是每日的陪伴
給媽媽送禮物,總覺得要找點契機和理由,比如過生日,或者母親節到了,可能很少會無緣無故的買點什么。所以這種機會比較難得,就想要買點大件。4-5 年前給我媽買的淡綠色 iPhone 11 作為母親節禮物,她就非常滿意。
選擇 iPhone 除了因為她原來的手機已經不太好用,屏幕也小,還有個原因是,在我還在上學的時候,我就很喜歡跟家里要蘋果產品,iPhone、iPad、MacBook 買了不少,在當時這些玩意價格也不便宜,但是家里都會盡量滿足,但是到頭來他們自己卻并沒有用的上。而當我把買了臺 iPhone 送給她的事情告訴她后,她的反應是 「竟然有一天我也能用上蘋果的設備了」。簡單的一句話,帶回了太多含義。
之所以選擇 iPhone 而不是其他,主要是想圖個方便。以我粗淺的認知,使用 iPhone 可能會讓對手機研究不是那么深的人(例如老年人)在沒那么吃力的情況下快速上手。同時,總會隱隱感覺蘋果會幫助用戶把控很多關于權限、安全等方面的內容,讓人放心的就使用手機就好。
來自家里樸實的買家秀照片
當然,也不是說用 iPhone 就絕對安全了。前段時間傳出來說有人利用 FaceTime 進行視頻詐騙,也小小的驚動了我,在想我是否應該去提醒一下或者怎樣。結果過了些天,我媽說起了這事,說在其他地方看到了這種詐騙手段,于是就把 FaceTime 給關掉了,我就只是默默感到一點欣慰。爸媽只是老了,但是還沒有被這個世界拋在后面,他們也能夠繼續追趕這個時代的各種信息。
送禮物可以用很多種形式。有的是精致的美麗小玩意,就是本人不會買別人送了很開心的情緒價值。有的是給人當下的一點點興奮,例如一束花,可以讓人開心兩三天。有的是一些使用頻率很高,每每用到都會想起這個人的物件。我送媽媽禮物不多,所以我常常選擇最后一種。畢竟上學后就離開了家,大家都在各地過著自己的生活,雖然日常聯系沒有那么多,興許是偷個懶,就靠這些日常陪伴她的物件,來偶爾代替一下我的存在吧。
許萬里Alva選擇送「包包」,在實用與特別之間找到平衡
記得有一段時間,我出門特別不喜歡帶包,總覺得背著一個包很麻煩,常把各種小物件塞進衣服和褲子各個口袋里,每次想拿東西時就得反復翻找,偶爾還會丟三落四。媽媽每次看見,總會忍不住念叨我「出門帶個包,東西裝好了,找起來方便多了,也不容易丟」。我當時不以為意,但是去年給媽媽挑選生日禮物的時候,想起來她的叮囑,覺得送個包也不錯,既實用又個性化(后文會提到我為什么很在意這兩點)。
我去年選的是一款裘真的小號牛皮腋下 Hobo 包,在淘寶官方旗艦店購入,實付 1300 元。包身不大(長 24.5cm、寬 11.5cm、高 19cm),肩帶可調節,可以單肩背也可以手提。在選包的時候,我因為顏色和款式糾結很久——這里可以分享一個小 tips,用小紅書以圖搜圖功能搜索感興趣的商品圖片,往往能看到不同博主和素人的上身照片,可以根據這些照片來輔助判斷啦。
影響我下單的照片(來自小紅書博主:gillgill_)
在下單之前,我有先把博主背包的照片發給我媽媽,提前預告禮物,問問她的意見。她覺得看照片不錯,我便下單郵寄到我工作的地方,拆箱檢查過沒問題再寄回家里。雖然提前預告禮物可能對一些人來說會少了「驚喜感」,但這種方式于我們而言是舒服的,因為之前送過彼此一些不實用的禮物,所以后來達成共識在送禮前征詢下對方的意見。
因為是郵寄回家,我并沒有沒有第一時間看到媽媽收到禮物的反饋。但我后來幾次回家,發現她每次出門都會很自然地背起這個包,使用頻率很高,說明這件禮物還算是符合她的心意。不過我也發現一個問題:當她想要多帶一些東西時,這個小包便會顯得有些局促(今天翻回我當時種草看的帖子,才發現博主在評論區推薦的是大號)。
因此今年母親節,我便想著繼續延續送包包的思路,為她選一個更實用一些、容量更大的包。我目前看中了近年比較火的 Longchamp 的單肩包,也就是是下面圖片上這款。
照片來自小紅書博主 yuetming-
