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葬”這個詞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作為皇帝的女人,在老公死后,就要跟著一起被下葬,用現在的觀念來看,這無疑是時代悲劇下的廣大女性的縮影。
但是,當時似乎殉葬還有別的考量。
清朝的殉葬例子
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依然保留了殉葬制度,尤其是入關前的后金時期和順治年間最為盛行,直到康熙十二年(1673年)才被明令禁止。
努爾哈赤死后,大妃烏拉納喇·阿巴亥被皇太極等人以“先帝遺命”逼迫殉葬,實際是政治斗爭的結果。阿巴亥的三個兒子多爾袞等人手握重兵,威脅皇權,最終她被弓弦勒死,尸體與努爾哈赤合葬。
一同殉葬的還有庶妃阿吉根和代因扎,這些殉葬的例子,其實就是當權者清除政敵的手段之一。
皇太極去世時,章京敦達里和安達里主動殉葬,被清廷表彰為“忠烈”,但本質上仍是奴隸制殘余的體現。
順治帝死后更加慘烈,董鄂妃的妹妹貞妃董鄂氏被逼殉葬。
她一生不受寵,姐姐董鄂妃病逝后順治心灰意冷出家(一說駕崩),孝莊太后將怒火轉向董鄂家族。
貞妃為保全家族,被迫“自愿”拔劍自刎,成為清朝最后一位殉葬的妃子。
順治的殉葬名單里還有妃楝鄂氏和侍衛傅達里,出殯時三十多口棺材跟著靈柩,場面詭異又悲涼。
甚至攝政王多爾袞死后,侍女吳爾庫尼也被迫陪葬,連他生前私藏的八補黃袍和東珠都成了陪葬品。
康熙雖在1673年廢除殉葬,但民間“烈女殉夫”的風氣仍被鼓勵,官府給她們立牌坊、修史書,比如山東曲阜的潘氏在清朝滅亡前一年還被表彰為“烈婦”。
這種制度能延續,因滿族早期薩滿教信仰認為死后需仆人服侍,加上奴隸制殘余影響,比如努爾哈赤曾讓四名婢女,還有上百牛馬為皇后殉葬。
烏拉部少女的宿命
1590年,烏拉部的草原上傳來一聲嬰啼,阿巴亥出生了。
她的父親是烏拉部首領滿泰,但這份顯赫只維持了7年,滿泰被族人刺殺,叔叔布占泰成了她的新監護人。這個轉折注定了她的命運:12歲那年,她被當作政治籌碼,嫁給了43歲的努爾哈赤。
送嫁路上,馬鞍上綁著紅綢的少女不知道,自己即將踏入的不僅是丈夫的帳篷,更是一個吃人的權力場。
努爾哈赤初見阿巴亥時眼睛都直了。史書說她“饒風姿”,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又美又靈”。
兩年后,皇太極的生母孟古哲哲病逝,14歲的阿巴亥火箭般升任大妃,成了后金后宮第一人。
這速度比現代職場破格晉升還夸張,氣得其他福晉牙癢癢:“小丫頭片子憑啥?”但她們不知道,阿巴亥的殺手锏不僅是臉蛋,她能陪著努爾哈赤聊兵法,還能在他頭疼時遞上親手熬的鹿茸湯。
三子傍身與致命緋聞
阿巴亥的肚子很爭氣,連著給努爾哈赤生了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個兒子。
努爾哈赤樂得把鑲黃旗、正黃旗的家底都分給這仨娃,還當眾放話:“等我死了,你們就跟著大貝勒代善混!” 這話聽著像托孤,實則埋了顆雷,代善是努爾哈赤次子,按女真“收繼婚”習俗,老爹死了兒子能娶后媽。
阿巴亥可能太把習俗當真了。
史書記載她“屢次深夜出宮”,給代善送飯還“眉目傳情”。最猛的是宴會名場面:阿巴亥穿著透肉的紗衣,當著努爾哈赤的面給代善斟酒,手指頭在杯沿畫圈圈。這些細節被小福晉德因澤告發,努爾哈赤氣得胡子直抖。
但帝王到底是帝王,他沒按出軌處理,反而找了個“私藏金銀”的借口,把阿巴亥趕出宮去。
復寵與最后的殺機
被休的阿巴亥在冷宮過得比甄嬛還慘。但努爾哈赤終究舍不得,一年后攻下遼陽,第一件事就是接回阿巴亥。
史官寫這段特有意思:“上見大妃,執手涕泣。”翻譯過來就是老頭抱著小嬌妻哭成狗。復寵后的阿巴亥學乖了,天天給努爾哈赤洗腳按摩,把老頭伺候得舒舒服服。
但暗地里,她給三個兒子瘋狂攢資源,多爾袞7歲就管著十五個牛錄(相當于現在七個師)。
1626年寧遠之戰,努爾哈赤被袁崇煥的紅衣大炮轟出心理陰影,背上長毒瘡死了。
臨終前只有阿巴亥在側,她說老頭遺詔是“多爾袞繼位,代善輔政”。但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集體翻臉:“先帝說了,讓你殉葬!” 37歲的阿巴亥被逼上吊前,死死盯著皇太極說:“你今日逼死我,明日必有人逼死你!”這話后來竟應驗了,皇太極死后也沒逃過權斗,這是后話。
殉葬背后
阿巴亥到底該不該死?史學界吵了四百年。
挺“遺詔說”的搬出《太祖武皇帝實錄》,說努爾哈赤早就看穿她“心懷嫉妒,終為國亂”。但反對派翻出原始檔案,發現這書是皇太極繼位后修的,相當于殺人犯自己寫判決書。
更實錘的是,舉報阿巴亥的小福晉德因澤,殉葬名單上也有她。這操作眼熟不?《甄嬛傳》里曹琴默告發華妃后突然暴斃,套路一模一樣。
皇太極為啥非要阿巴亥死?看看地圖就懂了。
阿巴亥三個兒子手握三旗兵力,加上代善的兩紅旗,足夠把皇太極的正白旗碾成渣。更絕的是,阿巴亥死后,多爾袞兄弟的兵力被皇太極“代管”,直到他死后才物歸原主。
這波“借刀殺人+空手套白狼”,比商戰劇還精彩。
從“罪婦”到“皇后”
阿巴亥死后連牌位都沒有,直到多爾袞掌權才追封她為“孝烈武皇后”。
但多爾袞一死,順治就把她踢出太廟,還往棺材上潑臟水:“陰謀篡逆,死有余辜!” 最諷刺的是乾隆年間修《清史稿》,給多爾袞平反卻不提阿巴亥,合著兒子能洗白,媽還得背黑鍋。
2018年沈陽故宮展出過阿巴亥的陪葬首飾,金簪上刻著多爾袞的乳名“多爾袞”。
考古學家說,這東西是她被追封皇后時塞進棺材的,結果遷葬孝東陵時又被人摳走了。
這女人的身后事,簡直比生前還跌宕起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