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眾多的碳水大省當中,山西一直都是最為低調的那個,如果論吃面,山西人一樣可以一天三頓不帶重樣的。
但為什么山西面食不如陜西、河南其他省份在外那么出名,估計午覺這個習慣實在是太強大了,去了外地老板都沒時間睡午覺了,還不如在家門口做點小本生意算了。
有據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280種之多,其中尤以刀削面名揚海內外,被譽為中國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也是山西面食種類中最有名氣的一個。
不過,來自山西臨汾的牛肉丸子面,可能還有很多人不太熟悉。
以麻辣濃香、湯底醇厚和獨特的口感聞名的臨汾牛肉丸子面,同樣是山西的特色美食,在北方諸多面食中,麻辣鮮香的臨汾牛肉丸子面確實顯得有些特立獨行:
重辣椒和花椒,辣中帶麻,但辣味溫和不嗆喉。牛骨與香料的融合的湯底濃厚,口感醇厚,區別于清湯類面食。
臨汾牛肉丸子面的食材搭配也同樣顯得很有個性:丸子外酥里嫩,牛肉片軟爛入味,面條吸飽湯汁,層次豐富。
與一些口味清淡或注重食材原味的面食不同,臨汾牛肉丸子面的味道十分濃烈,香辣的口感沖擊力強,讓人印象深刻。
如果與江南地區的陽春面相比,講究湯清味鮮、面條爽滑的陽春面,牛肉丸子面無疑是重口味的代表。
許多地方的面食以單一的面條搭配簡單的臊子或湯料為主,而牛肉丸子面既有牛肉丸子這種特色配料,又有牛肉片,再加上獨特的辣椒油和牛骨高湯,搭配豐富且獨特。
即便是像蘭州牛肉面這樣火遍全國的面食,主要是面條搭配牛肉片和清湯,在配料和口味的豐富度上,也與牛肉丸子面有所不同。
所以,臨汾牛肉丸子面從食材到制作整個過程都顯得與眾不同:
準備食材:選用上等黃牛肉,將其洗凈后切成塊,用絞肉機絞碎或手工剁碎,加入回民風味的調料(如鹽、胡椒粉、花椒粉等)、雞蛋和適量淀粉,攪拌均勻,摔打至有彈性,制成肉餡,然后捏成大小均勻的丸子。
面條一般選擇當地特制的堿水面,這種面條口感筋道。同時準備好牛大骨、蔥、姜、蒜、辣椒、香葉、草果等香料和中草藥。
熬制高湯:將牛大骨洗凈,放入大鍋中,加入足量的水,放入蔥、姜、蒜、香葉、草果等香料和中草藥,大火煮開后轉小火慢燉數小時,直到熬出濃郁、鮮香的牛骨高湯。
煮丸子和面條:另起一鍋水,水開后放入牛肉丸子,煮至丸子浮起熟透。同時,在另一鍋中將堿水面條煮熟,撈出瀝干水分,放入碗中。
調味裝碗:在盛有面條的碗中加入適量牛骨高湯,放入煮好的牛肉丸子,再舀上幾勺用辣椒和牛油等特制的辣椒油,放上幾片鹵制好的牛肉,撒上香菜、蒜末等即可。
臨汾本地人吃牛肉丸子面經常搭配蒜瓣解膩,或點一份涼菜(如泡椒藕片)平衡辣味。
在臨汾,白家牛肉丸子面是比較正宗的,除此之外,市區的大街小巷,還有很多白家后人或徒弟開的店,也都比較正宗,比如堯都區的一些店鋪,可以通過當地居民的推薦或者在美食平臺上查看評價來尋找。
若想在家復刻臨汾牛肉丸子面的味道,還真是有些難度,重點在于“麻辣+牛骨香”,加入豆瓣醬和花椒粉提味,但正宗風味仍需依賴臨汾特有香料。
太原、西安等山西周邊城市都有臨汾牛肉丸子面的身影,但味道可能根據當地口味調整。當然,也可以網購臨汾本地品牌的速食包(如真空湯料+丸子),可近似還原風味。
臨汾牛肉丸子面的精髓在于粗獷中的細膩——看似濃烈,實則香料的層次與湯底的厚重感相輔相成,是晉南飲食文化的獨特代表,也成為山西面食江湖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圖片來源:臨汾市文化和旅游局、山西文旅融媒體中心、人說山西好風光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