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中煙紅塔集團玉溪卷煙廠精品制絲車間,張師傅的“鐵桿老伙計”——一臺服役26年的SQ311A型切絲機,卻在生產旺季頻頻“鬧脾氣”。
“老陸!刀門間隙又耍性子了。”隨著張師傅的呼喚,維修班長陸建明快速趕到現場。這已是這臺設備本月的第3次“急診”。經過仔細排查,陸師傅揪出病根:“病灶就藏在排鏈鏈輪組件與墻板的接合處。設備老化導致墻板變形,高強度運轉下摩擦加劇,切絲精度都跟著打折扣。”
切絲機調試
一場設備“會診”隨即展開。設備員古志祥眉頭緊鎖:“要換墻板得拆整套傳動系統,咱們既沒現成技術資料,又缺專業指導,這可是要摸著石頭過河。”
修理工馮云波推了推眼鏡:“依我看,潤滑系統也亮紅燈了,摩擦力才會暴增。”
年輕技術員魯杰舉著圖紙插話:“鏈輪組件的安裝角度可能有毫米級的偏差。”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思維火花在會議室里迸射。
抓住A、B區生產間隙,維修團隊兵分三路展開攻堅。陸建明帶領突擊組化身設備“外科大夫”,在叮當作響的金屬碰撞聲中,精準拆解傳動系統。當遇到傳動軸卡死的棘手難題時,老中青三代維修工圍成鐵桶陣,靠著手感經驗破解了圖紙與實物不符的謎題。
零件拆卸現場宛如精密實驗室。謝師傅邊打磨零件邊感慨:“這次可算把壓箱底的絕活都使出來了。”古志祥白天測繪零件,夜里視頻連線專家,協助供應商緊急趕制出適配的定制件。魯杰跟著老師傅馬永福,用千分尺反復調整各型軸承座、軸承與軸組的裝配定位,反復校準擺動氣缸機構、傳動鏈輪組位置,將誤差控制在發絲粗細的范圍內。
經過數日的攻堅,切絲機脫胎換骨重煥生機:切絲機墻板變得锃亮如新,鏈輪運轉也變得平穩順暢,0.7毫米的絲束如金線般均勻傾瀉,張師傅摸著溫熱的設備笑道:“這老伙計的筋骨比年輕時還硬朗!”
硝煙散盡,維修團隊卻未收兵。他們將整個維修過程制成“病例檔案”。從故障表征到“手術”方案,從技術參數到操作要訣,圖文并茂的檢修手冊沉淀著集體智慧。陸建明在總結會上說:“咱們這不是修了臺設備,而是建了座技術庫。”
(圖片由云南中煙紅塔集團玉溪卷煙廠王海晶授權提供)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