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生時間黃金5分鐘不夠!極端測試下不起火、不爆炸才叫對生命的敬畏!”
別克之夜,上汽通用汽車總經(jīng)理盧曉說到電池安全時,擲地有聲。與此同時,大屏幕上亮起幾個大字——累計9億公里0自燃。
在媒體溝通會上,他繼續(xù)分享了背后的故事:早在2017年,上汽通用著手新能源汽車開發(fā)時,當時國家對電池自燃后的逃生時間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
當時通用公共安全負責的副總裁直接打飛的來跟他面談一個小時,對方堅持:五分鐘太短了,逃生遠遠不夠,必須改!
從2020年開始,別克就一直參與國家電池安全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工作。今年,別克還深度參與電池新國標的制定工作,推動行業(yè)將熱失控試驗5分鐘不起火不爆炸要求提升至2小時。
盧曉說:“造車不允許一點水分。看到近期的事故,現(xiàn)在大家都能明白,我們堅持的理由。”
“別克對安全,有偏執(zhí)”
別克品牌日,全新超級整車架構“逍遙”亮相。其中輔助駕駛系統(tǒng),由別克與Momenta聯(lián)手打造。現(xiàn)場演示中,車輛展現(xiàn)了對“鬼探頭”“臨停車開門”等高風險場景的預判能力。對于輔助駕駛系統(tǒng)的安全性,別克通過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三重定位,“任何硬件失效都會立即降級至人工接管”。
Momenta CEO曹旭東表示:“與別克合作四年,我們學到最重要的是對安全的偏執(zhí)。”
別克要求,“閉眼3秒輔助駕駛系統(tǒng)就強制退出”“手離方向盤雙重檢測”,做不到就繼續(xù)測試。“這兩個功能背后,是工程師團隊無數(shù)個深夜的極限挑戰(zhàn)。”盧曉說道。
“多重冗余的安全機制,是別克的底層邏輯。”盧曉表示。
“成本提高50%?做!”
被別克安全標準“逼瘋”的不只是Momenta,還有寧德時代。
別克很早就提出了電池極端測試下不起火、不爆炸的要求。為了達到這個標準,加了更厚的氣凝膠、防火毯、氣壓閥,電芯IO接口、ADI接口加兩塊芯片,防止其中有一塊短路。同時加入軟件管理系統(tǒng)監(jiān)測每一塊電芯。
寧德時代看到這個要求后表示:成本至少增加50%。
“我們把電池安全和整車的安全放在同等高度來看待,在電池安全上一直貫徹幾個主要的原則。第一,用最高的安全標準。其次,用最全面的安全策略加以控制。第三,用最硬核的技術來匹配這些要求。第四,花最多的錢做這件事情。”上汽通用汽車泛亞汽車技術中心執(zhí)行副總經(jīng)理曾瑜表示。
除了碰撞頻率高、要求高,別克團隊還愛摳細節(jié)。傳統(tǒng)的電池安全測試,大家都會檢測電池上方的地板鋼梁結構。然而泛亞的工程師們把目光放到車輛底座那塊地板的“皮”上。“這塊薄薄的鋼板,發(fā)生碰撞后,難免會發(fā)生褶皺,繼而接觸到電芯。這就意味著有穿刺風險,所以要對地板結構進行加強。”
曾瑜介紹,泛亞有一項獨特的技術:直流快充回路。通過獨特的檢測體系,通過監(jiān)測很多參數(shù)能夠預測短路的發(fā)生,提前切斷,被稱為“零電流短路”。
“行業(yè)里很多人做針刺試驗,我們的做法是把電芯外圍做很多包圍,讓針不會接觸到電芯。然后看一旦接觸到電芯之后怎么辦?最后才是針刺到電芯里面怎樣不起火。”薛海濤如此總結。
話說得再多,落地的作品才見真章。最新上市的別克GL8陸尚,就是最佳代表。上市前,實測檢測距離就超過650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十六圈。別克說:“要把問題在用戶上路前盡可能都跑出來。”在新車上,大到電池安全,小到消除電池輻射和檢測車廂有毒物質,都一一納入車輛檢測標準。
行業(yè)狂歡參數(shù)與口號的時代,有人說:“別克做的還是笨拙的工作。”但正如盧曉所說:最長的那條路,才是造車的捷徑。
原標題:《別克:造車“不允許有一點水分”》
欄目主編:李吉 文字編輯:闞靜雅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丁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