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女士一共來過北京城三次,在1949年以前曾來過兩次北平,但住的時間都不長。
特別是1929年那次,宋慶齡來北京參加孫中山先生靈柩奉安大典,當她再次瞻仰孫先生遺容的時候依舊內心悲哀。宋慶齡護送靈樞安葬至南京中山陵,從那之后,宋慶齡便再也沒有來到過北京。宋慶齡曾對磨夢醒(宋慶齡的秘名)說,北平是我最傷心的地方,我怕到那里去。
1949年宋慶齡受邀來北京共商建設大計,宋慶齡以國事為重,欣然北上,并在北京安了家。這是宋慶齡女士第三次來到北京。宋慶齡在北京城的第一個正式住宅是一個日本商人曾經的所,一座精致的小樓,宋慶齡住在樓上,一樓為客廳和餐廳。在這座精致的小樓里,宋慶齡一住就是十年,還曾在這里接待過很多的國際友人和國家領導人。
到了1959年,為了迎接建國十周年慶典,北京興建起了不少建筑物。而新火車站的站址距離宋慶齡的住處很近,于是宋慶齡便離開了住了10年的小樓,遷入了她在北京的第二個住所原清恭親王府一處附屬建筑。
可由于這里的房間太過潮濕,對于患有嚴重風濕性關節炎的宋慶齡相當不健康,而且,住處大門對面的不遠處就是什剎海冰場,每天大聲播放著音樂,也使得宋慶齡沒辦法好好休息。這種情況被細心的周總理無意間發現了,于是準備再次為宋慶齡選址建宅。宋慶齡卻當即回絕了,并寫信說到,現在國家正在建設時期,在在需款,如另外建造房子,又需費一筆款。為了我個人的住所增加國家的開支,這樣,將使我感到很不安,故我不打算再遷新址了。
考慮到宋慶齡的身體健康,周總理親自為其在后海北岸找到一座府邸,就是原清朝醇親王府。
1963年4月,宋慶齡遷入醇親王府,這里環境幽靜,而且山水相宜。院內古樹成蔭、鮮花繁茂,樓閣亭廊點綴其間。一座為宋慶齡新建的二層小樓更是與原來王府里原有的建筑巧妙地連接在了一起。書房和臥室在樓上,樓下為客廳和餐廳,樓前有一片草坪,草坪上有一群嬉戲的鴿子,而這群鴿子及東門內甬道上的那架龍眼葡萄是被宋慶齡從第一個住宅帶到前海又帶到后海的。宋慶齡對住宅十分的滿意,更是在信中和朋友說,現在的自己住在一座宮殿里。
宋慶齡對于住宅的安排一再地表示過不安,而她在這座宅子里的生活更是十分節儉的,臥室兼工作間的房間里擺放的基本都是陳舊的家具,辦公桌后面的椅子,椅套已經多處被磨破了,立在桌子旁的地燈,罩在上面的燈罩是她讓工作人員用舊窗簾做的。有兩個皮搖椅是宋慶齡從上海帶到北京的,這兩個皮搖椅就被宋慶齡用了三十多年,宋慶齡晚年的時候兩個皮搖椅的皮面已經有些破碎了。梳妝臺也因為使用時間過長,兩側的鏡子水銀已經嚴重脫離,很影響美觀,身邊的工作人員經常建議宋慶齡修理或者換一個梳妝臺,可宋慶齡卻總是指著鏡子說,你們看,不影響用嘛。于是這臺梳妝臺便一直跟到宋慶齡女士去世。
宋慶齡對身邊的工作人員十分關心,且很懂得尊重。一次宋慶齡在院子里散步,看到花工正在侍弄月季花,宋慶齡見了很喜歡,于是便過去問,我可以摘這朵花嗎?工人回答,當然可以,這些都是您的花。而宋慶齡卻答說,不,這些都是你的勞動成果,必須征得你的同意。
宋慶齡在這座王府里一共住了18年的時間,直到1981年5月29日逝世。這座醇親王府,就在宋慶齡入住后增加不少人氣,宋慶齡在這里居住了18年,這18年間,王府里留下了宋慶齡會見國內外友人和工作的身影和歷史印跡,成了紀念宋慶齡的故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