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深水財經社 納蘭
2025年五一假期,醫藥行業曝出一個合謀壟斷市場的大新聞。
據津藥藥業、江蘇聯環藥業、仙琚制藥三家上市公司先后發布的公告,因涉嫌壟斷地塞米松磷酸鈉原料藥市場,被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合計罰沒3.26億元。其中津藥藥業已經是近年來第四次因壟斷行為被處罰。
而且,這次處罰對于本來經營業績就不怎么樣的三家藥企來說,是雪上加霜,特別是揚州的聯環藥業,擬罰沒金額占去年凈利潤的超過72%。這三家企業是如何針對臨床常用藥原料進行“價格圍獵”的呢?
一、原料藥壟斷黑幕
地塞米松磷酸鈉作為抗炎、抗過敏的激素類原料藥,是急救藥品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的核心成分,廣泛應用于過敏性休克、重癥哮喘等急癥治療。
三家公司合謀壟斷的產品并不是地塞米松磷酸鈉成品,而是其原料藥。而且這起壟斷行為均由天津市場監管部門查處。
根據公告信息,作為天津市醫藥集團旗下核心企業,津藥藥業憑借其地塞米松系列原料藥的市場主導地位,與競爭對手達成“固定或變更價格”協議。根據行政處罰決定書,津藥藥業在2021年11月至2024年3月期間,通過會議協商、數據共享等方式,與同行企業統一報價、分割客戶,導致原料藥價格異常波動。最終,津藥藥業被沒收違法所得4276萬元,并處2023年銷售額8%的罰款1.32億元,因主動配合調查減免80%后,實際繳納2643萬元,合計罰沒6919萬元。
總部位于揚州的聯環藥業,實際控制人為揚州市國資委。。行政處罰告知書顯示,聯環藥業通過簽訂“君子協議”、口頭約定等方式,與競爭對手固定原料藥價格,直接推高下游制劑企業成本。盡管公司積極配合調查并減免30%罰款,仍被沒收違法所得1790萬元,并處4314萬元罰款,合計罰沒6104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聯環藥業2024年歸母凈利潤僅8416萬元,此次罰沒金額占其凈利潤的72.5%,堪稱“割肉式”處罰。
作為國內甾體藥物龍頭,仙琚制藥的壟斷行為最為惡劣。該公司不僅固定價格,還通過劃分市場、限制產量等手段操縱供應,導致地塞米松磷酸鈉原料藥價格在2022年暴漲300%。監管部門對其處以沒收違法所得2375萬元、罰款1.71億元的頂格處罰,并對公司董事長張宇松個人罰款60萬元,合計罰沒1.95億元。這筆罰沒金額占其2024年凈利潤的49.2%,幾乎“吃掉”全年一半利潤。
二、三家公司“雪上加霜”
面對監管鐵拳,三家企業均緊急啟動整改,但市場影響已不可避免。
津藥藥業罰沒金額占其2024年歸母凈利潤的51.9%,直接導致公司凈利潤大幅縮水。盡管一季度營收仍達7.86億元,但市場擔憂其原料藥業務增長受限。
聯環藥業的罰沒金額占其2024年凈利潤的72.5%,堪稱“致命一擊”。公司已免去涉事業務負責人職務,并宣布對全國300余家客戶啟動“價格補償計劃”,承諾未來三年原料藥采購價下調10%。然而,其2024年凈利潤同比下滑37.7%的頹勢未改,疊加此次處罰,2025年或面臨虧損風險。
作為三家中罰沒金額最高者,仙琚制藥緊急宣布:一是將原料藥業務剝離至獨立子公司;二是投入2億元研發新型激素類藥物;三是與30家制劑企業簽訂“保供協議”,承諾未來五年原料藥供應價不高于市場均價90%。盡管其2025年一季度凈利潤仍實現0.07%的微增,但市場普遍認為,其原料藥業務的高毛利時代已終結。
三、原料藥壟斷為何屢禁不止?
這次對三家公司的處罰并非孤例。2021年揚子江藥業因固定藥品轉售價格被罰沒7.64億元,2020年先聲藥業因壟斷巴曲亭原料藥被罰1億元。
原料藥領域為何成為壟斷重災區?
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僅有284個地塞米松磷酸鈉原料藥批準文號,實際生產的企業不足10家。津藥藥業、新華制藥等頭部企業占據超70%市場份額,津藥藥業、江蘇聯環藥業、仙琚制藥這三家企業握有4張批文,極易形成價格同盟。
原料藥成本占制劑企業總成本的60%-80%,而制劑企業普遍缺乏議價權。例如,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1ml:5mg)的集采中標價僅為0.23元/支,原料藥價格波動直接決定企業生死。盡管《反壟斷法》規定可處以上一年度銷售額1%-10%的罰款,但此前多數案件僅處以3%-5%的罰款,震懾力不足。此次三家企業被處以8%的頂格罰款,釋放了“零容忍”信號。
(全球市值研究機構深水財經社獨家發表,轉載引用請注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