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雙叒變臉了!前腳還嚷嚷著對中國加征高額關稅,后腳就放話準備在 “某個時間” 降低關稅。這一態度轉變,就像六月的天,說變就變,瞬間吸引了全球目光。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也趕忙跟上節奏,為中美關稅戰 “降級” 設定新期限,聲稱政府每天 24 小時緊盯中國動態,未來幾周內會有實質性進展。
可別被這看似積極的信號沖昏頭腦。在一場問答環節中,媒體就中國是否按美方要求緩和局勢進行追問,貝森特卻顧左右而言他,只含糊表示中美當前關稅水平如同互相禁運,長期來看 “不可持續”。
被問到雙方是否有接觸、哪怕是 “關于談判的談判” 時,他依舊不肯正面回應,反而老調重彈,強調美國作為逆差國在貿易戰中的所謂 “優勢”。
但明眼人都清楚,中美經貿關系錯綜復雜,豈是簡單的順逆差就能說清的?
在這場問答中,貝森特時而老調重彈,時而顧左右而言他,揚言要在中美關稅戰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卻沒有實質性的表態。
這種表現反而愈發讓美媒確信,別看特朗普政府對關稅戰表現得胸有成竹,實際上,所謂的“中美談判”至今仍然是一個偽命題。
這里就不得不提,4月中旬,特朗普曾夸口說,他會在三到四個星期內,在關稅問題上與中國“握手言和”。
現在大半個月過去了,離他最初定下的期限,只剩下最后一星期,中美關稅戰依舊保持相當的烈度,毫無任何降級的跡象。
于是才有了特朗普最新的“降低關稅”表態,以及貝森特設定的新期限。
這次美國的目標,已經不再是與中國握手言和,或者徹底揭過關稅戰這一頁,而是專注于在經貿問題上取得“實質性進展”,這至少是一個相對不那么好高騖遠的目標。
這需要美方在中美經貿關系的客觀現實,以及特朗普對關稅政策的異常偏執之間,找到一個理想的平衡點,然而這已經遠遠超出了貝森特作為財政部長的職責范圍。
在貝森特看來,美國現在面臨很多貿易難題,而中國是“最大一塊”。
他提出了復合型的戰略,比如先把中美對話放在一邊,優先與其他貿易伙伴談判,試圖組建所謂的“關稅同盟”,不過收效甚微。
再說了,貝森特自己對中美經貿關系的視角,都存在較大的偏差,其認知還停留在簡單的順逆差關系上。
只要他還以“硬啃”的心態,去看待中美經貿問題,那么談判注定是遙遙無期。
我們也知道,美國正在通過各種渠道,主動向中國傳達“愿意磋商”的信息,所以現在迫切尋求與中國對話的,恰恰是美國。
中方正在對此進行評估,至于怎么評估,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看特朗普政府的言行是否一致。
如果還是說一套做一套,那么就還不具備開啟談判的政治氛圍與基礎。
關稅戰打到今天,已經不只是簡單的經貿問題,而是中美兩個大國在戰略定力、耐力、意志力的綜合比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