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述內容均有可靠的信息來源,詳細資料會在文末進行說明。
學習永無止境,即便是頂尖運動員也需要不斷充實自己。考慮到職業運動員的特殊性,國家通常會給予一定的保送名額支持。
5月6日,優秀運動員的保送名單正式公布,盛李豪、黃雨婷等運動員的名字赫然在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全紅嬋。盡管她被保送至暨南大學這所知名高校,但與陳芋汐就讀的學校相比,還是存在一些差距。
同樣是世界冠軍,甚至全紅嬋多次戰勝陳芋汐奪冠,為什么她的保送學校反而不如陳芋汐呢?
保送名單中的“南北差異”
在暨南大學公布的保送名單中,全紅嬋的運動等級標注為“國際級運動健將”,這一極具分量的頭銜讓她獲得了保送資格。
根據《體育總局辦公廳關于做好025年高校保送錄取優秀運動員有關事宜的通知》,獲得奧運獎牌或國際級運動健將稱號的運動員可以直接申請進入本科院校。
作為“雙一流”和“211工程”院校,暨南大學無疑是一所非常優秀的高校。不過,與同樣身為“雙子星”的陳芋汐相比,還是存在一些不同之處。
早在2024年,陳芋汐就已經通過相同途徑進入了同濟大學。同樣是“雙一流”高校,但作為“985工程”大學,它在許多人眼中具有更高的傳統排名和學術地位。
陳芋汐入學同濟大學
這種看似有高有低的學校層次劃分,迅速在網絡上引發了熱烈討論。很多人感到疑惑:兩位都是站在世界巔峰的運動員,為什么全紅嬋的保送學校在層級上似乎比不上陳芋汐呢?
要解開這個謎題,我們需要回顧這兩位年輕選手截然不同卻同樣輝煌的成長軌跡,以及她們在公眾心中的形象差異。
精英規劃與務實選擇
全紅嬋憑借其天真無邪的表情和驚人的天賦一舉成名,贏得了無數國人的喜愛,大家親切地稱她為“嬋寶”。許多人覺得她是看著長大的孩子,格外親切。
而陳芋汐則顯得更加穩重和低調,常被看作是“鄰家大姐姐”。雖然她也有一批忠實粉絲,但整體的關注度和話題熱度不及全紅嬋。然而,如果僅僅以人氣來判斷,顯然不夠全面。
陳芋汐出生于上海的一個體育世家,家庭不僅為她提供了優越的生活條件,還從小時候就開始精心規劃她的職業道路:學習英語、接觸國際賽事、培養綜合能力。這種精英式的教育使她在學業和職業發展上得心應手。
例如,陳芋汐可以用流利的英語接受國際媒體采訪,她的家庭更傾向于讓她通過系統學習轉型成為“體育管理者”或“國際推廣者”。
相比之下,全紅嬋來自廣東湛江的一個農村家庭,父母都是普通農民,家庭經濟狀況一度十分拮據,以至于需要她用比賽獎金為母親治病。她從小因為跳水天賦被發現,但文化課基礎相對薄弱。
盡管教練和學校曾為她補習功課,但由于頻繁參賽,她的文化課長期落后。她的父親坦言:“只要她好好讀書,不一定要賺大錢。”這句話反映了普通家庭對教育的務實態度。
保送錄取:金牌之外還有哪些考量?
