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彭子佳
據BBC報道,英國與印度正式簽署歷時三年談判的《英印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這是英國脫歐后達成的 “最具戰略意義” 的雙邊貿易協議。協議涵蓋貨物貿易、服務市場準入、投資保護等 12 個領域,標志著兩國從 “英聯邦舊誼” 向 “21 世紀戰略伙伴” 的深度轉型。
英國優勢產業松綁:蘇格蘭威士忌關稅從 150% 腰斬至 75%,并承諾 2030 年前降至 25%,預計每年為英國酒業新增 12 億英鎊出口額;高端汽車(單價超 4 萬英鎊)關稅從 100% 驟降至 10%,但設置每年 2 萬輛的配額限制,梅賽德斯 - 奔馳英國工廠已規劃增產電動 SUV;航空航天部件、醫療設備關稅直接歸零,羅爾斯?羅伊斯獲得印度航空 150 臺 Trent 發動機的優先供應權。
印度制造:棉紡織品關稅從 12% 降至 5%,印度紡織業每年可節省 3.7 億英鎊成本,預計推動對英出口增長 22%;冷凍蝦關稅從 20% 降至 8%,喀拉拉邦水產出口商已新增 30 條對英冷鏈專線;珠寶首飾關稅減免覆蓋 22 個品類,孟買珠寶交易所交易量在協議宣布后 24 小時內激增 40%。
英國首次對印度開放法律、會計、教育等專業服務市場,允許印度注冊會計師事務所設立分支機構,預計吸引塔塔咨詢等企業新增 5 萬就業崗位。作為交換,印度允許英國律師事務所參與國際仲裁案件,打破本土律所的壟斷格局。
協議特別設立 “數字貿易走廊”,雙方互認數據本地化規則,為金融科技企業清除跨境障礙。盡管印度強烈要求放寬學生簽證配額,英國仍維持現有政策:每年向印度公民發放 3 萬份學生簽證,畢業后留英工作期限保持 2 年不變。但創新設立 “企業 seconde 計劃”,允許兩國企業派遣員工赴對方國家工作 3 年,期間免除社會保障雙重繳納,預計每年促成 1.2 萬人次的專業人才流動。
斯塔默首相將協議定位為 “全球化 2.0” 的標桿,特別強調 “在特朗普關稅壁壘下開辟自由貿易通道”。印度總理莫迪則視其為 “東進戰略” 的關鍵落子,協議文本首次寫入 “印太經濟走廊” 合作條款,為 2030 年印度出口萬億目標貢獻 15% 增量。
英印三年談判的艱難勝利,也預示著兩個大國在全球化逆流中的抱團取暖。 然而,當愛丁堡的蒸餾廠與孟買的紡織廠開始計算關稅減免的具體收益時,這場跨越次大陸與英倫三島的經濟聯姻,正接受著市場與民意的雙重考驗。
注:本文為亞太日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