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安徽省銅陵市銅官區幸福社區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積極打造“道德銀行”,探索出服務儲蓄登記——回饋激勵新型志愿服務模式,把個人、組織做的每次好事、參與的每次活動量化成“幸福幣”實行積分管理,通過“道德積分”換物品、買服務、享榮譽,動員居民主動融入社區建設管理,構建基層參與式治理模式,有效提升社區管理服務能力。社區先后獲得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全國文明單位等8個“國字號”和20多個省級榮譽稱號,共有“中國好人”4人、“銅陵好人”18人、“樓道好人”530人。
主要做法
道德量化“存儲”美德,挖掘社區參與治理潛力
幸福社區結合實際情況,對社區好人呼喚站、“微公益,微心愿”、黨員信訪接待站等平臺進行了整合,建成一處儲蓄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銀行。道德銀行由“幸福幣”“愛心商家聯盟”“志愿者”“社區”四大主體構成,以制度化為保障,逐步提升志愿服務的社會認同感,促進志愿服務活動持續健康發展。
愛心認領榜
一是立體化搭建服務平臺。社區黨委將“道德銀行”建設作為為居民辦實事載體之一,整合轄區資源力量下沉社區,成立領導小組,劃分志愿服務網格。各網格由支部書記擔任“行長”,社區“兩委”干部、居民小組長、網格員為“銀行員工”,明確崗位職責、工作要求和服務流程。依托社區服務中心辦公陣地設立辦事網點、搭建實體平臺,安排專人值守,實現制度化、規范化運行。依托微信小程序搭建線上平臺,開設“網上銀行”辦事廳,開通咨詢熱線,線上線下同步,推動移動化、社交化、智能化、精準化辦理業務、管理儲戶,實現“指尖”申報參與項目、查詢兌換積分等,目前“銀行”已累計辦理業務1.23萬余起。
二是開放化吸納銀行儲戶。堅持“服務社區、面向社會”,通過開戶送福利等方式廣泛吸納本區域黨員、群眾、單位等成為銀行儲戶,組織儲戶參與活動并量化為“幸福幣”存入賬戶開展管理,引導儲戶向善向上,最大限度匯聚起建設社區、治理社區的各方力量。目前共吸納社區居民儲戶2860戶,志愿服務組織儲戶38戶,形成自發參與、多方參與的格局。
三是個性化設置積分指標。以群眾需求和社區重難點工作為導向,將“儲戶”分為黨員、群眾、社會組織、轄區企業等類別,結合老、幼等群體特征,采用“常規指標+特定指標”方式,差異化設置積分標準,針對性制定積分管理辦法,開展分類管理。通過常規指標與日常工作相結合的方式,對黨員實行完成加分、未完成扣分的正反激勵模式,督促其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道德物化“兌出”風尚,增添社區參與治理動力
社區以“道德銀行”積分活動為契機,充分發揮積分制的獎勵作用,堅持物質激勵和精神嘉許相結合,在轄區內形成德者有“得”的鮮明價值導向,引導居民律己向善、見賢思齊。
一是實打實兌換生活物資。通過社區補助、引入社會資本支持方式籌備激勵物資,根據居民需求列出包含日常生活用品、學習用具等多個檔次的物品兌換清單,“幸福幣”儲戶可前往辦事網點兌換大米、油、文具等日常生產、生活及學習用品,也可以兌換加盟愛心商家的打折優惠卡,享受相應的優惠或兌現實物,目前已累計兌換4.83萬余元物資。另外,每年拿出2萬元,對獲評優秀的社會組織給予現金獎勵,并優先向其購買社會服務。
社區道德銀行根據兌換規則為“小小志愿者”兌換道德幣
二是多渠道購買服務項目。聯合政府機關、協會組織、企業學校等力量,在社區開設月嫂、家政保潔等6項惠民服務,明確兌換標準、服務內容、服務對象。如幸福社區無線電愛好者俱樂部授課的專業志愿者孫克恰,每周1次免費為轄區孩子們培訓無線電知識,每次活動結束后,社區都會在其道德銀行愛心賬戶內存入一枚“幸福幣”。目前,他已經有144枚幸福幣。此外,在“道德銀行”辦事網點常設社會組織服務聯系點,向儲戶提供咨詢、預約、購買等服務。如成立社區“法治超市”,四年多的時間里,共接待法律咨詢400人次。下一步,社區還將進一步增加洗車、觀影、流量兌換、醫療等服務項目,進一步提升“道德銀行”的影響力。
三是樹典型激發情感共鳴。社區將“道德銀行”累計積分情況作為各類評選的重要指標,以居民村為單位,每年年底舉行評選活動,根據“幸福幣”的持有量,對排名前列的社會組織和個人分別授予“優秀社會組織”、“星級文明戶”、“幸福偶像”、“道德富翁”、“星級志愿者”等不同榮譽稱號,并邀請他們進學校、進樓棟做講座,對于事跡特別突出的“存儲大戶”,逐級推薦為“樓道好人”“銅陵好人”等。同時,把“道德積分”作為居民享受就業培訓、享受相應愛心服務、推優入黨等政策的重要依據,作為社會組織、轄區單位考核依據,讓做好事帶來“好處”。
道德固化“匯聚”能量,凝聚社區參與治理合力
