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封面新聞報道,美國正式終止了對來自中國價值不超過800美元的小額包裹給予免征關稅的政策。這一政策迅速掀起漣漪,并對美國本地消費者和中小企業主產生連鎖反應。根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這項變化影響巨大,因為僅在2024財年,就約有13.6億件包裹以這一方式進入美國,其中大部分來自中國跨境電商平臺。路透社稱,此舉迫使一些電商平臺被迫重組物流體系,提高商品售價,并加速在美國建設本地倉庫,以避免高關稅的直接沖擊。
特朗普(資料圖)
對此,沃爾瑪、塔吉特和家得寶的首席執行官直截了當地對特朗普發出警告,稱其關稅和貿易政策可能擾亂供應鏈,提高物價,并且讓美國民眾的貨架變得空空如也。同時,關稅政策造成的亂象可能在兩周后變得明顯。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托斯滕·斯洛克表示,關稅政策將導致美國商店的貨架在幾周后空空如也,消費者和使用中國產品的企業將面臨物資短缺。斯洛克表示,運抵美國海岸的商品減少,意味著商店的商品價格上漲,碼頭工人和卡車司機的工作也會減少。
中美貿易(資料圖)
然而,從綜合政策執行成本、經濟連鎖反應來看,取消此項政策不僅“得不償失”,更暴露了美國單邊主義工具的無用與短視。美方擔憂毫無依據。美方宣稱,小額包裹免稅政策以及配套的簡易通關安排可能沖擊國內產業,造成稅收流失、商品質量安全監管缺失等問題。這種擔憂并沒有現實依據。事實上,小額包裹免稅政策對美國內市場影響有限。消費者個人自國外購買自用物品是對個人消費的有益補充。
面臨各類電商平臺漲價,直接“打飛的”來中國購物成了美國的最新流行趨勢。有美國博主表示,中國商品豐富多樣、物美價廉,是關稅政策背景下美國民眾熱衷于“中國代購”的重要原因。而為美國關稅政策“買單”的還有美國中小企業。專業人士指出,加征關稅將擾亂供應鏈、提高物價,影響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對美國關稅威脅,各國反應強烈。日本首相石破茂昨天強硬表態,“絕對不會”接受美國對汽車加征關稅。
白宮(資料圖)
對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中美經貿對話磋商情況答記者問。有記者問:近期美方多次表示,正與中方就經貿問題進行談判,并會達成協議,請問商務部對此有沒有進一步的消息和評論?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注意到美方高層多次表態,表示愿與中方就關稅問題進行談判。同時,美方近期通過相關方面多次主動向中方傳遞信息,希望與中方談起來。對此,中方正在進行評估。中方之所以遲遲未和美國展開談判,其實就是對美國失去了信任。
實際上,在此前中美兩國的關稅博弈中,中方就已經展現出了這方面的能力。不僅將對美進口商品關稅提升到125%的水平,而且還對稀土等美國所需商品進行出口管控,對美方展開了非常有力的反制行動。對于美方的霸凌行為,中方都敢于進行反制。其他國家如果不聽勸告,執意參與美國對中方的經濟霸凌行動,損害中方的權益,中方自然也有這個決心和能力進行反制。面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沖擊,誰都無法獨善其身。中方愿與各方加強團結協調,攜手應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