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塞繆爾·帕帕羅在2026財年國會聽證會上為爭取預算,頻頻渲染“中國威脅”,稱中國在戰機、軍艦生產及人工智能等領域領先美國,尤其在“第一島鏈”具備阻止美軍空中優勢的能力。然而,他似乎仍停留在10年前的認知,忽視了中國在隱身戰斗機、陸基中程彈道導彈和高超音速導彈等領域的巨大優勢,這些早已讓美軍在亞太地區的制空權成為空中樓閣。
帕帕羅的“中國威脅論”與認知盲點.
據《商業內幕》報道,帕帕羅在10日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上表示,中國戰機生產速度是美國的1.2倍,遠程空對空導彈對美軍構成“巨大威脅”,海軍艦艇建造速度更是美軍的3倍。他還提到中國在人工智能、高超音速和太空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強調美軍不能放棄第一島鏈的空中優勢。
然而,帕帕羅的分析停留在傳統軍力對比,未能正視中國在隱身戰斗機、陸基中程彈道導彈和高超音速導彈等領域的突破。這些技術已極大削弱美軍在亞太的制空能力。例如,中國殲-20隱身戰斗機的量產與作戰能力,使其在空戰中具備對抗美軍F-35和F-22的潛力;東風系列中程彈道導彈和高超音速武器則對美軍航母戰斗群和前沿基地構成精準打擊威脅。這些優勢使美軍傳統的制空權概念在亞太地區難以維系。
帕帕羅的言論背景是特朗普政府上臺后大幅削減預算,導致美軍資源捉襟見肘。特朗普試圖通過重振造船業對抗中國,但4月17日對中國船舶征收高額費用的政策卻引發國內反彈,航運、農業等行業警告此舉將增加數十億美元成本。英媒指出,中國可能采取對等反制,進一步加劇全球貿易風險。
美軍的技術短板更為嚴峻。帕帕羅承認,中國在無人機和人工智能領域領先,而美軍無人機研發進展緩慢。相比之下,中國在高超音速武器和反艦彈道導彈領域的部署已形成體系化威懾,使美軍在第一島鏈的空中和海上行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帕帕羅將中國軍事現代化渲染為“侵略性”行為,卻忽視其防御性質。4月1日至2日,解放軍東部戰區在臺島周邊開展聯合演訓,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明確表示,這是對“臺獨”分裂勢力的警告,是捍衛國家統一的正當舉措。所謂“第一島鏈”是冷戰遺留概念,中國在此區域的軍事部署旨在應對外部干涉,而非擴張。
中國在隱身戰機和導彈技術上的突破,旨在打破美軍對亞太的軍事霸權,確保國家安全。帕帕羅炒作解放軍演訓“規模與復雜性”增加,實則是對中國維護主權行為的誤讀。
帕帕羅的“10年前”認知,仍以傳統戰斗力和艦艇數量對比框架評估中國軍力,未能適應現代戰爭的非對稱特點。
帕帕羅的“中國牌”或能為美軍爭取預算,但夸大對抗無助于緩解中美緊張關系。美軍真正的挑戰在于國內預算限制和產業空心化,而非中國的防御性軍事發展。正如郭嘉昆所言,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任何外部干涉都注定失敗。中國的統一大勢不可阻擋,基于過時思維的遏制策略只會自取其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