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大昕是清代飲譽海內的學者,被稱為“一代儒宗”。今天(5月7日),東南碩望——錢大昕紀念展在外岡鎮文體中心開幕。展覽現場,觀眾得以沉浸式感悟先賢的智慧之聲和“詩禮傳家”的時代魅力,與錢大昕的學術世界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錢大昕相關文物悉數呈現
錢大昕(1728—1804),字曉征,號辛楣,又號竹汀,嘉定人。錢大昕自幼受家學熏陶,隨祖父錢王炯、父親錢桂發學習八股文與詩賦,打下堅實學術基礎。十五歲考中秀才,展現非凡才華。后入蘇州紫陽書院,結識吳中名士,詩名遠播,與王昶、曹仁虎、王鳴盛、吳泰來、趙文哲、黃文蓮并稱“吳中七子”。錢大昕一生博覽群書,深研經典,尤篤好史籍。他精通六書、九數、天文、地理、氏族、金石之學,對歷代典章制度、政治得失、人物善惡了如指掌。不專治一經而無經不通,不專攻一藝而無藝不精。一生著書立說,共計三十五種,合三百余卷,被清代學者推為“一代儒宗”。
步入展廳,30余件(套)珍貴文獻、實物及眾多圖像資料錯落有致地陳列著,再現錢大昕這位學術巨匠的學術魅力和高尚風范。其中,一件《皇清誥授中憲大夫詹事府少詹事錢君墓志銘》尤為引人注目。此次展覽的策展人,嘉定地方史專家、副研究館員林介宇介紹,這件由錢大昕朋友王昶撰文、伊秉綬書丹的作品,詳細記錄了錢大昕的生平,不僅文字篇幅頗長,且以極小字書寫,在傳世作品中極為罕見。
現場還展出了《錢大昕先生手簡》十五通,即15件由錢大昕書寫的家書。這些家書不僅展現了他作為丈夫、父親的一面,更體現了他對家庭教育的重視。“他寫給夫人的信中,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家庭生活的細膩關懷;寫給兒子的信中,則充滿了對孩子成長的殷切期望和諄諄教誨。”林介宇說。
感悟“詩禮傳家”的時代魅力
“短棹遠沖煙樹外,綠蓑漁子話鄉風。”“依依墟里散炊煙,短短笆籬帶晚川……”錢大昕不僅在學術上成就斐然,其筆下的嘉定外岡更是如詩如畫,成為他學術靈感的重要源泉。這場紀念展恰似一座橋梁,連接起往昔與當下,讓市民得以觸摸那段厚重的歷史。“每一件珍貴的手稿、典籍、信札以及歷史文物,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記憶,錢大昕的學術思想和治學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市民范慶忠觀展后說。
錢大昕以“實事求是”的治學精神垂范后世,其家族“詩禮傳家”的千年文脈更是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從錢大昕“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卓越風范,到錢學森、錢偉長等近現代名人家國天下的精神標高,“詩禮傳家”的《錢氏家訓》在不同時代綻放光芒,如璀璨星河,跨越千年而歷久彌新。
開幕式上,“錢氏家族歷史淵源與文化傳承”項目發布。外岡鎮文體中心負責人鄧妙華介紹,接下來將通過舉辦專題展覽、打造特色場館、講好大思政課、開設線上專欄、制作系列短視頻、開展主題活動、推出文化研學路線、開發文創產品這八個舉措,全方位、多角度展現錢氏家族歷史與文化的同時,進一步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矩陣化,更大范圍、更高層次地滿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展覽將持續至7月31日,感興趣的市民不妨前往現場深入了解“一代儒宗”錢大昕。
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顧惠文出席活動。
服務信息
展覽時間
5月7日-7月31日
開放時間
周一至周日8:30—20:00
展覽地點
外岡鎮文體中心(中泉路76號)
一樓展廳及二、三樓展示廊
撰稿:楊育杰、戴晨陽(實習)
編輯:李藍玉
點贊分享給身邊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