前文提到我送禮物會很看重「實用性」和「個性化」,因為這些年我也嘗試送過其他禮物給家里人,比如耳機、HomePod、按摩器、小米照片打印機、鞋子等等。回頭來看,這些禮物大致可以歸為兩類:
一種是太實用而缺少特別感的,比如耳機。它確實好用,但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很容易被歸入「生活必需品」的行列,漸漸失去作為禮物的儀式感(而且此類物品大多相似,個性化程度有限)
另一種是使用頻率有限的,比如按摩儀和照片打印機。剛收到的時候確實新鮮感滿滿,但很快就因為不符合家人的生活習慣而被閑置(而且我買的山姆 SKG 智能護膝儀器感覺確實比較雞肋)
幾經嘗試,我忽然覺得對家人來說,最理想的禮物可能正是介于實用與個性化之間的東西:既能貼近日常使用需求,又不只是普通的生活物件,最好還能在細節中傳遞出我對他們生活習慣與喜好的用心。比如送包包,就是這樣一個讓我覺得相對合適的選擇。它既符合媽媽出門時必備包包的習慣,同時在挑選時也可以根據她的喜好,從材質、顏色、款式到細節軟硬度,融入一些屬于她自己的風格表達——在實用之外,還藏著一點專屬她的小心思~
??知道分子吳先先一場前往北海道的雙人行程(和我一起)
我媽的育兒理念是「親子之交淡如水」,上大學期間,她一次也沒來我在的城市看過我。畢業后,難得休假想回家看看,她也總說別折騰回來,你去別的地方玩玩。大抵就是這樣的母親培養出的我,也是這種獨立到有些「孤僻」的性格。逢年過節我總會一個人背上包出國旅行,五一國慶小長假更是不會在家和父母盡享天倫之樂。正是這樣的淡漠氣質,每年母親節,我大多不過一句問候,偶爾還會忘記,總之從沒給媽媽送過禮物。
直到那一年,忽然在母親節前夕,看到國航官網的機票打折。從北京到札幌,往返直飛機票只要 2000 出頭,從家里出發轉機北京,價格一樣。于是,當時剛開始沉迷日本自由行的我,沒打招呼,直接給媽媽和我各買了一張半年后的機票。原以為先斬后奏,會挨說幾句,我還特意準備了說辭,以「媽媽剛退休,給你準備了一份特殊的母親節禮物」為由頭。沒想到媽媽居然挺高興,二話沒說就接受了這場「被安排」的行程。
因為買票時間過早,我一改平時背包就走的倉促,預訂到了北海道洞爺湖提前幾個月就會售罄的高贊溫泉酒店。印象很深刻,2000 元多包兩人兩餐,外加從札幌車接車送,這是我當時訂過的最貴的單晚住宿,也是印象最深刻、最超值的一晚體驗:吃完精致的料理,我和媽媽穿上一樣的浴衣,在屋頂露天溫泉一邊賞著湖景,一邊看空中落下綿密的雪,那一刻的畫面,早已定格成永生難忘的畫面。
那年的北海道旅行,整體想來都是很愉快的。因為成年之后很少和父母旅行,我意外地發現媽媽有很多可貴的優點:比如東西再貴,她也不問價格,你給她買她就欣然吃下,還會認真點評好不好吃;比如腳力超好,一天兩三萬步的行程,我都覺得疲憊不已,媽媽身上掛個大單反,倒是從來沒覺得累;再比如手機軟件玩得很好,膽子也大,有一天我累了不想出去,媽媽一個人靠著地圖外加大眾點評,自己逛吃逛吃,還沒忘給我買回來一個蜜瓜面包。總之,這趟旅行,雖然最初是我心血來潮,送給媽媽的一個「母親節禮物」,最后卻讓我收獲了一生難忘的記憶,想來真要慶幸當時的一時沖動。
回程還有點小插曲。我由于價格差,給媽媽買了前一天轉機北京,再飛回家的機票。自己買了晚一天回京的機票。當時想著,只要把媽媽送到機場里,我就可以安心再玩一天,也不用擔心她的行程。結果就是那年,北海道經歷了百年不遇的大雪災,我們兩個人優哉游哉地從洞爺湖回來,沿途欣賞著漫山的大雪,卻沒想到札幌機場里到處躺著滯留了兩三天的游客,大家都被這場雪災打亂了行程。萬幸的是,媽媽的那班航班照舊飛,沒有取消,最終她在機場獨自等待了 12 個小時后得以離境。而我第二天的航班已經被取消,經過一通操作,最后也很幸運地從東京轉機,回到了北京,還意外感受到日本人在遇到天災后令人佩服的秩序感。總之,我們在不知不覺中經歷了北海道的雪災,卻又幸運地沒有太受此影響。感謝和媽媽一起出行,帶來了好運,讓我們擁有了一個極其美好,又有點驚心動魄的難忘旅途。
胡九思一束百合花
