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中國不償還清朝的債務,美國也將不承認欠華的幾千億債。美媒突然拿出了清朝的債券,向我國索要一筆1.6萬億的巨額債務,他們稱這是清朝欠下的,并揚言,我國要是不還這筆錢,那他們欠我國的8千多億也就不算數(shù)了。
討債討到一百多年前,這種滑天下之大稽的事情,就發(fā)生在美國國會眾議院上。
美國一議員馬克義正言辭地聲稱,中國欠美國足足1.6萬億債務,他還信誓旦旦拿出了證據(jù),幾張發(fā)黃的清政府債券和民國債券。
馬克無理取鬧的要債行為,在旁觀者看來,更像是一場莫名其妙的考古。
畢竟都一百多年前了,欠債的中國并非今天的中國,美國議員怎么會連這個道理都不懂。
美國政客真該好好補補歷史課了,這幾張被美國議員拿來作文章的債券,真要追溯,那就得到清朝時期了。
晚清積貧積弱的程度,一次次讓人震驚,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讓中國人背上了天價庚子賠款。
如今美國又拿出了兩張主權債券,再一次刷新了人們的概念,晚清搜刮民脂民膏還不夠,國庫空空如也,也敢打上萬億的欠條。
美國議員拿出的債券,分別是晚清政府發(fā)行的鐵路債券,還有民國政府發(fā)行的黃金融資債券。
兩種債券的發(fā)行時間,相隔不到兩年,也算是清政府給中國留下的遺禍了,這些債券是怎么到美國人手里的呢?
清政府向西方銀行借錢不是一回兩回了,之前左宗棠西征的時候,就是親自去找外國銀行借錢,借的利息還不低。
1911年,清政府修湖廣鐵路的時候,就想到了對外借錢的法子,向西方四國借了600萬英鎊,美國就在其中。
隨后清政府配套發(fā)行了湖廣鐵路債券,當時中國錢的價值很高,西方國家也樂意借錢,也是一種變相的投資。
不過這筆債,隨著清政府走到窮途末路,也變成了一筆爛賬,那些還未兌換的債券,就砸在了手里。
到了1913年,民國政府穩(wěn)定市場,又延續(xù)了這種債券籌錢的方法,隨后戰(zhàn)亂和動蕩,讓經(jīng)濟形勢也風雨飄搖,原本值錢的債券,在各種沖擊之下,變成了廢紙一張。
這些債券并不等于一般意義上的借款,說白了還是有風險的投資行為,美國人投資失敗,就算要討債,也該找給他們簽合同的清政府和民國政府。
不過有些美國人可不甘心,想方設法為這些債券找存在感,美國甚至有了類似討債的協(xié)會,一群人聚在一起研究,如何利用這些百年債券問中國要錢。
這種荒唐的要債行為,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發(fā)生了,以前美國就曾自顧自的起訴中國,要求中國償還債務。
實際上,美國的依據(jù)根本站不住腳,新中國成立后,對過去的一切壞賬爛賬都一筆勾銷,舊社會的遺禍,沒道理讓新時代的中國人來承擔。
更何況這些所謂的欠債中,有很多都是西方國家誆騙、欺壓之下形成的,沒有任何法律約束力。
后來美國法院也覺得這種百年討債的行為太離譜,曾經(jīng)撤銷要求中國償還的判決,對類似訴訟也一一駁回。
有些心懷不軌的美國政客,又利用這些債券做文章,在國際上制造輿論,宣揚中國不認債務,美國也要否認債務的言論。
所謂1.6萬億債務,其實是美國政客自說自話,自己折合價錢,實際上那些債券,根本沒有這么多價值。
國際看客都明白,美國向中國討回百年前債務的行為是無理取鬧。美國實際上要做的,是轉(zhuǎn)移經(jīng)濟壓力,把自己的經(jīng)濟失序的責任,怪罪在中國身上。
在中美貿(mào)易摩擦不斷升級的情況下,美國生搬硬套,用各種荒唐的名目來污蔑中國,給美國打壓中國經(jīng)濟的行為找理由。
實際上真要說債務,美國的債務才是賴不掉的,居高不下的美債,已經(jīng)成為了美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絆腳石。
為了分擔風險,美國還在不斷太高美債的限度,中國持有的美債數(shù)量不小,美國償還債務遇到困難,又擔憂中國施加影響,因此搞出一出百年債券討錢的鬧劇。
參考資料:美議員拿著舊中國債券張口就要1.6萬億還聲稱“中國搶美國人錢”2020年08月14日13:41環(huán)球網(wǎng)收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