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我從一連調到了五連,擔任五連指導員,一位老鄉戰友想入黨,找我幫忙,被我果斷拒絕了,多年后我轉業,在戰友聚會上見到了他,沒想到他心里還在記恨我。
1976年底,五連指導員廖國華,因為家庭原因,提前選擇了轉業,廖國華轉業后,指導員崗位一直空著,五連各項工作,暫時由連長趙志國一人負責。
其實,我和趙志國還有廖國華是同一年入伍的,新兵連的時候,我們三人在同一個班,新兵下連隊后,雖然我們三人分到了不同的連隊,但是一直保持著聯系。
我和趙志國都是城市兵,我父母都在機關單位工作,趙志國父親是高中老師,母親在紡織廠上班,廖國華是農村兵,父母都是農民,家里兄弟姐妹五個,日子過得很拮據,我和趙志國在生活上給了廖國華很多幫助,我們三人也因此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三人中,我當班長時間最長,但是趙志國和廖建華,他們提干卻比我早,后來趙志國和廖建華做了搭檔,一個擔任連長,一個擔任指導員,兩人配合十分默契,他們兩人所帶的五連,多次被選為“先進連隊”。
廖國華和趙志國搭檔了三年時間,廖國華提前轉業回到了老家,廖國華轉業后,團部也沒有任命新的指導員,直到1977年4月,團首長找我談話,想把我調到五連任指導員,后來我才知道,調我去五連,是趙志國建議的。
五連作為我們部隊先進連隊,雖然我已經在一連擔任了三年指導員,但是讓我擔任五連指導員,其實我心里很有壓力,好在有趙志國幫忙,我在五連的工作開展很順利。
讓我沒想到的是,五連還有我一個老鄉,有一天,我吃完午飯,打算回連部寫材料,就聽到身后傳來一個戰士的聲音“陸指導員,我叫李小軍,聽您口音,感覺咱們是同一個地方的人”。
我停下腳步,回頭一看,一個士兵向我跑來,因為我剛到五連不久,對連隊的戰士不是很熟悉,聽完李小軍介紹,我才知道,他是四班的,入伍已經三年時間了,當我聽到他說,我們是同一個縣的老鄉后,我心里有些動容,能在千里之外的地方,遇到老鄉非常不容易,這讓我一下子記住了李小軍這個名字。
從李小軍的言談舉止來看,他很機靈,后來我時刻關注著他在連隊的表現,我發現李小軍在連隊表現很積極,每次連里有活動,他都會主動參加,給我留下了好印象,我也給了李小軍很多鍛煉的機會,可是后來我在連隊卻聽到,有戰士在背后議論,我和李小軍的關系。
有戰士議論說,我和李小軍是老鄉,這才給了李小軍很多機會,李小軍仗著是我老鄉,在班里誰也不服。
我心里很疑惑,我剛到連隊不久,怎么會有戰士知道,我和李小軍的關系,我這才意識到,可能是李小軍傳出去的,后來我和李小軍說話就十分注意,盡量和他保持距離。
1979年,連隊有三個入黨名額,李小軍私下找到我,給我提了兩瓶酒,李小軍告訴我,他可能要退伍了,想在退伍之前入黨,這樣回到地方后,在工作安排上也會優先考慮。
其實自從那次事情后,改變了我對李小軍的印象,礙于老鄉的面子,我告訴李小軍,入黨的事情,不是我一個人說了算,我會認真考慮的,讓他把酒拿了回去。
關于入黨的事情,因為名額有限,我和連長都很慎重,我從側面也了解了一些李小軍的情況,戰友對李小軍的評價不是很好,李小軍愛占小便宜,思想上自由散漫,愛拍領導馬屁,而且愛打小報告,喜歡做表面文章。
我沒想到,戰友們對李小軍的評價會這么差,這樣的人怎么可能入黨,我直接否定了李小軍的入黨申請,1979年底,李小軍退伍回到了老家。
1985年大裁軍,我也轉業回到老家,在一次戰友聚會上,我見到了李小軍,我主動上前和李小軍打招呼,但是他并沒有理我,他甚至當著戰友的面,說我不講情面。
當年沒有讓他入黨,李小軍對此事一直耿耿于懷,我當時并沒有過多解釋,我做事問心無愧就好,更何況,我當年給過他機會,我也想過提拔他,但是,他辜負了我的期望。
如今我已經退休,回首往事,歷歷在目,最讓我難忘的還是在部隊當兵時的那段時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