陳芋汐不到五歲就在從事體育工作的父母引導下開始接受系統的訓練。在2021年的東京奧運會上,她與搭檔張家齊默契配合,奪得了女子雙人金牌。
而在同一屆奧運會的單人項目中,此前名不見經傳的全紅嬋卻以令人驚嘆的一跳震驚了全世界。她不僅摘得金牌,還創造了歷史最高分紀錄,一夜之間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隨著張家齊逐漸淡出賽場,全紅嬋和陳芋汐自然成為了中國女子跳臺的“雙子星”。兩人實力相當,常常被拿來比較。她們都被公認為天才少女。
那么,為何同樣是頂尖選手,她們的保送學校在“名氣”上會有差異呢?這并非簡單的金牌決定一切,文化課成績同樣是一個重要因素。
高校不僅僅關注體育成績和榮譽,還會綜合考察包括文化成績在內的多方面因素。只有通過學校的評估達到錄取標準,才能最終獲得保送資格。
相比之下,陳芋汐在家庭的支持下接受了更為系統的文化教育,甚至就讀過國際學校,學術能力足以應對985高校的嚴格考核。
暨南大學對體育生的包容性更強,作為華僑最高學府,其運動訓練專業無需參加文化考試即可保送。全紅嬋選擇這里,既可以避免學業壓力,又能依托廣東省隊資源繼續訓練。
選擇背后:專業適配與地域便利
陳芋汐所在的同濟大學,擁有國內一流的跳水訓練基地,課程結合了運動科學與國際視野,有助于她向“體育管理者”轉型。此外,上海的地理位置與國際接軌,符合她“推廣中國跳水”的長遠目標。陳芋汐一貫的嚴謹和高標準,或許也體現在了她對未來學術平臺的選擇上。
全紅嬋則更傾向于“腳踏實地”。暨南大學位于廣州,距離湛江老家僅兩小時車程,方便她兼顧訓練與陪伴家人。
該校體育學院與廣東省隊合作緊密,師兄謝思埸、蘇炳添等冠軍校友的經驗也能為她提供支持。專業上,運動訓練課程涵蓋了運動心理學、賽事管理等內容,為她未來轉型為教練或投身體育產業鋪平了道路。
在名單公示之后,有人為全紅嬋感到不平,認為她應該進入更好的學府。但更多的人認為,真正決定一個人未來成就的,是個人的學習態度、勤奮程度以及對知識的渴望。
只要愿意努力,在任何一所好的大學都能汲取養分,實現自我價值。從這個角度來看,過分糾結于兩所學校之間的層級差異,可能有些偏頗。
賽場之外:友誼與成長的另一種答案
拋開學校名氣的比較,讓我們將目光轉向這兩位年輕運動員更動人的一面。盡管外界總是將她們視為競爭對手,但她們的關系遠比想象中溫暖。
在巴黎奧運會上,她們攜手奪得雙人跳臺金牌,賽后緊緊擁抱的畫面感動了無數觀眾。全紅嬋曾坦誠表示,陳芋汐的自律讓她“重新審視自己”;陳芋汐則說:“沒有全紅嬋,我的職業生涯不會達到這樣的高度。”
這種亦敵亦友的競爭關系,反而推動彼此不斷突破。正如全紅嬋所說:“誰得冠軍并不重要,都是中國的榮譽。”
在日常訓練和生活中,陳芋汐常常展現出作為大姐姐的成熟,給予性格相對活潑的全紅嬋關心與照顧。她們在比賽后的相互擁抱、鼓勵與安慰,真實地展現了這份超越競爭的姐妹情誼。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
時光飛逝,昔日備受關注的“跳水神童”全紅嬋,轉眼間已到了進入大學校園的年紀。這不僅是她個人成長的重要一步,也象征著優秀運動員職業生涯的自然延續。
國家提供的保送機會,是對她們過去辛勤付出、為國爭光的一種實質回報。同時也是為她們未來離開賽場后的人生道路鋪設的一塊基石。
無論最終選擇了暨南還是同濟,這兩位年輕選手都將開啟人生的新篇章。她們都具備作為頂級運動員必須的堅韌意志、不屈精神和非凡天賦。
這些寶貴的品質在任何領域都能幫助她們克服困難、達成目標。期待她們在各自選擇的學術殿堂中,繼續發揚體育精神,努力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為未來發展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而這份在賽場上鑄就、賽場下維系的深厚情誼,將成為她們年輕歲月中一筆寶貴的財富。衷心祝福這對中國跳水界的驕傲,無論是在學術道路上還是可能重返賽場,都能一切順利,繼續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故事。
信息來源于:新京報 2025年5月6日 關于“1011名優秀運動員擬保送,全紅嬋、黃雨婷等在列”的報道信息來源于:南方+客戶端 2025年5月6日 關于“國家體育總局公示:全紅嬋擬保送暨南大學”的報道信息來源于:中安在線 2025年2月24日 關于“全紅嬋擬被保送暨南大學:就讀專業為”運動訓練“”的報道信息來源于:全國婦聯女性之聲 2024年8月18日 關于“陳芋汐,上大學了!”的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