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假如你被刁難了,會怎么辦?”
一個引發(fā)共鳴的回答是:“他們朝我扔泥巴,我拿泥巴種荷花。”
這幽默詩意的答案,其實就是阿德勒心理學中講的“課題分離”。
《被討厭的勇氣》書中認為:“放下別人的課題,煩惱輕輕飛走。”
別人向我們扔泥巴,這是他們的課題,我們無法干涉,也改變不了。
但如何處理這泥巴,卻是我們的課題,別人無法控制,自己說了算。
與其一直對別人扔的泥巴耿耿于懷,陷在別人的課題里,痛苦無法自拔,不如及時抽身,坦然面對自己的課題,思考如何讓這些泥巴變廢為寶。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收到他人有意或無意扔的泥巴。
面對泥巴,有的人會心生郁悶,情緒低落,但有的人會淡然一笑,默默收好。
這些不請自來的泥巴,可以是弄臟衣服的污漬,也可以是花兒成長的土壤;可以是外界的困境挑戰(zhàn),也可以是自身的成長機會。
換個積極的角度看,這泥巴,是生命的沃土,孕育著希望,承載著夢想。
因為我們種的荷花,在泥巴中,汲取養(yǎng)分,悄然生根,蓄勢待發(fā)。
這種超然的回應,將會綻放自己的光彩;這種優(yōu)雅的姿態(tài),終將書寫生命的傳奇。
生活中的不如意,會塑造我們的堅韌與不屈,讓我們具備“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本領。
生活像含蓄的導師,以獨特的方式教我們成長。
一方面,泥巴會變成泥濘的道路,讓我們苦苦掙扎,踟躕不前;但另一方面,泥巴也會變成肥沃的土壤,讓內心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
這樣看來,泥巴也是生活化了妝的祝福。只要熱愛與期待在,即使生活有苦澀,我們也能找到甜蜜;即使生活有渾濁,我們也能找到純凈。
如果只關注泥巴,人生將是一片晦暗與荒蕪。就像與深淵凝視太久,也必被深淵反噬。
面對生活的泥巴,內心通透的人,會借用泥巴的養(yǎng)分,培養(yǎng)“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這是一種應對策略,更是一種生活哲學。無論生活給予的是什么,我們都可以轉化成正向的養(yǎng)料。
愿我們都能將不順心的生活,用自己的魔法手套,幻化成希望與祝福。
愿智慧的我們,能讓這些不期而遇的泥巴,在每一個角落都留下荷花的清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