我從小就是個標準的「鋼鐵直女」,情人節和生日派對是浪費時間和金錢,連母親節都會覺得是商家的騙局。在我的詞典里,「儀式感」這個詞簡直就是多余的。我媽媽則是節儉界的天花板,我上大學時買新衣服回家,她第一句話不是「好看」,而是「又亂花錢!」這種對話在我家上演了無數次,以至于我早就放棄了給她買任何禮物的念頭。反正,到最后都是一句「浪費錢」收場。
去年,我嫁給了一個與我完全相反的男人——情感豐富,通情達理,這么多年來的第一個母親節禮物就是他提議的,當他一臉認真地問出「今天母親節,我們是不是該準備點什么?」時,我只是頭也不抬地回了句「別費那心思了,我媽對這些不感冒。」我印象里媽媽總是嘴上說喜歡,但要是我真買了,她能念叨三天三夜這錢多浪費。上次我給她買的圍巾,她直接塞到柜子底下,說是舍不得用,然后自己去批發市場買了條十塊錢的。
但小曹對我的勸告不為所動,于是我們開玩笑似的以五百塊為賭注買了一束花。就這樣,小曹捧著一大束粉色和白色百合花,拉著我去了爸媽家里。我故意落后半步,好欣賞即將上演的尷尬戲碼——媽媽會用她那標志性的「嫌貴」表情接過花,然后在我們走后立刻把它們塞進陽臺角落。
門打開后,媽媽先是愣了一下,然后驚呼「哎呀,這么大一束花!」聲音里是我從未聽過的雀躍。更讓我目瞪口呆的是,媽媽接過花束時的樣子——小心翼翼,如獲至寶,邊夸贊邊笑得合不攏嘴,完全不是我預想中的敷衍。甚至還從櫥柜深處翻出一個我從未見過的水晶花瓶,一邊往花瓶里倒水,一邊自言自語買了好幾年的花瓶今天終于派上用場了。
我感覺像是誤入了平行宇宙,這是我那個對「浪費」深惡痛絕的媽媽嗎?等了好一會媽媽才終于問出了那個我以為會第一時間問的問題——「這花多少錢啊?」本以為一百多的價格會讓媽媽喋喋不休,沒想到媽媽只說了句「挺值的」。
回家路上,我們沉默了好一會兒。最后我忍不住開口:「好吧,我輸了。五百塊給你。但我真的不明白,我媽什么時候變成這樣了?」小曹哈哈大笑:「她沒變,只是你從來沒試過給她送花而已。有些人說不需要禮物,不是因為真的不想要,而是習慣了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最后。」
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我與媽媽是如此相似——同樣倔強,同樣不善表達,同樣把「不需要」掛在嘴邊。或許正因如此,我從未真正走進她的內心世界,了解她真實的喜好和渴望。
小時候,在我眼里,媽媽是個完美的戰士——能干、堅強、無所不能。她從不示弱,從不表達需求,永遠把家人放在第一位。我一直以為這就是她的全部,甚至有時會因為她的「過度節儉」而感到不耐煩。隨著年齡增長,我開始理解父母作為普通人的復雜性。他們并非我兒時想象的那樣完美無缺,他們有缺點,有未竟的夢想,有無法言說的遺憾。媽媽不是不喜歡美好的事物,她只是習慣了隱藏自己的欲望,把家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
我們之間的隔閡,不是因為性格相斥,而是因為太過相似——都把「不麻煩別人」當成處世原則,都習慣了壓抑自己的需求。但隨著時間流逝,隨著一束花的偶然饋贈,這道墻終于有了裂縫,陽光得以照進來。
如今,我不再把媽媽簡單地歸類為「節儉到吝嗇」,而是看到了她背后復雜的人生故事。我也開始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去愛她,去發現那個被歲月和責任掩蓋的、鮮活的她。
:今年母親節你想給媽媽送什么禮物?你送出最滿意 / 印象最深的母親節禮物是什么?媽媽收到最喜歡 / 驚喜的禮物是什么?說出你的故事給大家提供參考吧。
https://sspai.com/post/98902?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作者:Matrix機器人
責編:Lotta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