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相關信息,GB45673-2025 《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通用規范》于2025年4月25日聯合發布,自2025年11月1日開始實施。
這是我國危化品安全管理體系的重要升級,旨在通過標準化手段提升企業安全生產水平。結合相關法規動態和行業背景,該標準的核心要點如下:
一、標準定位與適用范圍
1、強制性與全面性
作為強制性國家標準,GB 45673-2025將覆蓋危化品生產、儲存、經營(含儲存設施)企業的全流程安全管理,適用于化工、新能源等高風險行業。
2、與其他標準的協同
與此前發布的《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技術規范》(GB/T 45420-2025)形成互補,前者側重標準化框架,后者細化風險分級方法,共同構建“標準化+風險管控”的雙重防線。
二、核心內容與創新點
1、安全生產責任體系
明確企業“第一責任人”制度,要求管理層建立從風險識別到整改閉環的全鏈條責任機制,避免權責不清導致的系統性漏洞。
示例:企業需定期開展安全審計,并將結果納入管理層績效考核。
2、風險分級管控技術
引入固有風險與殘余風險的雙維度評估:
固有風險:基于設備危險性、事故潛在后果(如最大可信事故分析)進行定量或定性分級;
殘余風險:在現有控制措施下仍存在的風險,需通過動態監控和資源傾斜實現可控。
3、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
覆蓋新工藝開發的實驗室研究、中試、工程設計、施工安裝及投產階段,要求企業:
獲取工藝安全數據并優化本質安全設計;
開發針對性防控技術,將風險降至可接受水平。
4、數字化與智能化要求
推動雙重預防機制數字化,解決企業風險清單混亂、數據孤島等問題,通過統一平臺實現風險監測預警與應急聯動。
三、企業應對策略
1、合規性升級
對照標準完善安全生產制度,重點更新風險評估、應急預案等文件;
2025年11月前完成現有設施的安全評估與整改。
2、技術與管理投入
引入智能監控設備(如可燃氣體檢測儀、應急呼叫系統),符合《作業場所環境氣體檢測報警儀器通用技術要求》(GB 12358-2024)等配套標準;
開展全員培訓,強化風險分級管控意識,避免“重處罰、輕預防”的被動管理。
3、第三方服務對接
借助專業機構開展本質安全評估,優化工藝設計,降低固有風險等級。
四、行業影響與監管趨勢
1、淘汰落后產能
標準實施后,無法滿足風險評估和管控要求的中小企業可能面臨停產整頓或退出市場。
2、監管協同強化
國家將依托標準推動危化品安全監管信息化,實現跨部門數據共享與智能分析,提升執法精準度。
3、國際合作接軌
標準融合國際通行的風險管理方法(如HAZOP分析),助力企業參與全球供應鏈時滿足跨國合規要求。
五、總結與建議
GB 45673-2025的發布標志著我國危化品安全管理從“碎片化”向“系統化”轉型。企業需以該標準為核心,結合《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安全監控技術規范》(GB 17681-2024)等配套文件,構建覆蓋全流程的安全生產體系。關注“不知不行”視頻號、服務號,分享更多“安全干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