社區緊緊抓住社區居民民主意識強、利益訴求多的特點,組織各類活動搭建社區干部、物業人員和居民的互動平臺,引導居民直接參與到社區活動、協調矛盾、共管共治中來,增加社區各治理要素之間的接觸和交流,讓干部進入居民“朋友圈”,凝聚合力共促基層治理。
一是全過程監管提升制度實效。為確保公開公正,社區嚴格配置評分員、評比員、記賬員和法治超市管理員,并以社區網格為單位,選聘公德心強、群眾公認度高的居民組建管理評審團,負責審核評估“道德量化”積分工作,通過電話查證、入戶訪查等形式對擬存入的道德事跡進行審核認定,確保真實性。建立“道德銀行”積分管理臺賬,實名記錄道德先進事跡及積分情況,通過微信公眾號、社區網站、公示公開欄等渠道面向社會進行公示,主動接受社區黨員群眾監督。
社區組織優秀志愿者到三河古鎮開展公益活動
二是全覆蓋統籌做好民生實事。“道德銀行”運行至今,在社區形成了無德少德不受歡迎、“好人好報”得到認同的積德行善氛圍,讓道德增值,逐步匯聚起大愛無疆的全民行動。建成“幸福心吧”,將心理干預引入綜治維穩中心,使社區禁毒工作全省領先;與轄區交警部門合作,建成“幸福六尺巷”組織,使停車毀綠占道現象得到有效化解;針對轄區人口老齡化,設計了“幸福來敲門”項目,成功申報10萬省級專項資金,解決了獨居和空巢老人服務缺位問題;針對轄區單位中國銀行的需求,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創新開展了訴前調解,使貸款糾紛案件最長兩年審判程序縮短為不足20天的司法確認,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降低了訴訟成本。
三是全方位宣傳汲取榜樣力量。身邊榜樣是有形的正能量,也是移動版教科書。社區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多途徑宣傳道德榜樣的先進事跡。如,利用轄區內的宣傳大屏、文化廣場、文明實踐站所、社區播報等線下陣地開展社會宣傳,同時,開辟“道德銀行”網上銀行好人好事專欄,拓展線上宣傳平臺,展播涌現出的先進好人事跡,切實推動先進典型選樹學習宣傳常態化,讓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從身邊榜樣的身上汲取強大精神力量和豐富道德滋養。
經驗啟示
道德銀行讓參與公益慈善、愛心捐助或其他助人為樂活動的人獲得相應的積分獎勵,借鑒銀行的儲蓄理念,讓獲得者把積分存入“道德銀行”,累計的積分可到“愛心超市”等處兌換商品或服務,是一種以“文明行為和道德善舉”為內容,以“銀行儲蓄”為手段,以“榜樣教育”為途徑的道德建設方式,讓人們在幫助別人時獲得快樂、實惠。
一是就居民而言,最大限度調動居民參與性。社區居民生活需求更加多樣,只有轉變社區服務模式才能滿足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滿足社區居民對家政、物業、快遞、養老托幼、食品配送等方面需求。“道德銀行”的成立,采取服務清單、負面清單管理,以政治榮譽、社會評價、物質激勵和換取服務相結合的方式,形成服務項目由居民提議、社區倡議,社會組織規范實施的良好格局,轉變了居民生活行為習慣,形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互助氛圍。同時,調動了各類志愿服務活動的常態化開展,實現了小活動周周有、集中活動月月有、大型活動季度有,居民生活也更加豐富多彩,文明尚德蔚然成風。社區與居民以“道德”緊密聯系,組成了“一家親”的大家庭。
二是就社區而言,自治機制得以有效更新。通過建立“道德銀行”,擴大了社區吸引力、影響力和社區管理服務能力,讓社區的服務走進千家萬戶。利用“道德銀行”的方式讓居民主動加入社區建設中,影響和發動居民自己管自己,破除對社區管理的不理解。建立起了社會組織及轄區單位融入社區建設和管理的橋梁,直接讓居民與單位、團體接觸,減少了社區引導、宣傳、對接和管理的難度,讓“道德銀行”成為社區建設的重要推手,促使其又快又好地運行。
三是就社會而言,多元共治格局逐步形成。“道德銀行”的常態化開展,使居民通過不同渠道、方式展現“道德”,促使各種公益團體孕育而生,體現出幫扶群眾、弘揚正能量等各種服務功能,政府管理、社區治理等更智能化。針對社區居民自發參與各種活動的特點,特別是文化體育、生活服務、公益慈善、公益維權、社區治理等活動,整合社區現有資源,以“道德銀行”為依托,孵化了陳氏太極拳等12支專業志愿組織。“道德銀行”成為了培育發展社會組織的“助推器”,各社會組織的發展由“道德”來助力,參與活動得“幸福幣”,兌換“幸福幣”可參與活動,用“道德”這顆種子培育出社會組織,使社會組織健康迅速發展。(安徽省政研會供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