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記者 馬俊華
松花江畔,晨光熹微。德惠市松花江江心島五大圍堤防洪工程現場已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挖掘機揮舞長臂加固堤防,工程車輛穿梭運送土方,技術人員手持儀器精密測量……
這只是德惠市防汛工程的縮影,面對即將到來的汛期大考,德惠市抓住汛前有利時機,抓進度、搶工期,以“早部署、快行動、強保障”為準則,構建起涵蓋堤防加固、管網改造、數字監測等的立體化防汛體系,確保防洪隱患整治在汛期到來前完成,用實際行動詮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治水理念。
德惠市地處九河下梢,松花江、飲馬河、伊通河、沐石河、霧開河“一江四河”貫穿全境,是國家、省市關注的防汛重點區域,防汛工作任務艱巨。“我們強化責任擔當,加強統籌協調,科學組織、周密部署,搶抓施工有利時機,加快推進建設進度,加強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管理,確保高質高效完成水利工程建設任務。”德惠市委書記申洪業說。
在松花江德惠段河北、馬家店圍堤施工現場,總長度12.04公里的堤防加固工程已進入沖刺階段。“‘五大圍堤’中的唐谷、套子里、學安基本完成防洪工程建設,防洪標準二十年一遇。河北、馬家店圍堤護岸工程已基本完工,正在進行堤防混凝土模袋護坡和截滲墻施工,力爭在汛期前完成主體工程。”德惠市水利局總工程師馬欣說。
三青咀、南當鋪兩條回水堤水毀修復項目現場。人民網記者 馬俊華攝
與松花江江心島五大圍堤防洪工程同步推進的,還有覆蓋城鄉的“毛細血管”改造。
在三青咀、南當鋪兩條回水堤水毀修復項目現場,新修筑的石籠護坡在陽光下泛著銀光,清淤、護岸工程使堤防排除了風險隱患,提高了防洪標準。“我們在去年汛后排查過程中發現了這里的風險隱患,主要為局地暴雨造成的上游坡地來水和飲馬河汛期回水同時沖刷,加固堤防、做好護岸護坡工程建設可避免洪水沖淘堤防、威脅周邊村屯百姓生命和財產安全,現在主體工程已經完工,汛期即可發揮作用。”馬欣介紹。
“我們不僅重視大江大河的沿岸治理,更重視田間地頭的小型溝道、回水堤壩。今年德惠在建水利工程共4項,都可以在汛期前完成主體工程并發揮作用。”馬欣介紹。在飲馬河流域,通過實施河道疏浚、生態護岸、濕地修復等措施,曾經的水患之地正蛻變為生態廊道。
河岸邊的小微綠地春花爛漫。人民網記者 馬俊華攝
沿著河畔前行,河岸邊的小微綠地春花爛漫。德惠市深入實施“幸福河湖”工程,將水利建設與美麗鄉村有機結合。“在大青咀鎮鎮區附近的河道工程治理過程中,我們選擇了更加生態的建設工藝,沿著蜿蜒河道采用波浪樁防護,并在傳統護坡兩側種了花草樹木,既解決了防洪排澇問題,又考慮到了人居環境和生態治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馬欣說。
水利建設與美麗鄉村有機結合。人民網記者 馬俊華攝
“以前這是臭水溝,現在已經變成小花園了。春天看看花,夏天還可以來這健身、乘涼。”“這條河穿過村屯,這樣治理挺好,安全還美觀。”……2024年汛期前,穿鎮而過的河道便完成了治理,今年,河道兩邊的樹木已然開花,居民享受水清岸綠的生態紅利。
不僅如此,水利工程的綜合效益正在德惠大地加速釋放:在邊崗鄉,5萬畝新建高標準農田吸引多家農業龍頭企業簽約;在菜園子鎮,水壤交錯,綠意濃濃,生態濕地帶動周邊村屯發展起了鄉村旅游……
“高標準農田建設離不開水利治理,德惠市的大部分高標準農田都在澇區內,水利局與農業農村局聯合統籌,做好高標準農田水系銜接,保證田間水排到水利工程主干道,再由主干道排送到江河。”馬欣說。
站在松花江畔,新加固的堤防綿延遠去,守護著兩岸的沃野良田。
德惠這座以水為脈的城市,正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沿著“水安、水凈、水美、水富”的路徑,持續深化“水利工程+生態建設+鄉村振興”融合發展模式,構筑起堅不可摧的防汛屏障,確保松花江畔的萬家燈火溫暖明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